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夫妻攜手捐獻遺體,14年後重逢“講臺”,兩架白骨並肩站

2024年2月5日 29点热度 0人点赞

文 | 桑代克的猹

編輯 | 桑代克的猹

在昆明醫科大學的人體科學館入口處,擺放著兩具傲然站立的森森白骨。

而在白骨的周圍,是無數鮮花和“獻身醫學,敬畏生命”八個大字。

或許看起來有些令人“毛骨悚然”,但這兩具白骨卻是不折不扣的英雄。

這對骨架來自一對恩愛夫妻,他們死後遺願便是:換一種方式“再續前緣”。

當年做出捐獻遺體決定的時候,他們就遭到了極大的阻礙,在兒女完成老人遺願之後,更是背上了莫須有的罵名。

那麼,這對夫妻到底是誰,他們之間,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本文內信源來自(央廣網——93歲醫學教授去世捐獻遺體 其丈夫10年前已捐、新華網——醫學伉儷把靈魂賦予一副骨架)但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窮小子追愛——

這兩具錚錚白骨,來自於一對醫學界赫赫有名的夫妻——李秉權與胡素秋。

李秉權是一個孤兒,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離世,年幼的他就成了一個孤兒,幸好他的哥哥和嫂子都是好心人,他們主動帶走了李秉權,然後撫養他一天天長大,還供養他讀書上學。

那時,在李秉權的心裡,自己的兄嫂就是自己的父母,今後一定要好好報答他們。

為了養活傢裡,李秉權的哥嫂每天都在忙碌著,靠著一架織佈機,他們賣佈為生,但是長久的勞作讓兩人的身上都落下了不少的病根。

看著哥嫂被勞作拖垮的身體,李秉權的心裡是難過,更是感動。

他下定決心,自己今後不僅要成才,還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幫助哥哥和嫂子治療身體,還要救死扶傷,治病救人。

懷揣著這樣的理想,李秉權在學習上更加努力,他把高考看作自己的唯一希望,用自己的努力為自己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而努力也並沒有辜負李秉權,他之後成功考上了雲南大學的醫學院,成為一名醫學生,在這裡開始了他的求學之路。

李秉權是個生活在苦難中的底層人物,他清楚讀書對於他來說是一件多麼難得的事情,所以在學校裡他非常努力,平時的生活除了上課,就是去圖書館裡學習,從來沒有浪費一點時間。

可是那時的他還不知道,自己學習的身影,竟然被一個女孩看在眼裡。

這個女孩,就是他後來的妻子胡素秋。

胡素秋也是雲南大學醫學專業的學生,平時她經常會在圖書館裡學習,所以就經常能看見李秉權。

因為兩人的專業相同,很多時候他們借閱的書籍也一樣,久而久之他們也會有一些簡單的交流溝通,從書本,到專業,再到後來他們發現彼此之間竟有這麼多的相同之處,所以共同話題也越來越多,甚至有時候還會相約一起出門,一起復習。

因為擁有共同的目標,所以他們對彼此也多了一份欣賞,漸漸的,一股莫名的情愫出現在了兩人之間,這對年輕的男女,很快就成為了一對共同進步的戀人。

他們攜手走過了學校裡的時光,到畢業的時候感情依舊穩定,而且兩個人也都有了再共進一步的打算。

但是,此時的他們都沒有想到,這場情投意合,本該順理成章的婚姻竟然遭到了來自胡素秋傢人的強烈反對。

原來,和李秉權這個窮小子不一樣,胡素秋是護國名將胡瑛的女兒,是絕對的名門貴女,她的傢世自然看不上李秉權這個一窮二白什麼都沒有窮小子。

可是耐不住女兒是一個有自己想法的人,她從小就獨立,讀書之後也擁有了自己的理想,所以在做出決定的時候,從來都是順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聽從傢中的安排。

所以即便是傢裡人都不同意她的戀情,她依舊堅定的選擇了李秉權。

1948年李秉權用一支派克鋼筆向胡素秋求婚了,次年,他們就攜手步入了婚姻,開啟了與彼此相伴的婚姻生活。

——醫學與愛情同樣重要——

結婚之後,這對小夫妻都進入了雲南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雙雙成為了外科醫生。

因為工作的忙碌,所以這對小夫妻經常見不到對方,在各自不同的科室裡治病救人。

雖然看不見對方,但是他們的心始終是放在一起的,兩個人都兢兢業業,為了救治更多的病人而努力。

同時,他們也都擔任了學院裡助教的工作,所以平時也會用很多的時間,去幫助那些剛剛進入工作的學子,找到自己的位置,成為可以獨當一面的優秀醫生。

他們聚少離多,很多時候,隻有在醫院展開會診的時候他們才能見到彼此。

但是兩個人都沒有認為這樣的生活是無趣的,因為他們有著相同的目標和追求,他們隻會是彼此志同道合伴侶,永遠不會拖累對方。

結婚之後的幾年裡,他們生下了三個孩子,而這些孩子們在傢聽到父母說的最多的話就是:有急診,我先走了。

平時逢年過節,別人傢裡都歡聚慶祝,到了他們的傢中,就隻剩下了夫妻兩個帶著孩子一起在醫院的食堂裡吃飯,就當是團圓了。

吃完飯之後,他們吧孩子送回傢中,然後繼續著自己在醫院裡的值班工作。

1953年,在天津醫學院舉辦了“去安國腦系外科高級進修班”,李秉權有幸成為了其中的一員。

他離傢一年,在天津學習各種專業知識,隻為能夠學到更多先進的知識,充實自己也造福更多人。

這一年裡,在昆明忙碌的胡素秋也並沒有把自己的心神都放在思念丈夫上,她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奮鬥,之後更是成為了昆明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婦產科的主任。

而李秉權在歸來之後,更是成為了醫學院李的第一名神經外科醫生,然後他組建了自己的團隊,創造了無數次第一的奇跡,之後更是成為了國內首屈一指的精神外科醫生,獲得了無數的殊榮。

他們齊頭並進,在事業上相互扶持,在生活中一起攜手,把彼此都當成了自己最重要的人,和最大的驕傲。

他們從來沒有說過愛,但是對彼此的那顆心永遠是赤誠的,就如同他們對醫學的追求,永遠在進步一樣。

可是他們這樣的愛情,終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理解的,就比如他們的傢人,從來都覺得這對夫妻對於彼此來說,實在是太冷血了。

一次,胡素秋因為長時間的手術再加上自己的身體出現了狀況,在離開手術室那一刻暈倒在地。

幸好身邊的同事們及時送她前去搶救治療,這才慢慢醒了過來。

當她醒來的時候,身邊的是孩子們的哭泣聲,也是同事們擔憂的面孔,唯獨沒有丈夫在這裡。

當時,李秉權還在手術室中忙碌,一直到當天晚上離開手術臺,才得知了妻子患病的消息。

面對丈夫的愧疚,胡素秋隻是笑著回應了他,因為她清楚,即便是自己,在當時的情況下也會做出和丈夫一樣的選擇,這就是他們身為一名醫生的職責所在。

後來的一天,因為胡素秋不小心跌倒,導致了腦出血必須接受手術治療,為了保證妻子可以平安順利的醒來,已經70歲李秉權親自操刀,為妻子手術,把她從死神手中拽了回來。

看著醒來恢復的妻子,李秉權隻覺得自己的這些年在醫學上的努力沒有白費,挽救回了自己此生最重要的人。

——獻身醫學再度重逢——

時間一天天過去,李秉權和胡素秋的年齡也都越來越大了,退休之後的兩個人偶爾也前往醫院會診,但是因為身體已經不能負荷如此高強度的工作,所以也隻是偶爾前往。

更多的時間裡,他們回一起在學校裡漫步,在傢裡讀書,討論研究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充實自己的生活和知識。

伴隨著身體一點點老化,李秉權隻覺得自己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差了,那時的他心裡有了別的想法,他想要為中國的醫學,再做點什麼。

李秉權當了一輩子的醫生,更是做了一輩子老師,他太清楚現代的醫學到底最缺什麼東西了。

學醫就必須要了解人體,可是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隨意觸碰離世的人的身體是一件非常不尊重的事情,更何況是用於醫學解剖呢。

所以,現在用於教學科研的遺體實在是太少了,根本無法滿足所需。

李秉權就想,在自己離世之後,是不是可以把自己的遺體捐出呢。

他告知了妻子和孩子們自己的想法,可是竟遭到了全傢人的強烈反對。

即便傢中的所有人都是醫生,但是大傢還是不能接受他的選擇。

多李秉權多次提出之後,他們明白,這就是他最大的心願,所以終於是同意了。

為了能夠和丈夫一起,胡素秋也選擇了簽下捐獻遺體申請表。

2005年,這對夫妻攜手在證書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一起拿到了那張捐獻遺體的榮譽證書。

此時的李秉權終於實現了自己的最後一個心願,在拿到證書後沒幾天,他就永遠合上了雙眼,離開了這個世界。

李秉權離世之後,他體內的器官被摘除,病灶被制成了病理標本。

而他的骨骼也被做成了骨架標本,永遠存放在雲南大學的醫學院裡,供學子們學習。

而胡素秋在丈夫離世之後,還在繼續著自己的生活,她會用自己的方式懷念丈夫,把傢裡的一切都保留著丈夫生前的模樣。

她獨自生活了十年,在孫子們都長大之後對這個世界再也沒有了留戀,之後閉上了雙眼,去尋找等待她的丈夫。

在她離世之後,孩子們也聽從安排把她的遺體也捐獻給了母校。

她的遺囑中寫著,自己要把那些健康的器官“眼角膜、皮、肝、腎”都捐給有需要的病人之後,再進行解剖。

所以在四年之後,她的遺體在完成了這些病理研究後,也被制作成了骨骼標本,然後和丈夫的骨骼一起,被擺放在了昆明醫科大學生命科學館的入口處。

時隔14年,這對夫妻終於再度團聚,他們繼續用自己的力量並肩作戰。

死亡對他們而言,從來不是終點,而是另一種開始。斯人遠去,靈魂永存,他們的故事,也將會永遠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