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准備幹掉將軍,將軍知道後對心腹說:皇帝讓我把你們都處決了

2024年4月29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乾佑三年,深夜,宣徽使郭威兵營,一匹快馬破夜而來,來人急匆匆直撲中軍大帳。未已,帳中燭火大盛,隱隱聽得來人密報之聲,良久,只聞帳內主將嘆息聲。

來人乃後漢鎮寧軍節度李弘義,他見郭威沉吟未絕,不由急道,「將軍速作決斷,陛下殺心已動,早顧不得將軍之功了!」郭威起身嘆道,「也罷,我有決斷,你放心!」

李弘義去後,郭威傳令,「朝廷急報,眾將官齊集校場聽令」一陣人聲紛亂,郭威校場點兵,巧施一計,奪後漢江山,成就後周王朝,周太祖名留千秋。

勇冠三軍郭雀兒

郭威,字文仲,將門出身,他父親後唐順州刺史郭簡,任職時正值後唐蕃鎮割據,軍閥混戰,郭簡早早戰死,只留下妻子王氏帶着尚在稚齡的兒子郭威掙扎謀生。

因所居之地有軍隊交戰,王氏無奈帶着郭威去投奔妹妹,一路上坎坷無數,好容易到妹妹家,王氏就因飢寒交迫,勞累過度一病不起,只留下小小的郭威依附着姨母生活。

郭威自幼失祜,常被鄰人欺負,他性情暴烈常常以牙還牙。再加上身高體壯,格外的驍勇。他後頸處紋了只雀兒,所以市井都叫他「郭雀兒」,漸漸悍名傳遍鄉里。

十八歲那年,他去投了澤潞節度使李繼韜,李繼韜見他小小年紀竟勇冠三軍,膂力過人,十分喜愛,便留在身邊做了親兵。混戰中,李繼韜兵敗被殺,郭威只能流浪亂世。

這時,他遇到了後晉的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劉知遠很喜歡郭威的勇猛,也發現郭威一直混跡於市井,徒有勇猛卻無謀略,於是讓他跟着帳中將領征戰、學習,讓他成長迅速。

見郭威成了氣候,劉知遠又將郭威帶在身邊,視為心腹。郭威也視劉知遠如兄如父,劉知遠看準時機,欲自立為帝,郭威鞍前馬後十分忠勇,為劉知遠立下了汗馬功勞。

天福12年,劉知遠在山西稱帝,立國號為漢,史稱後漢,定都開封。郭威作為劉知遠的心腹大將,又有從龍之首功,自然被大加封賞,郭威被封樞密副使,統率全國兵馬。

郭威見劉知遠放心將全國兵馬全交於自己,全無疑忌,自然感激涕零,誓死忠君。可惜好景不長,劉知遠登基不久,最鍾愛的長子魏王劉承訓不幸早逝,劉知遠傷痛異常。

常年的操勞和突然的哀傷,讓他的身體迅速衰敗下來,於是在病床前,他招集了一干文武重臣,立幼子劉承祐為帝,對郭威,更是諄諄叮囑,信重之情溢於言表:

「承祐雖文武精湛,但心胸狹窄,遠非我中意之君,無奈承訓早逝,唉!日後此子若有敗壞基業之舉,文仲可自立矣!」郭威拜伏於地,涕泣不能言語。

從龍征戰保後周

後漢太祖劉知遠薨逝,漢隱帝劉承祐繼位,周邊各藩鎮得知消息紛紛蠢蠢欲動,多地的蕃鎮將領紛紛擁兵造反,意圖推翻後漢以自立,朝中文武相顧失色,紛紛看向郭威。

郭威臨危受命,領兵出征,雖然兵力遠少於起義的蕃鎮,但郭威精密謀劃,將各蕃鎮分隔圍困,利用時間差逐一擊破,一時間漢隱帝在朝堂上接連收到捷報,不由龍顏大悅。

隨着勢力最大的河中節度使李守貞被逼自焚於城內,其他的節度使見郭威用兵如神,且兵士勇猛無比,紛紛望風而降。郭威鎮壓地方後,又回兵北伐,大勝契丹,威鎮草原。

郭威回朝後,受到新帝大加嘉獎,非常豐厚的封賞,郭威被封為天雄軍節度使,兼樞密使,後漢諸軍,乃至河北諸州郡的所有軍權均歸郭威統帥,一人之下,風光無限。

而郭威深感太祖皇帝對於自己的扶持教養之恩,所以對於朝中諸事都十分精心,而隱帝新扶持的寵臣,但有作奸犯科之舉,他經常不顧隱帝的求情,依律處罰,絕不容情。

而郭威如此位高權重,在朝中威望日深,讓隱帝劉承祐簡直如坐針氈。隱帝不比父親劉知遠與郭威有着父子般的相知情份,也不如兄長與郭威在軍中建立深厚的感情。

他素知父親不看重自己,而郭威作為父親最信重的親信,他自是看不起自己的。而如今郭威擁有全國的兵權,若有一天想讓自己退位,豈不是輕而易舉?為此隱帝日夜憂心。

新帝猜忌反天綱

隱帝正為郭威事煩憂時,隱帝的親信李密也對郭威恨之入骨,他屬下的官員貪贓枉法,被郭威處死,他去求請反受郭威一番教訓,郭威身份貴重,他切齒暗恨也無計可施

如今見皇帝也對郭威忌憚不已,李密見時機已到,跪在隱帝面前涕泣奏告,「那郭將軍自詡先帝心腹,向來對陛下一言不聽,一字不信,如今陛下又厚賞如此,臣實在擔心」

隱帝雖未言語,只揮手讓李密退下,但心中實在動搖不已。入夜再招李密時已經心意堅定,吩咐道,「郭威朝中宿有人望,如今我冒然下詔處置,必然激怒他!」

於是李密獻上一計,請隱帝下詔給其他蕃鎮的節度使,以郭威功高蓋主,素懷反心之名,讓各部奉旨誅殺。於是,鎮寧軍節度李弘義就接到了隱帝密旨。

那李弘義素為郭威的親信,怎能加害於他,於是連夜報信。郭威接到消息,心中怒極,於是校場點兵,招集眾將,言道,「各位,剛剛皇帝已詔令鎮寧節度使!」

將領們忙下跪聽旨,郭威大聲道,「萬歲詔令鎮寧軍誅殺我軍自我之下從將,全員格殺,一個不留!」眾將驚呆了,無語半晌,副將率先跳起來,義憤填膺,

「誅殺?將軍自跟隨先帝爺起,便刀里來、火里去,哪有一日安閒?剛剛平定各路叛軍,打敗契丹,皇帝小兒這麼快就鳥盡弓藏麼?不給我們活路,我們便反了吧!」

其他眾將齊聲響應,都請求的看着郭威,郭威想想先帝的恩惠,一時遲疑不絕。正遲疑間,崗哨來報,一人自稱將軍義子,渾身是血,求見郭將軍,話音未落,那人已撲進來。

郭威一見,正是自己的義子柴榮,撲至自己膝前,大哭道:「父親,那皇帝將咱家全員誅殺了,姑母、二弟,連襁褓中的三弟他們都沒有放過,還有您兒媳和孫兒,都殺了!」

郭威聽罷,眼前一黑,一口鮮血噴了出來,柴榮忙扶住順氣,過了半晌,郭威已經雙目赤紅,長劍出鞘,大喝道:「天子不肖如斯,親近佞臣,諸位可願隨我清君側?」

一時間,全軍山呼,群情激憤,連夜直奔開封而去。

黃袍加身周太祖

那李密因深恨郭威眾人面前辱及自己臉面,竟瞞着隱帝,私下將郭威全家誅殺,待隱帝得知消息,大禍已經鑄成,隱帝急得恨不得將李密處死,郭威一反,後漢江山必傾。

事已至此,只能整頓朝中軍隊,抵擋郭威的進犯,雙方軍隊在開封城外的七里坡相遇,兩軍交戰,十分激烈。京城的軍隊也是郭威帶過的軍隊,曾跟着郭威四處廝殺。

如今見曾經的主帥竟然落得個滿門抄斬的下場,誰人心服?個個人心浮動,目光游移,面露慚色。郭威一見感慨不已,當場喝令,「都是老郭的同袍兄弟,何忍傷害!」

一時間,陣前哭聲震天,京城主將見此情景,大駭撤兵,又有數千兵卒陣前投向郭威。隱帝得報,見軍心渙散,又不斷投敵,已知大勢去矣,恨罵着李密,匆匆出逃。

這邊郭威早派心腹大將郭允明於半路攔截,將隱帝斬於馬下。郭威大哭,向天叩拜不止,眾軍也隨這落淚。這邊開封後漢宮庭亦慌成一團,上書郭威,願聽憑其另立新帝。

郭威有意仍立劉氏為帝,眾將均是不服,「將軍如此威望,哪個皇帝不忌憚將軍功高蓋主?看人眼色,不如自立為是!」郭威方推辭,屬下已將黃袍披在其身上。

廣順元年,郭威於汴京稱帝,國號為周,史稱後周,郭威自幼飽嘗戰亂之苦,深知百姓們的艱難和兵匪為禍的恐怖,登基後,他非常注重恢復民生,帶頭安定秩序。

生活上,他十分節儉,不許下邊官員向他進獻珍寶美女。深知,若自己貪於享樂,索要財物,那麼下邊的官員會貪得更多,百姓們的生活將更加困苦。一時間朝廷氣象一新。

為了樹立以禮治國的形象,他帶頭拜祭了孔廟,還特別下令禁止砍伐孔廟附近的樹木。尊重讀書人,專門設立多個機構供兒童和青年們讀書,以期後世恢復禮制。

多年的積勞成疾,讓郭威的身體不好,全家被誅殺讓郭威的心情一直鬱郁,他雖然後宮也納了些嬪妃,但一直沒有子嗣,他也不糾結,只精心的培養義子柴榮。

顯德元年,郭威病勢沉重,自知不起,對柴榮道,「我去後,不要厚葬,讓我安眠入土即可,要讓百姓休養生息,不要加賦,民安則天下安」,拍了拍義子,含笑而逝。

最後:

郭威去後,諡號周太祖,他在位期間於政治、軍事方面都做出了諸多成就,尤其是登基即位後,他注重輕徭薄賦,讓國力日益增強,為後周國力積累了堅實的基礎。

後周的強大,也間接影響了後來的北宋,郭威也為後來的宋朝天下大一統,做出了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