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美食讀江隱龍新書《一食一課:美食背後的文史盛宴》

2024年2月5日 21点热度 0人点赞

食物不僅滿足生存的基本需求,更是生活品質的體現,代表著一種文化,一種情懷。當我們品嘗一道道美食時,其實也是在體驗飲食歷史文化。江隱龍先生深諳此道,他的新作《一食一課》為我們呈現了一場美食背後的文史盛宴。

江隱龍先生以二十四堂課的形式,詳細解讀了中華美食的起源、發展和變遷。每一堂課都以一道具體的菜品為主題,從食材的選取、烹飪技巧的運用,到菜品的起源和流傳,都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剖析。同時,他還結合了中華文化元素,將美食與歷史、文化、藝術等各個領域緊密勾連,讓讀者在品味美食的同時,領略中華飲食文化。

我很喜歡吃揚州炒飯,《一食一課》開篇就是講述的揚州炒飯,還配有一張張精美無比的照片。從揚州炒飯的歷史、做法進行了挖掘,講述了揚州炒飯的前世今生,並且圖文並茂,真的讓人賞心悅目、垂涎欲滴。

揚州炒飯,又名揚州蛋炒飯。一碗地道的揚州炒飯務必選料嚴謹、制作精細、加工講究、顆粒分明、粒粒松散、軟硬有度、色彩調和、光澤飽滿、配料多樣、鮮嫩滑爽、香糯可口 在中國,配得上這些形容詞的主食菜肴或許不算太少,但揚州炒飯的特殊之處在於,僅“揚州炒飯”四個字,就足夠書寫一部中國美食史了--而且這部美食史還能分出上中下三冊,分別是“飯” “炒”和“揚州”。

關於揚州炒飯的起源,有兩個傳說流傳最廣。其中一個傳說情節比較模糊:春秋時期,航行在邗溝上的船民們飲食往往飯多菜少,為了不至於將午間的剩飯浪費,到晚飯便打上一兩個雞蛋,加上蔥花炒一炒,久而久之就變成了揚州炒飯的前身:蛋炒飯。另一個傳說則細節滿滿:揚州炒飯源於隋代名臣楊素愛吃的碎金飯。碎金飯即蛋炒飯,因米飯沾上蛋液後炒至色澤如金而得名。隋煬帝楊廣巡遊大運河時,碎金飯隨著水殿龍舟傳入揚州,後經反復改良演變為揚州炒飯。碎金飯在歷史上確有其物,謝諷所撰《食經》中便有“越國公碎金飯”這道菜。謝諷在隋煬帝時期曾任尚食直長一職,越國公則是楊素的封爵,不過《食經》原文已大多亡佚,殘存的“越國公碎金飯”隻有名稱而無制法,因此無法確定這道碎金飯是否即為蛋炒飯,至於其隨隋煬帝南傳至揚州的故事,大約也是基於這幾個歷史入物進行的演繹了。

原來揚州炒飯有很早的歷史淵源,不僅是揚州地區的特色美食,更是江南稻文化的代表,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稻米文化,經過數百年的演變和發展,成為了今天我們所熟知的揚州炒飯,由此,可以了解江南地區的農業發展歷史和人們的飲食習慣。

譬如書中還介紹了生煎的烹飪方法,江南地區使用這種方法的最有名的就是生前包子和生前餛飩。江隱龍老師講述了生煎包子的起源和傳播。生煎包子是上海地區的一種特色小吃,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這道菜品在傳播過程中經歷了許多變化和創新,最終成為了今天我們所熟知的生煎包子。通過生前包子,可以了解上海地區的飲食文化。

看得出江隱龍老師為了《一食一課》傾註了大量心血,把我們習以為常的一道道美食和菜肴,從文獻考據出了其歷史、發展,直至形成的特色文化,從主食、餡食、菜肴、燉煮、果品、飲料等幾大類進行地詳細的考證,讓每一道菜、第一種烹飪方法都成了一種文化現象,值得仔細品味。

書名:一食一課:美食背後的文史盛宴(精裝)

作者: 江隱龍

出版社: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副標題: 美食背後的文史盛宴

出版年: 2024-1

頁數: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