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茶泡出來為什麼是紅色的?老茶客說出真相,不要再自傷身體了

2024年4月27日 11点热度 0人点赞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好像很快,都初七了。

又好像有點慢,才初七。

既想多休息幾天,可閒得久了,又會有些無聊。

生活節奏一被打亂,人就變得懶洋洋的。

今年春節晚,排在立春以後,正月這幾天真的是春意融融。

天氣預報上說,25℃以上的溫度,適合出門遊玩。

於是乎,在熱烈的春陽下,大家脫下了羽絨服,提早換上了輕薄的春裝。

也想出去湊湊熱鬧,感受一下年味,卻被友情提示到處都很擁擠,也沒啥好看的。

還不如躲在茶室里,刷刷視頻,看看朋友圈。

群里的小夥伴說,今年過年,去哪兒都能看到老白茶

不管是年夜飯的餐桌上,還是和小姐妹的下午茶聚會,老白茶似乎如影隨形。

尤其是老壽眉,泡、煮、蒸,都能露一手。

但,是真是假,是好是壞,就難說了。

畢竟,市面上品質優秀的老白茶,還是占少數,所以大眾對「優質老白茶」的標准,還是霧里看花,朦朦朧朧。

比如,有些茶客就覺得,老白茶應該是紅湯

就像一杯全發酵的紅茶,湯色看起來,越是紅艷,就代表陳化到位。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2》

從工藝來說,茶葉的湯色,和發酵程度有極大關系。

就拿兩個極端的例子來對比,綠茶作為不發酵茶,它的湯色,是清淺的綠色,呈現出「清湯綠葉」的特徵。

而全發酵的紅茶,條索烏黑,湯色則是橙紅。

到了白茶,屬於微發酵茶。

從工藝和發酵來看,它與綠茶的關系更親近。

當然,細說的話,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白茶不炒不揉不殺青,這是它相較於另五大茶類,最大的優勢。

不僅保留了大量天然的物質,白茶中的多酚氧化酶,也沒有喪失「功力」,能夠一點一滴地轉化出新的物質。

讓原本呈苦澀味的茶多酚咖啡鹼,漸漸包裹起來,生成一種新的絡合物

等我們沖泡或者煮茶時,就不會覺得茶湯有多餘的苦澀感。

反而變得醇厚,飽滿,更有內容了。

這也是為什麼,白茶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說法。

品質出色、倉儲得當的白茶,確實能越陳越香,越老越甘醇

老白茶當中的漿感,包裹感,口腔中的掛壁香,愈發持久,愈發濃郁。

不過根據經驗來看,正常的老白茶,沒有渥堆做舊,沒有過度發酵。

那麼,它的湯色應該是循序漸進地釋放。

以2019年的白露散茶為例,經過四年多的陳化,依舊可以在它身上看到「雖老猶新」的影子。

蓋碗沖泡,第一沖的茶湯,其實顏色並不濃郁。

是素雅的淺鵝黃,嫩嫩的,清暉雅致。

到了第二沖,物質釋放得更多,茶湯的顏色也逐漸加深,成為了鮮妍的鵝黃色。

之後,就一直穩定在這種清澈透亮,如琥珀凝脂一般的色調上。

由淺入深,再由深到淺,始終沒有見到「紅色」出場。

即使是壓了餅,只要工藝得當,技術好,老白茶也不會泡出紅湯。

《3》

決定茶湯顏色的物質,主要有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三大類。

在茶葉發酵的過程中,葉綠素會大量揮發,茶紅素和茶褐素大量生成。

這便是為什麼,經過全發酵的紅茶,會生成更多的茶紅素和茶褐素。

再到沖泡的階段,浸出到茶湯里,顯現出橙紅色的茶湯。

由此可見,紅湯的老白茶,一看,便知道茶紅素和茶褐素的含量極高,超越了白茶正常的發酵程度。

而白茶正常萎凋,正常烘乾,正常儲存,是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的。

只是微發酵,還遠遠達不到促使茶葉當中的葉綠素大量消失,轉而生成茶紅素和茶褐素的情況。

除非是,這款老白茶被過度發酵了。

因為在生產的時候,刻意提高了發酵程度,加重了發酵程度,白茶自然就被泡出或者煮出紅湯來了。

這種「老白茶」,從外表上看,通常是咖啡色的。

也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做舊茶。

用渥堆發酵的方式,把白茶的顏色從鮮艷的綠白二色(春茶)、五彩色(秋茶),變成咖啡色和黑褐色。

讓茶葉看起來不再年輕,甚至,還有幾分熟普的模樣。

接下來,再利用大眾先前對老茶刻板印象,誤導新茶客認為,所有的茶葉存老了以後,都是黑的。

矇混過關,讓消費者把渥堆的做舊茶,錯當成真正的老白茶。

並且,這種做舊茶的生產方法,比傳統工藝的白茶,更簡單,更省事,更不費力氣。

傳統工藝的白茶,日光萎凋時候要注意溫度,要掌握時間,不能暴曬,否則會損耗茶青的養分。

也不能萎凋不足,否則影響走水。

烘乾的時候,溫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正正好,才可以保證白茶的含水量達標,並盡可能多的留下天然養分。

至於做舊,只要把茶葉厚厚地堆起來,讓它們去發酵,去改變自身的顏色。

這樣,就可以賺到翻倍的利潤,賺得盆滿缽滿。

可實際上,這樣的茶喝起來,不僅沒有價值,還傷身。

《4》

除此之外,老白茶出現紅湯,還和沖泡的方式有關系。

其一,是坐杯悶泡了。

我們知道,茶葉當中有很多物質。

最理想的,是通過蓋碗,一沖一沖地注水,一沖一沖地出湯,且每一沖都做到快出水。

這樣能保證物質均勻浸出,茶湯里的養分,是足夠的、不過量的。

但現實生活中,很多茶友喜歡悶泡。

也就是讓沸水與茶葉多接觸一會,注水結束後,蓋上蓋子,延長出湯時間。

等到湯色變濃了,看起來帶有濃郁的紅色調,再出湯。

但彼時,茶葉勻速釋放物質的節奏被打亂。

葉片在高溫中,迅速發酵,生成茶紅素與茶褐素,並釋放到茶湯中。

而老白茶的紅湯,便是這樣被悶出來的。

其二,是暴力煮茶了。

道理類似,把老白茶扔進煮茶壺里,一直煮,一直煮。

直到茶湯變得越來越濃,越來越紅。

看起來紅艷艷的,濃縮的都是茶紅素和茶褐素。

過度發酵,造成了色素改變。

同時,還會讓原本的養分,變成不好的物質,最終喝進肚子,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

《5》

老白茶,即使經過了多年陳化,也不會變成重度發酵茶

所以,泡(煮)出紅湯,肯定不正常。

要麼,是買到了做舊茶,被蒙在鼓裡。

要麼,是沖泡方式太暴力,悶出了太多物質,口感也苦澀。

但如果說,老白茶就應該是「紅湯」,那就不對了。

不僅不對,還有道聽途說的嫌疑。

謠言止於智者。

希望大家在喝茶的同時,也要養成分辨是非的能力,比起人雲亦雲,自己更值得相信。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