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司馬懿會撤兵,城樓上的兩個書童,或許才是整個空城計的關鍵

2024年4月29日 15点热度 0人点赞

前言

古代歷史人物的故事多帶有傳奇的色彩,流傳至今的故事有很多也加入了筆者的描寫,甚至是編造出來加深人物形象的。《三國演義》中羅貫中三國時期的人物進行描寫,為後世樹立了一定的形象。

其中「諸葛孔明」的精明描寫得惟妙惟肖,關於他的「空城計」更讓人看得津津樂道。再加上另一個風雲人物司馬懿,這兩個精明人物相碰撞更讓這場「空城計」有看頭。

不僅是諸葛亮和司馬懿這兩個主人公,似乎諸葛亮身後的兩個書童也有說法,那就讓我們看看這場「空城計」在羅貫中筆下是怎樣的吧。

一、諸葛亮的「空城計」

關於諸葛亮的「空城計」出現在北伐時期,還是馬謖街亭丟了的時候。街亭一丟,蜀漢的危機就要來了。司馬懿大軍壓境,諸葛亮這不僅岌岌可危,甚至缺兵少將

但這時諸葛亮卻鎮定自若,並且還大開城門。諸葛亮在高處撫着琴,左右各一個書童,一個抱着劍,一個拿着搖扇,似乎不緊不慢也並沒有將司馬懿當回事。

而後大開的城門竟還有眾多老者打掃街道,沒有緊張之感不說,竟還有些許的愜意。

有違常態之景,司馬懿自然也得多思慮一番,算是靜觀其變。他先是看打掃街道的老者,雖說看似年邁,但很明顯是經過一定的軍事訓練的,要說不讓人多想是士兵假扮的都難,在司馬懿這里自然也是說不過去的。

如此,城中其中士兵的去向和動機司馬懿更難猜測。

而後轉回到諸葛亮這里,諸葛亮的能力司馬懿自然清楚,他的計謀多變,面對大軍來襲之景早已家常便飯。但他身後的兩個書童卻讓司馬懿犯了難。

首先這兩個書童年紀不大,自然經歷的事情也極少,但他們的沉穩超乎想象。畢竟他們面對的是數以萬計的大軍,不僅殺伐果斷,更殺氣騰騰,任誰看了恐怕都得惶恐無比,而他們卻與諸葛亮一般鎮定自如。

一見此情此景,放在任何一個人的身上恐怕都不敢輕舉妄動,更何況是放在諸葛亮和司馬懿的身上,他們都知對方的「精」,司馬懿也清楚諸葛亮的「謀」。如此,諸葛亮不就是算準了司馬懿的猜測,才敢出此大計。

隨後通過這兩個書童,司馬懿根據形勢變化做出撤退之舉。一時間司馬懿手下數十萬大軍還沒開戰就慌了神,紛紛根據司馬懿下達的命令撤退。

但我們要知道的是諸葛亮駐守的城池其實連上萬的士兵都沒有,甚至是能夠委以重任的將領都沒有。可見,這一次諸葛亮的計策更勝一籌,其中兩個書童存在的意義也重大。

關於「空城計」看似諸葛亮勝,但其實這其中更深刻的意義眾多,再加入筆者的描寫更使得司馬懿和諸葛亮的形象立足。雖說與真實的歷史出入很大,但卻是影響深遠的一個故事。

二、三國時期的「空城計」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空城計」雖說不實,但在歷史的記載中關於「空城計」的記錄卻不少。

就拿三國時期來說,黃蓋之計就與「空城計」類似。赤壁之戰後,黃蓋被授予太守之位,用以堅守城池,阻擋武陵蠻夷的動亂,但黃蓋手中的兵力卻不是一般的少。

在記載中只有五百人之說,還是郡兵。這無疑不是敵眾我寡的情況。「不敵」的感覺恐怕黃蓋也深有感觸。由此他們出了一計,那便是將城門大開,在敵軍進入一半後,黃蓋再舉兵攻之。

由此命喪黃蓋這方的敵軍眾多,恐怕都有黃蓋的兵力多少了。一看情況不妙,剩下的敵軍只能退之,並盡快奔走。

這麼看來,這一計與空城計大相徑庭,考驗雙方的不過是心理防線,而黃蓋也恰恰抓住了這一點。

還有廣為熟知的趙雲張翼的故事。當時劉備得知曹軍的糧草存放地點後,便有了想法上頭。不僅出動了黃忠前去偷襲,還出動了趙雲策應。

黃忠這邊沒了消息以後,趙雲就要開始行動了。但趙雲所帶兵力並不多,只有數十騎。但說巧不巧,正好和曹軍打了照面。趙雲的情況不用多說,他也只能不斷的退。

後邊則是曹操的大軍追擊,好在到了雲圍有張翼在,趙雲進入後,曹軍自然也不會錯失這次機會。張翼則大開城門,甚至停止了一切活動,安靜之中不由得的就讓曹軍懼怕不已,最後退之。

可見,在征戰不斷的三國時期,這一計策在必要的時候至關重要。甚至根據人物的形象觀察,它也能顯示出人物的智慧來。

三、諸葛亮和司馬懿

諸葛亮和司馬懿在三國時期是兩個占據主導性的人物,並且很多人都會將這兩位人物拿出來比較,他們都是奇才,也都心思深重。

「空城計」中司馬懿給到人們心中的感覺是「失敗者」,而諸葛亮自然就是「智者」了。但其實將他們二人單拿出來後,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才幹和智謀都不容小覷。

先從出身來看,司馬懿的官宦世家直接要比諸葛亮沒落的官僚家族高出很多。自然在教育上司馬懿絕不會落後,甚至有記載稱司馬懿少時就表現出了雄謀大略的氣息。

再加上家族的威望,想要在大勢力前看到他很簡單。他不僅深得魏文帝曹丕的器重,到了魏明帝曹叡他也絲毫未減,算是權力和地位都有。

而到了諸葛亮這里似乎可以說是畫風突變,因為諸葛亮的家族勢力逐漸落後,此前的諸葛亮與普通老百姓沒有大的差別。他的出人頭地,無非就是他想或是說靠他的才華,與司馬懿相比顯然差別很大。

還有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託孤重臣,劉禪、曹叡、曹芳都是他們先後輔佐之人,既然託付他們之手,他們自然也在朝廷大臣中占得領先位置,威望、地位等自然很高。

不同的是諸葛亮精明之中不缺忠,而司馬懿則會費盡心思的發展自己權勢。特別是在輔佐時,諸葛亮這邊是「賢相」之稱,為蜀漢征戰沙場,甚至操勞而死。

而司馬懿這邊更多的是將幼主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發展和培養的則是自己的兒子。如此看來,他們的作為也便影響了後世的評價和描寫。

結語

真實的歷史中,諸葛亮和司馬懿在街亭的對峙並不存在。但在《三國演義》中,他將這兩個人物放到這里,加上「空城計」的施展將諸葛亮的「精明」展現得淋漓盡致,而司馬懿的「智謀」和細致觀察也多有顯現。

這一故事不僅將三國時期的危險情況展現,更將諸葛亮和司馬懿的能力放大化,更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