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吳嶽-袁祖貽團隊揭示阿司匹林通過腸道菌群引起腸道損傷新機制

2024年2月5日 21点热度 0人点赞

撰文丨王聰

編輯丨王多魚

排版丨水成文

阿司匹林(Aspirin),即乙酰水楊酸,自上市以來,至今已有超過百年的臨床應用,成為醫藥史上三大經典藥物之一。至今仍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緩解疼痛、發熱和抗炎藥。此外,阿司匹林還可以用於預防心臟病、中風、甚至某些類型的癌癥,被譽為“百年神藥”。

多年來,阿司匹林的不良反應,例如胃腸道損傷,一直引起人們的關註,特別是最近的報告表明,超過90%的接受阿司匹林治療的患者會出現腸道副作用。阿司匹林誘發腸道損傷的機制至今仍存在爭議。通常認為,阿司匹林通過抑制環氧化酶COX1和COX2來介導胃腸道損傷。然而,進一步研究顯示,對COX的抑制似乎並不是阿司匹林相關腸道損傷的唯一機制。此外,阿司匹林是一種口服藥物,在小腸中吸收,因此,阿司匹林的腸道損傷可能與其對腸道微生物的該變有關。

2024年1月17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吳嶽教授、袁祖貽教授團隊聯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Frank Gonzalez 研究員,在 Cell 子刊Cell Host &Microbe 上發表了題為:A gut microbiota-bile acid axis promotes intestinal homeostasis upon aspirin-mediated damage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揭示了阿司匹林通過影響腸道細菌-膽汁酸代謝導致腸道損傷的新機制,並提出了預防阿司匹林誘導腸道損傷的潛在方法。

最近的一些研究顯示,阿司匹林可能會改變腸道微生物組成。然而,阿司匹林影響哪些腸道微生物種類,以及阿司匹林對宿主腸道穩態的影響的潛在機制仍不清楚。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微生物通過調節代謝物(包括膽汁酸),來影響腸道穩態和腸道幹細胞功能。腸道幹細胞對於維持腸道屏障至關重要,而炎癥性腸病和阿司匹林相關腸病的發展會導致腸道屏障受損。膽汁酸在調節腸道幹細胞的擴增、分化和自我更新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阿司匹林相關腸道微生物群失調和膽汁酸代謝的改變是否以及如何調節腸道幹細胞微環境,還不清楚。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使用臨床隊列和阿司匹林治療的小鼠,發現了一種能夠被阿司匹林抑制的腸道微生物——戈氏副擬桿菌(Parabacteroides goldsteinii)。補充戈氏副擬桿菌或膽汁酸代謝產物7-酮-石膽酸(7-keto-LCA)的小鼠顯示出對阿司匹林介導的腸道微環境和腸道屏障損傷的減少。而補充無法產生7-酮-石膽酸的戈氏副擬桿菌突變體則不會產生這種效果。具體來說,7-酮-石膽酸通過抑制腸道膽汁酸受體——FXR的信號轉導,促進腸道上皮的修復。7-酮-石膽酸被證實是一種FXR拮抗劑,可促進Wnt信號轉導,從而促進腸道幹細胞的自我更新。

這些結果表明,阿司匹林引起的腸道損傷是由戈氏副擬桿菌-膽汁酸-FXR軸引起的,補充戈氏副擬桿菌或膽汁酸代謝產物7-酮-石膽酸可能在預防胃腸道損傷方面具有潛在轉化價值。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16/j.chom.2023.1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