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的農傢灶

2024年2月6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小時候,父親給我們出了一道謎語:“嘴巴烏嚕蘇,食草多過牛。廢物口吐出,廢氣排出變雲霧——猜一傢庭設備”。太簡單了,我們立馬揭開謎底:灶。
灶是煮飯炒菜的重要設備,更是傢庭的象征。一戶傢庭叫做“一灶”。族人祭祖歸來分發豬頭肉,或者誰傢辦喜事給族親鄰裡分贈喜糖,每戶一份叫做“灶份”,另有一份或幾份奉敬老人、酬謝賢人(如幫忙寫帖、寫聯者)。潮汕地區至今仍然流行著這樣的風俗。
據考,灶沿革的時代特點和地域特點很明顯。秦代灶的整體為前方後圓,前有火門,後有煙囪。西漢早期灶面為曲尺形。西漢中期,灶以長方體的為主。大約從東漢開始,南方的灶大多設計為窄底寬面弧背式,以便於站立操作和灶臺擺放盛菜盆碟。潮汕的農傢灶就傳承了這個特點。據說,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外觀便吸收了潮汕農傢灶的元素,體現了“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構思主題。
潮汕農傢灶的多數灶臺長三尺出頭,寬不足三尺,為近似正方形,可擺放一口生鐵大鍋,在靠墻的一個角落還可擺放一隻瓦罉,利用餘熱燒水。小灶分上下兩層,兩個口,上口燒火,草木灰從兩層之間的“爐窗”掉到下層,堆積滿了即由下口掏出;大灶僅有單口,既燒火又掏灰,草木灰暫時堆於灶前的灰坑裡。灶口一般向西,有道是“口向西,富貴無人知”,意即“財不露富”。由於房子格局的限制,灶口朝別的方向也無不可,但切忌朝與房子正門相反的方向以祈求順風順水,切忌朝北以避免“喝西北風”。其中是否有科學依據就不得而知了。
砌灶的材料也有講究,必須取用地表以下五寸的凈土,再用井水加豬肝粉和貝殼灰攪勻作粘合及批蕩之用。加豬肝粉並最終使灶壁呈豬肝色,想必與“豬肝泥灶,令婦孝”之說有關。
老百姓對灶和“灶文化”如此重視,以至有“頭井二灶三門戶”的說法。隨著社會的發展,以柴火為燃料的農傢灶逐漸退出傢宅,先為煤爐、沼氣灶所代替,後來大多數傢庭都用上了石油氣灶。住上新房子的人傢,全都用上石油氣灶、電飯煲、電炒爐等。然而,舊屋裡的農傢灶一般都被保留下來,它們是兩千多年灶文化的珍貴物證。


來 源: 摘自“汕頭日報”2015、4、5
作 者: 馬鎮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