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輩人說「沒本事的人子孫多,有本事的容易斷後」,真是這樣嗎?

2024年4月26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先來說兩個例子吧,都是村裡的真事!

①老王是村裡的第一個大學生,當年恢復高考就幸運考上了,後來事業發展的很不錯,退休後回農村養老。


前不久老王去世了,辦的是挺風光的。村裡的一些老人對老王的評價很不錯,不過認為他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兒子,這打拚出來的一番家業後繼無人了。

當時我也在場,於是就插嘴說,他不是有女兒嗎?聽說還是一個博士生呢。老劉就接着說:是的,她只有一個女兒,而且這個女兒也只生了一個孩子,也是個女娃娃。

②村里還有一戶人家,其實和我的年齡差不多,都是80後,馬上就要奔四十了。他家因為父母走得早,家裡的條件並不太好。


像我村里基本都有建新房子了,就他家住的還是幾十年前的那種土磚瓦房。

不過他的媳婦很厲害,第一胎是兒子,第二胎是女兒,第三胎又是兒子,聽說今年又懷上了,再過幾個月就要生了。在農村很多的老輩人觀念就是「有人就有世界」,所以對這個小伙子也是相當的羨慕,認為他是個「人才」。

其實像上面所介紹的這兩個例子,並不是小編胡編亂造的,而是真實的,並且估計在不少農村地區都有。

其實這看似是兩個極端,但卻並不稀奇。一般在農村越是窮的家庭,子女往往生的就越多。而那些有本事的父母,子女就不多,有些還多數只是一個。


「沒本事的人子孫多,有本事的容易斷後」,真是這樣嗎?

這句話似乎揭示了一個現象:那些似乎在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上不太出眾的人,往往能夠擁有眾多的子孫後代,而那些事業有成、出類拔萃的人,卻可能面臨着家族傳承中斷的風險。那麼,這話有沒有道理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並不僅僅取決於他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確實在多數人的眼中,哪些事業有成,會掙錢,社會地位高的就是「有本事的人」,相反哪些生活普普通通,甚至家庭條件很一般的就是「沒本事的人」。


但是我們要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價值觀,有些人可能更注重家庭、親情,而有些人則更追求事業、個人成就。因此,我們不能僅僅以此就來判斷一個人有沒有「本事」。

其次,之所以會出現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也是多方面的原因。第一,有本事的人普遍結婚晚很多,因為他們要求學,要為事業打拚,很少考慮個人和家庭。

而沒本事的人,則往往出社會早,結婚也早很多。像農村一些大學畢業生就結婚晚很多,而有些剛初中畢業,出去打拚幾年就結婚了,並且普遍生育的孩子好幾個。


這又涉及到了第二個原因,那就是有本事的父母,看問題更長遠,想的是有更好的條件才結婚、生孩子,希望給後代更好的成長環境,並且他們更注重質量不是數量。

但是對於沒本事的父母,想的沒那麼多,他們更多的就是想着把希望放在下一代。說句不好聽的話,有些沒什麼本事的父母,孩子生的還挺多,其實也是有一種「賭徒」的心理,希望生育的孩子能改變家族的命運。

第三個,就是很多有本事的父母格局更大,不受傳統傳宗接代的觀念影響。子孫滿堂固然是一種幸福,但如果沒有良好的教育和引導,再多的子孫也可能無法為社會做出貢獻,甚至可能給家庭帶來負擔。而一個優秀的孩子,即使只有一個,也能讓家族感到自豪和驕傲。


相反,一些沒本事的就沒這樣想法,有些真的是想着傳宗接代,或者想的是「有兒有女窮不久,無兒無女富不長」。

並且很多根本不是自己的想法,而是聽從了父母的安排。因為在他們看來,父母的建議可能比自己做選擇來得更靠譜。而且多數在農村都是生了以後,然後留給爺爺奶奶來帶,自己也不需要考慮太多。

最後小編想說的是,「沒本事的人子孫多,有本事的容易斷後」這句俗語,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會的一種現象,但我們不能簡單地以此來判斷一個人的價值和幸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追求,我們應該尊重並理解他們的選擇。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一個人的成功和幸福,並不僅僅取決於他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更取決於他的內心滿足和精神追求。

因此,我們應該鼓勵每個人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去實現自己的價值,而不是僅僅局限於「有本事」或「沒本事」的評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