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著68公斤機器走完長征的“傻子”謝寶金

2024年2月6日 21点热度 0人点赞

在北京中國軍事博物館的一個平凡的展廳裡,一臺陳舊的手搖式發電機靜靜地矗立著,見證了歷史的風雲變遷。

1976年的一個春日,一位步伐緩慢的老人來到了這裡,他的目光在眾多展品間遊移,最終定格在這臺發電機上。

他伸出顫抖的手,仿佛想觸碰那冰冷的金屬,卻被禮貌地制止了。老人眼中閃爍的淚花,透露出深深的情感。他顫聲問道: “這臺機器,是我背著它走完的長征路,現在連摸都不讓我摸嗎?”

這個場景令在場的人震驚。

這位老人究竟是誰?他和這臺發電機又有著怎樣不尋常的故事?

革命:謝寶金的轉變

1932年,在江西贛州的於都鐵山壟鎢礦,太陽還未完全升起,礦區已經熱鬧起來。礦工們帶著疲憊的身軀開始了新一天的勞作。

這座鎢礦,是當時黨中央的經濟來源,許多企業都指望著這座鎢礦產的礦石,而革命所需的經費也是從這而來。

工人們不懂這座礦的意義,但他們知道,在這裡隻要認真踏實工作就可以養活傢庭,這在當時稱得上“不可思議”。

這裡的空氣中充滿了塵土和汗水的味道,揮動的鐵錘與鋼釬撞擊石礦發出沉悶的回響。

在這樣的環境中,一個高大的身影特別顯眼。這就是謝寶金,一位以力大無窮著稱的礦工。他的身軀高大魁梧,每一次揮動鐵錘都顯得格外有力。

礦工們都知道,謝寶金能夠輕松地扛起重達數百斤的石頭,而這在當時是極為罕見的。

就在這個忙碌的早晨,毛澤民走進了礦區。他穿著一身幹凈的長衫,與周圍滿身塵土的礦工形成鮮明對比。

毛澤民是毛澤東的弟弟,當時擔任中華鎢礦公司的總經理。他來到這裡,是有著特別的目的——尋找謝寶金。

毛澤民四處打聽謝寶金的下落,他對這個名字已經有所耳聞。

就在他詢問一名礦工時,身後傳來一個洪亮的聲音: “我是謝寶金,誰找我?”

轉身一看,一個身高一米九的大漢站在他背後,這正是謝寶金。

毛澤民仔細打量著眼前的這位大漢,眼中閃爍著一絲興奮和欣賞。他知道,謝寶金的力量和身體素質,對於紅軍來說將是極大的增益。

毛澤民微笑著,拉著謝寶金的手,兩人找了個相對安靜的角落坐下。

毛澤民向謝寶金講述了紅軍的事跡,解釋了紅軍代表著窮苦人民的意義。他的話語簡單而直接,卻充滿了感染力。

謝寶金聆聽著,眼中開始閃爍起一種特別的光芒。他是一個出生貧苦的農傢子弟,對於紅軍抗爭的意義感同身受。

談話之中,毛澤民看到謝寶金眼中的變化,知道這位大漢的心已經被觸動了。

謝寶金沉默了片刻,隨後堅定地說道: “我知道紅軍是替窮人說話的隊伍,我跟你走。”這句話簡單而有力,顯現了謝寶金的決斷和勇氣。

毛澤民眼中閃過一絲欣慰的光芒,他知道,謝寶金的加入,對紅軍來說不僅僅是增加了一名戰士,更是增添了一股強大的力量。在那個艱苦的年代,每一名加入紅軍的戰士都是無價之寶。

從此,謝寶金的人生軌跡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他從一個普通的礦工,成為了一名紅軍戰士,開始了一段全新的生活。

手搖發電機的守衛者

在謝寶金加入紅軍後不久,他被分配了一個特別的任務——負責一臺重要的通信設備,那就是手搖發電機。

這臺發電機對於紅軍來說意義重大,它是紅軍與外界溝通的重要工具,對於當時的紅軍而言,可以說是生命線。

初見這臺手搖發電機時,謝寶金感到了些許的陌生。

在他的印象中,機器總是與礦山有關,而這臺設備卻是他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

它不像他過去在礦山中見過的重型機械,而是更為精致,看起來非常復雜。發電機的外殼由堅固的金屬制成,上面佈滿了各種開關和指示器。

一位紅軍通信員向謝寶金解釋了這臺發電機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他告訴謝寶金,這臺設備雖小,卻能發揮巨大的作用,是確保紅軍與中央保持聯系的關鍵設備。謝寶金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聰明勤奮,很快就學會了如何操作這臺設備。

了解到這臺發電機的重要性後,謝寶金對它產生了深深的敬意。他對自己說: “隻要我在,這個發電機就在!”

他視這臺發電機如同親生兒子般珍貴,不管前進的道路多麼艱難險峻,都要確保它的安全。

在隨後的日子裡,謝寶金與這臺發電機形影不離。無論是跋涉在崎嶇的山路上,還是穿越在冰冷的河流中,謝寶金總是小心翼翼地保護著它。

他發明了許多方法來確保發電機在惡劣條件下也能正常運作,比如用油佈包裹來防止雨水侵蝕,用稻草填充周圍來防震減壓。

每當紅軍需要建立臨時指揮所時,謝寶金總是第一個到達,確保通信設備能夠及時安裝並投入使用。

在戰鬥中,他不惜一切代價保護這臺發電機。即使在最為艱難的時刻,謝寶金也從未放棄,他的堅持與勇氣激勵著周圍的每一個紅軍戰士。

夜晚,當大傢在篝火旁休息時,謝寶金常常靜靜地坐在發電機旁,仔細檢查每一個零部件,確保第二天它能夠正常工作。

在那些艱苦的日子裡,這臺發電機不僅僅是一臺設備,它已經成為了謝寶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他忠誠和責任的象征。

謝寶金與這臺手搖發電機之間的故事,漸漸在紅軍中傳開。他們都知道,這個高大的礦工不僅有著強壯的體魄,更有著堅定的意志和對革命事業的忠誠。

長征路上的考驗

在長征這段艱苦卓絕的歷程中,謝寶金和他的戰友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每一步都踩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每一天都在與饑餓和疲勞作鬥爭。但對謝寶金來說,最重要的任務是保護那臺重要的手搖發電機。

當紅軍穿越四川的草地時,這個區域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片草地不僅地勢復雜,而且沼澤遍佈,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入深不可測的泥潭。

在這種情況下,攜帶重達68公斤的發電機穿越,無疑增加了難度。

面對這樣的困境,謝寶金展現了他的智慧和創造力。他找來了一些當地的竹子,耐心地編織成一個簡易的竹排。

他把發電機放在竹排上,用繩子牢牢地固定好。這樣一來,即使是在泥濘的草地上,發電機也能相對平穩地滑行,減少了因顛簸而對機器造成的損傷。

謝寶金拉著這個由自己親手制作的竹排,小心翼翼地穿越草地。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一不留神就會陷入泥潭。

隨著時間的推移,紅軍來到了更加艱難的雪山。這裡的路更為陡峭和滑,風雪交加,給行軍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對於身負重任的謝寶金來說,這無疑是一次巨大的考驗。但他沒有退縮,而是毅然決然地將發電機扛在了肩上。

在雪山的陡峭坡道上,謝寶金步履蹣跚,但他始終堅持前進。他的肩膀上承載的不僅僅是一臺發電機,更是全軍的信任和希望。

每一步都顯得異常艱難,但他的意志堅定如鐵。他知道,隻要發電機在,紅軍的通信就能保持暢通,這對於整個紅軍來說至關重要。

在那些難以想象的困難面前,謝寶金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和對革命事業的忠誠,最終成功地將發電機背過了雪山。

他的這一壯舉,不僅展現了他個人的英勇,也成為了紅軍長征路上的一段傳奇。

謝寶金在長征途中的這些經歷,不僅考驗了他的體力和智慧,更考驗了他的意志和對革命事業的忠誠。

功成身退:平凡中的偉大

戰爭結束後,當許多人都在尋求功名利祿時,謝寶金卻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他沒有利用自己在長征中的英勇表現去爭取更高的職位或更好的待遇,反而選擇了回歸平凡的生活。在那個動蕩的時代,這樣的選擇無疑顯得格外罕見。

謝寶金回到了他的傢鄉,一個普通的山村,這裡遠離了戰爭的硝煙,一切都顯得那麼寧靜與和諧。

他以一個普通農民的身份開始了新的生活,耕田、種地,與鄉親們一同勞作。他的生活非常簡樸,從不炫耀自己的過去,甚至很少提及自己在紅軍中的經歷。

在鄉親們的眼中,謝寶金是個勤勞樸實的好人。他總是樂於助人,無論是鄰裡之間的小事還是村裡的公共事務,他總是積極參與,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對社會的責任。

謝寶金的傢很少有閑置的土地,他的田地總是種滿了莊稼,整齊的田壟見證了他辛勤的勞動。

雖然謝寶金的生活很平凡,但他始終保持著紅軍戰士的原則和信仰。他教育自己的孩子們要誠實、勤勞、助人為樂,要像紅軍戰士那樣有堅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

在村裡,他經常給年輕人講述紅軍的故事,傳遞著那段歷史的精神。

謝寶金的“傻”在外人看來或許難以理解。他不謀求名利,不張揚自己的功績,甚至拒絕了一些為他安排的更好的工作機會。

但正是這份“傻”,體現了他作為一名老紅軍的真實本色——他對革命事業的忠誠和對普通人生活的熱愛。

謝寶金的故事在村裡慢慢傳開,成為了一段佳話。年輕一代的村民們聽著這位老人的故事,深受啟發。

他們從謝寶金的身上學到了,真正的偉大不是來自於顯赫的地位或是豐厚的財富,而是來自於一個人對自己信念的堅守和對社會的無私貢獻。

即便是在他晚年,謝寶金仍舊保持著那份純粹和堅定。他的生活雖然平凡,但他的精神卻高貴無比,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何為一個老紅軍的真正品格。

在這個變化莫測的世界裡,謝寶金用自己的一生證明了平凡中的偉大。

結尾:

謝寶金的故事,是對革命英雄堅定信念和無私奉獻的生動詮釋。

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信仰的力量,成為歷史長河中不可磨滅的一筆。這份精神,將永遠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堅守初心,勇往直前。

參考資料:

《背著發電機長征,空空行囊回故鄉》(張文斌)

《長征模范謝寶金》(《於都縣縣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