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為什麼會積液?積液要抽出來嗎?

2024年2月5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大傢都知道

我們的膝關節是有使用壽命的

平常如果不註意保護

很容易就會損傷

而我們的膝關節又是全身關節中滑膜最多的關節

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個名詞

“膝關節積液”

膝關節積液是一個不分年齡、不分男女的“病癥”

大部分朋友對“膝關節積液”的態度和對炎癥一樣

“不用管,它自己會慢慢消除的”

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一、膝關節積液是怎麼回事

首先膝關節積液不是一種具體疾病,而是一種臨床表現。膝蓋積液的誘因很多,如半月板損傷、膝交叉韌帶或側副韌帶損傷、關節內存在遊離體、髕骨勞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等等都有可能引發膝蓋積液。其中最直接原因就是膝關節滑膜炎。

正常的膝關節滑膜分佈關節周圍,與關節腔相通,滑膜細胞分泌潤滑液,滋潤營養關節,膝關節運動所產生的熱能也依靠滑膜液體和血液循環來散發。但是當關節受內外因素影響時,滑膜會引起充血或水腫,出現炎癥反應,滲出液體,當滲出速度超過滑膜代償性吸收速度時,就會形成關節積液。

二、引發膝關節積液的原因

1、急性創傷

多為年輕人,運動中出現急性損傷,比如說半月板損傷、側副韌帶或交叉韌帶損傷等,引起滑膜受到損傷,關節內積液或積血,表現為急性膝關節外傷性滑膜炎。

2、慢性勞損

可能為急性外傷,或單純膝關節滑膜損傷引起,遷延日久未能痊愈,加上日常缺少保護,受風寒濕邪侵襲,又缺少正確的康復和治療,膝關節逐漸出現腫脹和功能障礙,形成慢性膝關節滑膜炎。

3、繼發性滑膜炎

多為老年人,繼發於膝關節骨關節炎,主要是因軟骨退變與骨質增生產生的機械性生物化學性刺激,繼發膝關節滑膜水腫、滲出和積液。

4、感染,常見的是滑膜結核。

三、膝關節積液的表現癥狀

1、關節腫脹

關節積液首先最明顯的表現是關節腫脹,當關節積液很多的情況下,髕骨囊就會出現明顯的腫脹,細觀察可以看到皮膚表面有隆起,按壓髕骨關節可以感受到關節內有液體流動的感覺,關節腫脹在患者的活動之後會更加明顯,並且腫脹感在晚上會有所加重,腫脹就會導致患者無法長時間走路長時間行走就會出現酸脹不舒服的感覺。

2、關節疼痛

膝關節積液一大表現還有關節部位的疼痛,這個疾病不管是在疾病初期還是晚期都會有疼痛的感覺,哪怕是在最開始的時候也會有輕微的疼痛現象,嚴重的患者甚至會疼痛難忍,走路的時候會聽到關節內有咯吱咯吱的聲音,活動的時候就會加劇,比如上下樓梯、跑步的時候疼痛就會加重,當有一些患者伴著感染的時候,感染會導致疼痛進一步加強。

3、髕骨軟化

關節積液一般不會導致太嚴重的表現,但是一旦到了比較嚴重的階段就會影響骨頭正常的生理構成,當關節積液發展到一定階段,嚴重的患者還會影響到髕骨關節,就會出現髕骨的軟化,髕骨軟化會導致患者走路雙腿發軟,沒有力氣甚至無法正常屈伸膝關節,屈伸關節就會出現劇烈的疼痛。

4、活動受限

關節出現問題直接就影響到患者的正常活動,因為關節積液、疼痛等一些列表現進一步導致患者活動受限,無法正常活動甚至不能站立,出現這一表現就意味著疾病已經到了比較嚴重的地步。

四、膝關節積液一定要抽出來?

首先大傢要有這樣一個概念:一個健康的成年人關節腔裡通常會有2-3ml的「關節液」,保證關節的正常活動,但當關節液超過這個范圍時,才屬於"關節積液"。

因此,並不是關節裡有液體就要立即抽掉的。膝關節有"積液",要不要抽出來,還是要分情況來討論:

1. "關節少量積液"

其是沒有癥狀時,不需要進行抽液。比如可能就是偶爾勞累導致的關節液分泌多了一點點,就算不管它,身體也會自己慢慢把它處理掉。各位患者朋友真的沒必要盯著體檢報告中的"少量積液"不放,更沒必要想著打封閉針。

2. 關節積液特別多

出現了關節腫脹疼痛時,就應該聽骨科醫生的話,乖乖做關節穿刺抽液,並按照要求做好康復工作,避免關節再出現積液。

3. 當檢查發現關節內可能存在化膿性感染時,也可考慮抽液。

4. 對於需要進行關節內註射藥物來治療疾病時,也可能需要先把積液抽出來,再註射藥物。

五、膝關節積液如何預防

膝關節積液屬於比較常見的疾病,對人體影響也比較多,因此在膝關節還沒有出現問題的時候就要適當活動以及鍛煉,對膝蓋做好保護以及保暖,避免膝關節積液的出現。

1、減少過度活動

避免膝關節過度活動及勞損,特別是雙下肢劇烈運動者

更要註意勞逸結合,防止因過度用力造成組織損傷,否則,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容易出現骨質增生現象。

2、控制飲食

過於肥胖者,要適當控制飲食,將體重控制在適當的范圍之內,減輕關節上的壓力和磨損程度。

3、補充鈣質,適當鍛煉

老年人可以適當補充鈣質、維生素D等與骨代謝關節密切的藥物,同時從事適度的體育鍛煉,以減慢骨組織的衰老和退行性改變進程。

六、膝關節保養操

動作一 球形按摩

取坐位,將雙手疊放至一側的膝關節上,旋轉按摩3分鐘。然後換到另一側,同樣的動作重復一次。交替進行每天3次。

動作二 甩腳運動

在沒有負重的情況下,用手扶著支撐物,可以是一張桌子,外側腳做前後甩動的動作,之後轉換身位換另一隻腳甩動,一輪持續3分鐘,每天進行5輪。

動作三 鉤繃腳

平躺在床上,雙腿伸直,腳踝自然放松,然後做腳背往上翹的動作(背伸動作),盡量達到最大限度。達到最大限度後,再做腳背往下壓的動作(蹠屈動作),同樣盡量做到最大限度。反復進行20~30次/組,每天進行3~5組。

動作四 坐著踢腿

坐在比膝蓋高度略低2厘米、有靠背的椅子上,膝關節自然地靠在椅子邊緣,然後踢起小腿,盡量使膝蓋伸直,維持10秒鐘,再換另一條腿。每天3次以上,每次20下。

練習1~2周後,可以在腳踝上綁沙包加強訓練,重量應逐漸增加,要根據自己情況量力而為。

動作五 躺著抬腿

當我們處於平躺狀態時,膝關節承受的壓力接近於零,患者平躺在床上,先抬高一側的大腿,腿與床面角度30度左右,膝蓋盡量伸直,維持這個姿勢10秒鐘,再換另一條腿進行。以20次為一組,每天練習3組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