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富順豆花

2024年2月6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成都往東南210公裡,沿著沱江順流而下,位於自貢市南部的富順縣,有著“豆花之鄉”的美譽。富順豆花,作為富順名片之一,在中國飲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富順豆花,以其豆花“滾、嫩、綿、白”適中,蘸水“麻、辣、香、鮮、甜”俱備聞名四川。

“滾”,就是熱而不燙嘴;“嫩”,就是細嫩又不至於筷子夾不起來;“綿”,就是有韌性又無木質感;“白”,乃色澤潔白如雪。富順豆花從最初的一味普通菜肴,已經變成一道晶瑩剔透的特色佳肴,成為自貢鹽幫菜系中閃亮的明星。

一碗小小的豆花,香一座城;一門傳承的手藝,造福一方百姓。富順豆花誕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它是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川菜中的經典,2007年3月,富順豆花制作工藝已被列入四川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淵源

三國時期,由於當時的金川驛地區(今自貢市富順縣)有一口“鹽量最多”的富順鹽井,加上適宜大豆生長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豆腐流傳到了富順後備受歡迎。此後,由於發達的產鹽業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商賈,富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幾乎成了自貢市的經濟文化中心,人氣異常旺盛,豆腐食品需求量顯著上升。

到民國時期,一天,一位來富順販鹽的商人來到當地有名的朱氏餐館,由於實在沒有耐心等待,就跑到廚房催廚子快點把自己點的炒豆腐端上桌來,當他看見那還沒成型的豆腐正熱氣騰騰地在鍋內慢悠悠煮著的時候,由於實在沒時間再等了,便要求朱氏餐館的店主將此“嫩豆腐”賣給他。沒有充分凝固,當然就不能煎炒,於是,老先生就吩咐廚子備辣椒水讓這位客人蘸著下飯。可是不僅沒感到難吃,相反,他還覺得這樣吃起來比起煎炒過的老豆腐更加鮮美可口。

老先生受此啟發,在此基礎上反復研究豆花的鮮嫩程度,蘸水的配方以及最適合配豆花的米飯。後來,便有了讓人百吃不厭、回味無窮的“富順豆花”,並成為川菜裡的一個經典招牌菜。

工藝流程

首先挑選優質黃豆、用清水浸泡透,將泡好的黃豆加入適量清水放入石磨中碾磨。再把推好的漿放入鍋裡燒開,舀入事先準備好的佈口袋內去渣,把豆漿濾在容器裡。最後點豆花時,一邊將膽水往下慢滴,一邊持長柄飯勺不停地,從膽水滴下處往外刨,一直刨到缸裡起魚籽眼為止。

這個時候一般隻需要微微的火,經微火一煮,豆花沉到鍋底,窖水浮到鍋面,即將一半圓形的楠竹片放到鍋底豆花與鐵鍋之間,抓住篾片的兩頭來回移動。漿水通到鍋底,豆花不生鍋也就燒不糊。一鍋潔白如雪、綿而不老,嫩而不溏、清香宜人,的豆花便成了。

這份獨特的綿軟鮮嫩,與富順的天然鹽鹵分不開,富順鹽井文化延續千年,相傳數百年前,富順人便將天然鹽鹵調和成膽水,用以制作富順豆花,

美食特點

豆花的吃法也有講究:富順豆花是一種嫩豆花(或稱水豆花、灰饃兒),她與運用特殊工藝加工而成的富順豆花蘸水和大米飯配合食用,因其鮮嫩可口而流傳廣、影響大,在中國餐飲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先將豆花拈到湯匙或飯碗裡,再用筷子夾一點蘸水塗抹於豆花上,將豆花摻和著米飯吞下,然後再喝一口漿水。

舌尖品嘗到的香嫩鮮美瞬間沖上大腦,滿足感在心底蔓延開來,一碗豆花的小確幸,來得如此容易。富順豆花特別講究蘸水,富順豆花的蘸水,不但具有川味麻、辣、香、鮮、甜特點,而且更醇,且有回味。富順豆花綿而不老、嫩而不溏、潔白如雪、清香悠長,漿水清熱祛毒、醒酒解膩、回甜止渴。

價值意義

富順豆花從最初的一味普通菜肴,已經變成一道晶瑩剔透的特色佳肴,成為自貢鹽幫菜系中閃亮的明星。一碗小小的豆花,香一座城;一門傳承的手藝,造福一方百姓。

有一本書《豆花:一座城市的浪漫主義》在序言中這樣寫道:多年以後,當他們像被命運的陣風吹向遠方的種子,在遙遠的異鄉生根發芽時,他們對故鄉的懷念,往往會具體到一碗白嫩的豆花,一缽令人暗咽唾沫的蘸水。那時候,豆花就不僅是一味小吃,那時候,豆花就是故鄉的味道,親人的味道和思念向著童年的方向飛奔而去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