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會了糍粑的各種吃法,而那個最愛吃糍粑的人已經不在了

2024年2月5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何以表節,逛吃逛吃,似乎所有的節日,不管是西方的,還是我們的傳統節日,都離不開吃。

元宵吃湯圓,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團圓吃餃子,生日吃面條,民以食為天,在我們的各大節日裡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物質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基本的溫飽已不是問題,大傢都在吃好吃健康的方面追求,所以反而少了很多儀式感。

又到農歷新年,小時候的年味就在心底隱隱泛起。

因為我們傢房子大人口少,集體生活的時候,我們傢做過生產隊的工具房,也住過一批知青,所以後來大鍋飯解散的時候,那些工具也沒搬走,全留在我們傢,有人需要用了就來我們傢拿。

那些工具除了農傢普遍使用的鋤頭、耙子、打谷機,還有做豆腐的石磨、分離稻谷和癟谷的風車,做米酒的全套工具等等,有些我不知道叫什麼學名,我最喜歡的就是那套打糍粑的工具。

每到過年,過了臘月二十四,鄰居就會集中在我們傢打糍粑,糯米是自傢種的,柴火自己帶來,用我傢的廚房,大傢一起做,那個熱鬧朝天的,真的年味好足。

打糍粑的工具是一個四五十公分高的石鬥,非常厚重,一個人都搬不動,隻能慢慢挪動,然後兩個人一人一根一米七以上的大木棍合力捶打煮熟的糯米飯,打成一團,這是個力氣活,需要男勞動力,Q彈Q彈的時候,移到案板上,再次摔打成長條,然後用棕葉搓成的繩子切斷成一個一個大小均勻的劑子,這時候手巧的女人們就派上用場了,壓扁成圓形,成品就好了,自己吃的就做成小個小個的,有些要用來送禮的,就會做成很大個,然後還在中間點一個紅點,以示喜慶,然後放一邊冷卻,就可以收起來了,吃的時候拿出來切塊切條,或者整個煎、烤,那都是香噴噴的呀。

小孩子喜歡打糍粑,純粹是因為好玩,趁機可以偷吃,原汁原味,還燙嘴,那個歡喜,可別提了,然後可以做成奇形怪狀的樣子,反正自傢吃,沒所謂,大人們也會任由我們玩,隻要不弄臟,不浪費就可以了。

老傢地處湘中偏南,大年初一的早餐必須吃甜食,然後來客人的時候,主餐前有一餐茶食,糍粑都是主場,再搭配一些糖水,幹果之類。

記憶中的年,不管那年糯米的收成好不好,我們傢可以不做豆腐,但糍粑是必須打的,這是我爸爸的最愛,他可以光吃糍粑,不吃米飯和菜。

外公也特別喜歡吃我們傢的糍粑,他們那沒有工具,都是機器打的,沒有嚼勁,口感不好,所以我們傢每年都要打很多,自己傢吃一些,要分出去一多半給外公外婆、舅舅、姑媽傢。

後來南下,廣東安傢了,再也沒了老傢的手工糍粑吃了。

但是我爸爸可厲害了,他會用電飯鍋煮好糯米飯,然後用甘蔗代替木棍,就著電飯鍋自己做,雖遠比不上先前老傢的好吃,但總有那個意思在了。

我也會特意去農貿市場買,有時候外面也有挑起來走街串巷喊賣的,說的是手工,但其實可能還都是機器打的,也可能是糯米的品種問題,總也吃不出小時候那個糯嘰嘰的感覺了,也很沒有嚼勁。

因為爸爸的熱愛,我也愛上了吃糍粑,所以現在一吃起糍粑來,就特別想念爸爸,想念和爸爸一起做糍粑的場景,想念和爸爸一起吃糍粑的歡喜。

雖然我學會了糍粑的很多種吃法,煎糍粑、烤糍粑、糍粑煮甜酒、糍粑煮糖水,可是那個最愛吃糍粑的人,已經離開我們七年了。

子欲養,而親不待,人生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此了吧?

爸爸,女兒想您了,您在老傢的新房,住的可還安好?

#我來嘮傢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