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瓔珞,你讓我有點厭煩了,棄劇!

2024年2月5日 24点热度 0人点赞

作為一個有點追求的人,我對電視劇的選擇是非常挑剔的。

最近,於正擔任總制片人的《延禧攻略》狠狠的打了我的臉。現在,我不僅每天追劇追到晚上兩點鐘半,更是抓緊一些空閑時間看劇,躺在床上看、健身房跑步的時候看,甚至上班之前在地鐵上也要看。

嗯,真香。

很紅

魏瓔珞

據於正在微博透露,截止到7月30日,上映僅11天的《延禧攻略》的播放量已經突破14億。而今日,在愛奇藝平臺上,《延禧攻略》的總播放量達到了25.9億。

如果覺得播放量這種數字比較含混模糊,那麼社交媒體的熱烈討論則更為直觀。

魏瓔珞

8月3日的微博熱搜截圖,《延禧攻略》相關詞條占據四條

而關於這部電視劇的口碑,人們的反映也很微妙。

上映第一天,這部劇的豆瓣評分僅6.5分。這個分數的確不高,這很大可能是被於正的“名氣”拖累。畢竟對於這樣一個自帶“雷點”的男人,觀眾總是會習慣性的傾向於較低的評價。時至今日,《延禧攻略》的豆瓣評分攀升至6.9分,甚至有望突破7分。

魏瓔珞

反套路

《延禧攻略》口碑的節節攀升,其實是編劇“反套路”的勝利。

宮鬥題材的電視劇現在實在是多到令人反胃,在沒看之前其實很難對一部新宮鬥劇有什麼期待。主角一般都是“打怪升級”的老套路——進宮時是一個單純無害的小白蓮花,然後遭受被欺騙、被陷害等等打擊,最後走上復仇之路,成功登頂。

但是《延禧攻略》就不一樣了,主角魏瓔珞,壓根就不是小白蓮花,而是一個“誰請我吃苦頭,我就請誰吃盒飯”的黑蓮花。

另外,《延禧攻略》還規避了一般宮鬥劇裡面的俗套情節。比如,在任何危機發生的時候,主角魏瓔珞都不會事後找補,或者記在小本本上日後算賬,而是直接見招拆招,將問題解決在當下。由於她的反應速度夠快,根本不需要現實慢慢“教育”,上來就是“以一敵五、幹翻全場”。

這種“反套路”的稀奇主角並不常見,這種新鮮感就是抓住觀眾的重要原因。

另外,《延禧攻略》還有一個特點——節奏快。

宮鬥劇一向拖拉,但《延禧攻略》卻沒有,它的劇情發展實在是太快了,主角平均兩集解決一個對手,對應兩集觸發一個事件。

這種劇情推進速度,給予了觀眾極大的刺激,還沒從上一個事件中回過味兒來,下一個“幺蛾子”就出現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延禧攻略》的確是給予了觀眾足夠密集的爽點,看起來……就像是被影像化的爽文。

何為爽文?爽文是膚淺的、滿足幻想的網絡小說。

爽文的出現給普通人,提供了一個在小說之中的世界,實現各種自己不能夠在現實世界實現的欲望。當我們代入了主角的身份之後,就能夠在看小說的過程中,脫離現實社會枷鎖,感到輕松和愉悅。

網絡文學指導下的電視劇

但據劇方介紹,《延禧攻略》並沒有母本小說,完全是編劇自己寫的原創劇情,不過融入了很多網絡文學的爽點套路。既然如此,這部劇的編劇究竟是誰呢?居然還不是於正。

魏瓔珞

豆瓣顯示,《延禧攻略》的編劇為“周末”,而她還有兩個名字——秦簡/周靜。

如果對國產劇稍有了解,周靜編寫的《錦繡未央》和《美人制造》也是屬於典型的爽文影視劇作品(據稱此人還涉嫌抄襲風波,這裡暫且不表),所以大熱的《延禧攻略》也可以定義為爽文電視劇。

於正也好,周末也罷,作為一個改編網絡文學為電視劇的老手,用網絡文學的理論指導劇本生產,或許已經成了他們最為得意的方法。

爽文爽了,然後呢?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網絡文學正在走向大眾,不僅影響力越來越大,經濟價值也越來越高。杭州師范大學教授、文學評論傢夏烈甚至表示,中國網絡文學在今天看來是世所罕見的寫作現象,應該把網絡文學當作第四大世界文化現象來看待。

夏烈承認,網絡文學一般是追求爽感的,它是一種帶有娛樂性的快感敘事,很多網絡文學讓讀者讀得有快感之後,就沒有復讀或者咀嚼的可能性了。

這雖然是網絡文學的局限性,卻並不影響它轉化為影像制品。而網文真正從小眾走向大眾,也正是自改編影視劇這件事開始的。試回憶,在我們童年的時候,根本沒有這麼多的網絡文學作品登上屏幕,小時候看的那些電視劇,哪一部不是經典文學作品改編?

隨著電視劇、電影改編大潮的到來,原本難登大雅之堂的網絡文學作者們紛紛發傢致富。資本是註意力的最好體現,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大眾的選擇,那麼究竟是誰把網絡文學推到了臺前?

是你,是我,是每一個對《延禧攻略》津津樂道的人們。

網絡文學,尤其是成長類文學,有一個典型特征,就是主角有超人能力,從而克服困難、羞辱敵人、實現自我價值。它們的出現,解決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青春期焦慮”。

青春期焦慮是一種階段性心理現象,簡單地說就是因為所處環境的巨大變化,導致成長過程中對未來的迷茫和不安。

而現如今,在這個劇烈變動的時代,“青春期焦慮”開始彌散到整個社會,為現代人塑造了真實存在的困境。“喪”、“佛系”這些流行文化的誕生,跟“青春期焦慮”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對未來不確定”“選擇多而無力”“隨時會被偶然性改變”“競爭下的不作為”,已經成為每個現代人的日常感受。而這種感受,悲觀地說,很可能在漫長的人生中無法得到解決。

我們覺得主角魏瓔珞聰明機警,而且深諳世事,一路順風順水,順利的逐個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如果反過來想想,其實不難發現她的對立面就是我們現實生活的大多數人:有一點笨拙、心思單純、是個不善拒絕別人的老好人。另外我們往往都囿於現實,很難實現所謂的“夢想”,更缺乏這樣的機遇和勇氣。

現在是個過分強調個人成長和世俗成就的時代,壓力和焦慮隻能相伴相生,人們需要精神救濟。

隻是,面對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這精神救濟實在不能太過陽春白雪。最好膚淺點兒、直白點兒,像網絡文學,就不錯;而類網絡文學的電視劇,也很好。

如果說有什麼遺憾,那就是《延禧攻略》這部電視劇原本可以做的更好,但是它沒有。甚至可以預見,這部劇的整體評價會隨著劇集的更多播出趨於下降。

隨著劇情的發展,所謂的“反套路”正在變化為一種套路,幾乎字裡行間都在看出編劇沒怎麼走心了。

最近劇集中的“反套路”是失衡的。好看的爽文,在於它全程開掛卻不違背事物發展邏輯,而《延禧攻略》明顯在這條路上走偏了,到了過於脫離現實的程度。

比如,在電視劇前期,魏瓔珞一路開掛、神擋殺神的做法我們尚且覺得新鮮,但是當劇情發展到她開始當著皇帝、皇後甚至眾嬪妃的面“直言不諱”時,就有些匪夷所思了。“領導”對話,哪兒容得了你一個基層員工插嘴?這種開掛太明顯的劇情,無疑是在挑戰觀眾的智商。

大部分不成功的網絡文學和《延禧攻略》類似,就像是工業化生產的文藝作品,擅長於一招鮮吃遍天。但觀眾的耐性是有限的,一次兩次還好,若是三番五次的“反套路”隻會讓人厭煩。

思慮再三,我最終還是決定棄劇了。

文:《中國新聞周刊》新媒體記者 嚴雨程

值班編輯:俞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