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8年朱元璋逝世,同年浙江出生一男孩,51年後為大明續命200年

2024年4月29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前言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逝世,將皇位傳給了皇太孫,預示着大明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也就是在朱元璋逝世的這一年中,在浙江誕生了一名男嬰。

可以說在此時並不能看出兩人有什麼關聯,但這名男嬰之後卻為大明續命二百餘年。這個男孩是誰,他又為大明做出了什麼貢獻呢?

一、步入仕途

1398年5月在浙江出生了一名男嬰,取名為於謙於謙出身於官宦世家,家中世代為官於謙的祖父就曾經在工部任職,可以說這個家庭就決定着他未來的走向。

於謙自出生後就被寄予重望,當然於謙也沒有辜負家中長輩的期望,於謙自幼就聰慧,因家庭的原因於謙很早就受到了教育。在他七歲的一天,一位和尚看到於謙後當即就表示此子未來前途不可限量,有主國之相

當然於謙本人的願望也就是想要輔佐明主,並且在於謙的身上還有着文人的氣節。他一直以來都將文天祥當成是自己的偶像崇拜對於他「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氣節很是欽佩。

其實早期於謙的仕途還是很順的,當年僅有23歲的於謙參與科舉考試成為一位進士朱棣對於於謙很是看好,時任太子的朱高熾也極其看重於謙。

別的不說單單是得到兩位君主的看重就可以讓於謙的仕途很順利地了。之後於謙順利地度過皇權更替的危機時期。但值得一說的是此時的於謙也不過是朝中一個普通的大臣,即使是被看重,但是帝王看重的大臣數不勝數。

但當年平定漢王朱高煦卻成為了於謙仕途的轉折點,對於自己的這位叔叔,讓年輕氣盛的朱瞻基十分地氣憤。並且朱瞻基不像自己的父親性情溫和,朱瞻基可咽不下這口氣。

當即就將於謙派去責問他,於謙飽讀詩書,在他的一番引經據典慷慨激昂的表述之下即使是朱高煦也不由地感到愧疚,當即跪地反思。對於事情的結果讓朱瞻基很是開心,對於謙的能力他更是欣賞,當即就將江西巡撫的位置給他了。

自此於謙開始了他的步步高升,在朱祁鎮登基的時候,於謙已經坐上了兵部主事的位置。

二、臨危受命

將時間來到正統十四年,此時的在大明西北部的遊牧民族蠢蠢欲動,藉口大明失信於瓦剌,當即就率領大軍南下對大明發起進攻。

此時的朱祁鎮年輕氣盛,並且身邊還有着佞臣作亂,無論大臣們如何地勸說都沒有改變這一位年輕帝王的想法,他執意要親征。畢竟他的父親,還有曾祖父都是在馬背上打下的江山。

對於自幼就崇拜自己父親朱瞻基的朱祁鎮來說,親征是他一直都想要做的事情,尤其是當聽到王振口中的「立不世之功」,最後的結果相信不用說大家也都知道了,朱祁鎮不僅大敗並且自己還被瓦刺所俘。當消息傳回國內的時候,整個大明都動盪不已。

三日後,皇太後出面主持大局,讓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監國,召集當朝文武重臣共同商議此事。可以說此事給大明所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時間朝中許多的大臣都因皇帝被俘從而喪失信心,並且此時的瓦刺正是氣盛的時候,他還想要對大明的首都發起進攻。

不得不承認的是此時的大明確實是劣勢,百姓們都人心惶惶的,害怕瓦剌的大軍踐踏他們的領土。京城中有權有勢的富貴人家早就收拾東西南逃了。

對於京城的局勢,在大殿上的所有人都知道。此時徐有貞表示當前大明應該避其鋒芒,簡而言之就是收拾東西南下逃亡。此話一出,朝中許多人響應,但是於謙卻表示,京城乃是天下之根本,是大明的根基,怎麼能說走就走。

一席話讓禮部、吏部兩部的尚書極其贊同。之後也許多朝臣表示應該抗擊到底,於是在主戰派的一番慷慨陳詞之下,朱祁鈺與張太後兩人都同意,固守京城。並且將駐守京城的重任交給了於謙。

於謙臨危受命,此時他所完成的不僅僅是一項任務,更是整個京師乃至整個大明的安定與未來。可以說此戰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在第二天於謙就開始了行動。

於謙雷厲風行的行動也讓張太後、朱祁鈺以及朝臣看到了希望。首先於謙就是調集周邊的守軍,讓他們一同趕往京城固守,老巢都不在了,其他城市即使是擁有意義也不大。

當整個京城都被大軍團團圍住的時候,京城中的百姓也安定了下來,此時他們也願意相信大明有守護他們的能力。

在接受這個命令的那一天到瓦刺發起進攻的那一天,中間四十多天的時間中,於謙也將他能做的都做了。不僅是在軍事上,對於朝中,於謙也進行了整頓。當然罪魁禍首王振也是不會放過的。

王振及其黨羽都被盡數處理,同時加強邊關的防禦,並且通過官員的變化以達到不會從內部先潰敗的現象。在十月初瓦刺組織軍隊發起進攻,於謙抱着必死的決心戰在第一線。

於謙更是放言若是有臨陣脫逃者斬立決,不允許後退一步。在於謙的以身作則之下戰士們士氣大振。經過幾天的激戰,九門戰爭打響,於謙始終在第一線指揮戰斗。終於在大明戰士們頑強拼搏之下,北京保衛戰取得了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大明的士氣。

同時也為死氣沉沉的大明增添了新的生機,可以說此次保衛戰最大的功臣就是於謙。

三、含冤而亡

但正是因為於謙的剛正不阿,所以在朝中許多人都對他懷恨在心,畢竟於謙的剛毅已經阻擋了他們的路。

代宗逝世後,英宗朱祁鎮重新坐上了皇位,但因為之前多年的囚禁生涯也讓英宗變得偏執,再也不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天子了。對於一位天子來說,戰敗被俘是他這一生都沒有辦法忘懷的。

所以對於當年的舊人他也不免地會漠視,正是英宗的這種情緒被曹、石兩人所利用。再加上朝中一眾不喜於謙的人一同彈劾於謙,最終一代忠臣卻因為佞臣從而含冤而亡。抄家時發現於謙家中空空曠曠竟無一值錢的物品。

慶幸的是在憲宗繼位後當即就替於謙平反了,這一位忠臣終恢復名譽。可以說於謙的枉死也是英宗抹不掉的污點。

結語

於謙的一生也算是為大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對於當年朱瞻基的提拔之情,他始終沒有忘懷,所以他竭盡全力去輔佐新帝,幫助新帝坐穩皇帝的寶座,幫助大明到達盛世。

遺憾的是他與朱祁鎮的君臣之誼,終究還是是因為佞臣的挑動變得有間隙,最終釀成了於謙的悲劇,於謙的逝世也是歷史的悲劇,他的事跡後人永遠都不會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