平均收入難覆蓋成本,各地為何這麼愛辦馬拉松

2024年4月20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又到了一年中舉辦馬拉松的旺季。長三角是國內馬拉松的「熱土」,賽事數量在全國名列前茅。3月至4月,光是經認證的A類賽事,長三角地區的舉辦數量就有至少46場,一個周末有好幾場馬拉松的情況時有發生。

誰能想到,在馬拉松這件事上,長三角也能「卷」起來。

開「卷」馬拉松賽級別

現在,長三角城市舉辦馬拉松比賽已經沒啥好炫耀的了,大家比的,是馬拉松賽事的級別。

在國內,根據賽事的組織標准和成績認證標准不同,路跑賽事分為A類(又分為A1類和A2類)、B類、C類三個等級認證,其中A1類為最高級別。在此之上,還有標牌、精英標、金標和白金標4種世界田聯認證標簽,代表更高的辦賽標准。

今年3至4月,蘇浙皖舉辦的A類賽事分別達到21場、14場和6場。

上海南京杭州並列舉辦馬拉松賽事最多的城市榜首,兩個月舉辦的A類賽事達到5場。A類賽事也並不全在大城市,46場A類賽事中,三四線城市和縣級市主辦的就有17場,占到37%。

包括一些新開跑的馬拉松賽,也在積極地申請A類賽事,向國內最高標准看齊。2024年的阜陽馬拉松、去年開始的蘇州馬拉松、上海長江半程馬拉松,均是在舉辦時就申請成為A1類賽事級別。

這還不是最卷的,舉辦時間稍久的馬拉松已經在向標牌賽事發起沖擊。

於2021年開始舉辦的淮安馬拉松,在今年1月份評得世界田聯認證的標牌馬拉松賽事,堪稱拿下標牌最快的馬拉松賽事。南京仙林半馬、南京浦口半馬則在去年3月申請到標牌馬拉松賽事的標簽。上海半程馬拉松和無錫馬拉松也都在幾個月前申請到了金標賽事。

賽事投入水漲船高

辦一場馬拉松要花多少錢?

馬拉松的賽事成本一般由賽事運營、賽事營銷成本和賽事獎金三塊構成;收入則主要來自報名收入、贊助和政府補貼。賽事成本中,賽事運營涉及到賽道建設、運營人力成本和裝備補給等,占到較大比例。

盡管大部分地方都不披露具體的金額,但從一些保障的人員、設備投入,就能看出一些端倪。比如2023年無錫馬拉松,總共安排了5139名志願者、3968名安保人員和1240餘人的醫療保障人員,賽道沿途設立了26個醫療站,配備1架醫療救援直升機、20輛救護車、100台AED。

不管是人力還是物力,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而更高的賽事級別,對應更加高昂的成本。

如A1類賽事,在競賽距離、賽道丈量、計時、裁判、興奮劑檢測等方面都需達到世界田聯成績認證的標准,需請到有資質的技術官員進行賽道丈量、使用中國田協審定通過的感應計時系統、設置多處錄像和進行規定的興奮劑檢測等。

要拿下「精英」、「金標」、「白金標」三種標簽,還有一筆評標費用,其中包含世界田聯用於反興奮劑計劃的標牌費用和中國田協服務費。申請最低級別的標牌賽事,需16.7萬元。

賽事主辦方還要在醫療、數據處理、轉播通信、品牌推廣、可持續性等多方面加大投入、提升標准。

根據2018年《中國馬拉松年度報告》的數據,以一場3萬人參賽規模的A1級馬拉松來說,平均賽事運營經費達到1199.86萬元,平均報名收入為390萬元(按照3萬人規模、平均每人報名費130元來計算)。雖然國內賽事商業價值最高的上海馬拉松(2019年共21家贊助商)贊助費收入規模在2000-3000萬元,但國內A1類馬拉松的平均贊助收入僅為669.42萬元,算下來平均有超過100萬元的資金缺口。

實際上,那些成立時間不長、IP價值並不大的賽事,大多是政府補貼在承擔資金缺口。

辦馬拉松的動力是什麼

虧本也要辦馬拉松,各地政府的動力是什麼?

有人說,辦馬拉松是為了政績,也有人說是為了經濟,但各地的馬拉松熱,確實很難進行單一的歸因。

雖然辦一場馬拉松賽,投入巨大,但也不能否認,如果辦得成功,短期內就會帶來人流和消費。

比如,數據顯示,3月的無錫馬拉松就創造了高達2.83億元的經濟效益。

簡單計算下,本次無錫馬拉松共有3.3萬參賽選手,若假設每位參賽選手都獨自前來,那麼人均帶來的經濟效益高達8586元。若假設是一家三口前來,人均消費也達到2782元,是無錫去年中秋國慶假期間人均消費的2.63倍。同樣,今年南京浦口馬拉松期間,人均旅遊消費達到736元,是今年清明假期南京遊客人均消費金額的1.36倍。

高昂的客單消費,或與跑馬拉松的群體有關。數據顯示,35至49歲的中年群體是跑馬拉松的主力軍,具有較強的消費能力。根據《中國馬拉松人群與消費洞察報告》,早在2019年,這一群體在馬拉松賽事上的年均花費就超過1.1萬元。

當然,「政績」肯定也是地方官員考慮的一方面。

與其他體育賽事不同,馬拉松與城市面貌的連接性更強,比賽線路往往會貫穿城市的標志性建築、特色街區等,再通過直播、社交平台的照片、視頻等方式傳播,展現市容市貌。

去年的蘇州馬拉松,將整個賽道設置在護城河盤門、獅山商務區、寒山寺平江路東方之門等多個蘇州地標性建築沿線,賽事獎牌則以蘇州地標為主,賽道沿途舞龍舞獅崑曲評彈船拳等展演宣傳蘇州特色文化。南京浦口馬拉松在賽事之上還融合了非遺民俗手獅舞、馬燈表演、舞龍舞獅表演等文旅活動,吸引了周邊市民前來觀看。

正是因為馬拉松能夠更好地與城市景觀相結合,對城市的旅遊品牌推廣、城市形象提升起到了其他體育賽事難以替代的作用。很多地方提出,要讓馬拉松成為城市的「新名片」。

賽事冷熱差距大

有人說,馬拉松太多,跑的人不夠了。

這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但確實賽事之間的冷熱程度差距甚大,一些賽事「一簽難求」,部分賽事則「缺跑友」。

比如無錫馬拉松整體中簽率僅有12%,其中全程馬拉松的中簽率低至3.45%。最終的參賽選手中,來自外省市的跑者占64.2%。這場無錫馬拉松也是中國馬拉松史上報名人數最多的比賽,且僅次於東京馬拉松,位列亞洲第二。

今年春季的上海半馬、上海女子半馬同樣一簽難求。上海半馬有87653人報名,較去年同比增長11%,整體中簽率僅有17%。上海女子半馬的參賽規模為5800人,報名規模達到28786人。

超級馬拉松」頻頻出現,但也出現「大賽報不上,小賽沒人報」的情況。據稱,有部分比賽因賽事名額一直未報滿,直到開賽前三四天才徹底截止報名,更甚至於有賽事由於參與人數達不到辦賽規模而被迫取消。另外,大賽還考驗城市的應對能力。最近2024雪竇山江南百英里越野賽中,就發生了49名選手凌晨被困在沒有手機信號寺廟的事,雖然這不是馬拉松賽事,但也從一個側面說明,辦一場規模超出自身能力的賽事會帶來額外的負面效應。

馬拉松成為城市的一張特色名片,已經不是「獨家秘籍」。長三角很多城市都提出要打造體育賽事名城,而目標是同質化的:通過辦賽打造城市形象符號、促進城市經濟轉型、增進城市文明風貌。

隨着投入越來越高、競爭越來越激烈,這張牌的性價比是否還高,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實習生張宇彤對本文亦有貢獻)

欄目主編:尤蓴潔

來源:作者:何書瑤 連俊翔 曹俊 狄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