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日本為何非要作死偷襲珍珠港?告訴你一個深層次的原因

2024年5月8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二戰進程中,日本幹了一件讓人費解的事,那就是偷襲珍珠港」。

此戰役之後,美國立刻向日本宣戰,緊接着世界20多個國家也對日宣戰,那日本到底為什麼作死襲擊珍珠港呢?其實這和我國有着密不可分的原因。

日本入侵的真正原因,清政府的無能

其實在二戰時期,表面上我們看到的,是日軍大規模入侵我國,造成了我國土地的損失和人民的痛苦。

但實際上日本自身也是相當難受,甚至被我國「拖」到差點亡國,今天咱們就來細節地分析一下,二戰時期日本真正的窘況。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進入到了工業化時代,此前的日本資源不足,老百姓的生活也是苦不堪言。

而在明治維新之後,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並開始大力發展工業,這也是為何在二戰時期,日本的裝備能如此精良的原因。

但日本侵華確是蓄謀已久的,歷史上倭寇入侵我國的事件層出不窮,只不過當時我們軍力強大,都被鎮壓了回去。

日本死性不改,在近代看到清朝如此不堪,就再一次打起了我國領土的主意。通過日本政府的層層篩選,終於選定了我國物資豐富的東三省。

當時的東三省面積可不是今天的樣貌,西邊囊括了內蒙古地區,東邊直接延伸到俄羅斯地區,你可能難以想象以前的吉林省黑龍江省是有海的。

所以東三省的重要就顯而易見,並且日本在規劃的時候,直接也把朝鮮半島給算了進去,如此版圖的確是個誰見都眼紅的地方。

而日本之所以能做出如此計劃,和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有着絕對的聯系。

在清末時期,西方列強都來我國分一杯羹,無論是鴉片戰爭還是甲午海戰,仿佛西方已經習慣了一個套路,那就是對於清政府,只要打它一次,它就能割地或者是賠款。

眼見清政府如此無能,日本也開始了他們的計劃。日本先是直接進攻了台灣和朝鮮半島,將這兩處直接劃入了自己的國土范圍。

隨後派遣精銳的關東軍進駐東北,打算慢慢進行滲透,當東北地區的人民開始逐漸接觸日本文化,下一代開始說日語,這樣東北地區就不攻而破了。

選對了地方,卻選錯了天機

然而天意卻並不站在日本這邊,在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呼喊,緊接着革命軍進駐北京,逼迫溥儀退位,就此中國結束了幾千年的封建王朝統治。

隨後中國開始了軍閥割據的時代,東北由張作霖的奉軍管制,而東北也就成了日本和奉軍共存的地區。

不過當時的日本並不敢太張揚地入侵,畢竟對東北虎視眈眈的並不只是它自己,還有北邊的俄國,再加上奉軍的裝備精良,就算日本也不敢輕易妄動。

然而令日本政府沒有想到的是,關東軍竟然一氣之下,炸了張作霖了專列,這一炸直接打亂了日本政府的全盤計劃。

戰爭已經開始,如果此時退縮,東北必然會拱手讓人,於是日本也索性就開啟了侵華戰爭的策略。

在日本控制整個東三省後,它最想得到的並不是我國其他地區,而是中國執政黨的承認,只要承認這里獨立歸日本所有,那日本就可以在國際上名正言順地將東北劃入版圖。

然而日本卻想錯了,此時的中國早已不是封建王朝。

對於封建王朝,一直奉行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話。

也就是說,由封建王朝管制的國家,都是皇族的私有物,所以在清末時期,慈禧才能挨打一次,就割讓一次土地。

此時的東北是被「侵占」,並沒有中國的執政黨承認,所以無論怎麼發展,東北始終都不是日本的,也就說明,在任何時候,其他國家勢力都可以反侵占東北。

日本想到了一個辦法,既然中國人習慣挨打一次就承認主權,那就繼續打下去。

然而日本沒有想到,此時的中國正處於國民政府的管制下,而國民黨只是各地方聯合的集權政府。

說白了就算執政中國,土地也不歸他們所有,所以他們根本就沒有資格去宣布,或承認東三省的主權問題。

畢竟一旦這麼做,那就違背了立黨初衷和根基思想,各地軍閥誰能服氣?

感情我帶着軍隊加入國民黨,結果就變成你國民黨私有的了?這和純搶有什麼區別?所以這是蔣介石絕對不能做的事。

就此日本也是很苦惱,然而戰爭已經開始,就只能繼續打下去。

隨着日軍的戰線不斷向南推移,中國國內的反日情緒也逐漸高漲,這令日本政府十分頭疼,原本多年的滲透計劃,此時已經輸得一敗塗地。

然而就算部隊就快打到南京了,蔣介石依舊不為所動。

日本的窘況,國家岌岌可危

據歷史資料記載,在日本攻入南京城(國民政府首都)之前,還曾想希特勒求助,希望希特勒能發給蔣介石一份通告,告知日軍的最後底線時間,如果到時間依舊不承認東北主權,那就直接打入南京。

搞笑的是,直到最後通牒時間都過了,蔣介石依舊沒有與日本取得聯系,此時的日本並沒有生氣,甚至是懷疑,是不是希特勒根本就沒有把消息傳到?

直到得知蔣介石乘飛機逃走,日軍才徹底清醒,隨後大舉入侵了南京。

有人可能會認為,既然都侵占的東北,那入侵中原和中國南部,那不是順理成章的嗎?

其實日本還真沒這麼想。日軍從東北戰場向南推進都是無奈之舉,目的就是想蔣介石政府承認日本在東北的主權,而日本不願拉長戰線的根本原因就是「沒錢了」。

我們都知道,打仗打的就是錢,日本自然也不例外,近百萬關東軍的日常生活,都是一筆很大的開銷。

並且日本還有海上力量,不斷地維持着台灣和朝鮮半島周邊的海域,無論是飛機、汽車、坦克、艦艇、航母,都需要一個東西,那就是「石油」。

日本國土面積小,本身就不產石油,所以日本當時的石油和鋼材,大部分都是從美國進口的。

然而侵華戰爭僅僅開始幾年,日本的財政就跟不上了,人民的生活更是回到了苦不堪言的時代,為此日本想到了一個絕佳的辦法,那就是入侵東南亞。

這個舉措的確很順利,沒費多大力氣,東南亞地區就被日本收入囊中,日本卻因此犯了錯。

因為當時的東南亞地區,是由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控制的,日本這個行為分明就是搶了美國人的蛋糕,於是美國開始對日本進行出口限制

要知道在1937年時,美國對日本的石油出口,就達到了日本進口量的80%,1940年時更是達到了90%,除此之外還有70%鋼鐵,90%的銅,可以說日本之所以能侵華,在戰略物資上,完全都依賴於美國。

沒了石油日本徹底陷入了危機,當時日本各地儲備的燃油,也只夠使用2個月左右,也就是說2個月之後,所有的坦克、飛機、艦艇都將是一堆廢鐵。

而此時日軍中的精銳關東軍,還在中國與共產黨和國民黨作戰,根本抽調不出來,所以只能集合其他部隊,對美國進行威脅。

這也是「珍珠港」戰事的由來,其實就算日本不偷襲珍珠港,就算不侵占東南亞,僅僅是關東軍的作戰,就已經足夠拖垮日本,在明治維新以來所有的積蓄。

當時的日本已經窮到什麼程度呢?

1939年,日本出現了大規模的災荒,留在國內的日本人,一次只能買2升米,多了根本不賣。

並且由於日本的戰線擴大,日本國內勞動力缺口,就達到了207萬,將近24萬町(357萬多畝)地無人耕種。

由此可見,日本侵華戰爭,其實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失敗,而日本偷襲珍珠港,也正是中了美國的下懷。

畢竟此前日本如此采購給錢,美國還真不好找藉口參戰,不過日本這一動作,也直接讓美國找到了藉口,據說當希特勒得知此事後,都大罵日本蠢。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無論是從天時、地利還是人和,都是註定的失敗,明治維新雖然帶給了日本強大的軍力和國力

但並不是不可一世的,日軍的貪婪行為,也讓他們自己付出了應有的代價。

而我國雖然拖死了日本,但付出的也是極為慘痛的代價,無數的先烈和同胞,都死於日本的槍炮下。

無論是軍人還是無辜百姓,也都因為日軍的貪婪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而這一切說白了都是清政府腐敗無能的最終結果。

所以我們國家如今的強大與和平,是絕對離不開國家和政府的努力,以及那些為了國家發展不斷貢獻自己的人。正是有了他們,中國才越走越強。

曾幾何時列強讓我們仰望,然而回眸一看,如今的我們已成為列強。

參考資料:

知網 八國聯軍侵華時期日本出兵華北探究

知網 珍珠港事件前後中國學者的「日本必敗論」

知網 珍珠港事件「迷霧」再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