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適:唐朝最大的昏君,因為他,世界第一的大唐帝國徹底走向覆滅

2024年2月6日 19点热度 0人点赞

前言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之一,國力強盛,文化繁榮,開放包容,吸納四方。

在這樣的盛世背景下,唐朝的皇帝們也是英明神武,為國傢和民族做出了不朽的貢獻。然而,歷史的車輪總是不斷地轉動,唐朝的輝煌也難以持久。

在唐朝的後期,出現了一系列的內憂外患,導致了唐朝的衰落和滅亡。

其中,最為致命的一擊,就是唐朝最大的昏君,因為此人,世界第一的大唐帝國徹底走向覆滅。這個人,就是唐德宗李適。

01 李適的昏君之舉

李適,是唐玄宗的孫子,唐肅宗的兒子。他在742年出生於長安的東宮,但他並不是太子的兒子,而是孫子。

他的父親是唐肅宗的第三子李適之,他的母親是李適之的妾室李氏。

他的出身並不顯赫,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但他卻有著一種特殊的命運,他成為唐朝的第十代皇帝,也是唐朝最大的昏君。

李適在14歲的時候,就經歷了唐朝最大的一場戰亂,安史之亂。這場戰亂持續了十四年,造成了唐朝的國力大衰,藩鎮割據的局面。

李適在這場戰亂中,跟隨他的父親和叔叔,顛沛流離,目睹了無數的慘狀和苦難。他的心中,充滿了對唐朝的憂慮和對敵人的仇恨。

他立志要恢復唐朝的輝煌,消滅唐朝的敵人。在779年,他繼承了他的叔叔唐代宗的皇位,開始了他的統治。

李適剛剛登基的時候,還是有一些明智之舉的。他廢止了全國的過度進貢,釋放了三百多名宮女回傢,將藩鎮李正己、田悅所獻的三萬匹縑全歸度支,以代租賦。這些舉措,都體現了他對百姓的關懷,對國傢的節儉,對藩鎮的制約。

他還任用了一些忠良之臣,如陸贄、楊炎等,推行了兩稅制,為國庫增收,為元和中興奠定了基礎。

這些舉措,都顯示了他對政治的改革,對財政的管理,對軍事的重視。然而,這些舉措,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和反對,尤其是宦官和藩鎮。

他們覺得李適的做法,威脅了他們的利益和地位,於是,他們開始了一系列的陰謀和反抗。

李適的昏君之舉,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了。他先是任用了一個奸臣,盧杞。

盧杞是一個貪婪無恥,陰險狡詐的人,他利用李適的信任,大肆斂財,陷害忠良,增加賦稅,壓迫百姓,引發了奉天之難。

奉天之難,是一場由涇原節度使李晟率領的士兵在長安發動的叛亂,他們迎立了朱泚為帝,攻占了長安,李適被迫逃離了長安,一路顛沛流離,直到李晟平定了叛亂,才得以回到長安。

這場叛亂,讓李適的威信大損,也讓唐朝的國勢大衰。

李適在逃亡的路上,隻有宦官跟隨,他從此對宦官產生了依賴,開始任用和信任宦官,讓宦官專權的禍患更加深重。

他還對藩鎮的態度變得軟弱和縱容,不敢對他們進行有效的制約和懲罰,讓藩鎮割據的局面更加嚴峻的。

接下來,李適的昏君之舉還包括對外敵的退讓和妥協,對內憂的漠視和逃避,以及對忠良之臣的排斥和殺害。

這些舉動,都對唐朝的軍事和外交,以及政治和社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和危機。

李適對外敵的退讓和妥協,讓唐朝的邊疆防禦陷入了困境。他在對付吐蕃的戰爭中,不斷地讓步和求和,甚至答應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吐蕃贊普,以換取和平。

這種和平是建立在犧牲國傢利益和尊嚴的基礎上的,吐蕃並沒有停止對唐朝的侵略和挑釁,反而趁機擴張勢力,威脅唐朝的安全。

李適對吐蕃的軟弱和縱容,讓唐朝的西北邊疆失去了穩定和保障,也讓唐朝的國威和國信大打折扣。

李適對內憂的漠視和逃避,讓唐朝的社會秩序陷入了混亂。他在面對藩鎮的反叛和百姓的起義時,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而是選擇了退避三舍,任由事態惡化。他不僅沒有懲治藩鎮的罪行,反而對他們進行了赦免和獎賜,讓他們更加肆無忌憚,割據一方。

他也沒有關心百姓的疾苦,反而對他們進行了更加殘酷的剝削和壓迫,讓他們更加不堪重負,紛紛起義反抗。

他甚至還對自己的親屬和子嗣,進行了無情的迫害和殺戮,讓自己的傢族和朝廷,陷入了內亂和分裂。他的這些做法,讓唐朝的社會秩序,完全崩潰了。

李適對忠良之臣的排斥和殺害,讓唐朝的政治氣候變得黑暗和恐怖。

他在聽信了宦官和奸臣的讒言後,開始了一場殘酷的清洗,將一些有才能和有節操的大臣,如陸贄、楊炎、韓愈等,都趕出了朝廷,甚至殺害了一些,如裴度、李絳等。

他的這些舉動,讓唐朝的政治氛圍,變得充滿了陰謀和暴力,讓唐朝的政治人才,變得缺乏和低落,讓唐朝的政治制度,變得腐敗和無效。

李適的昏君之舉,無論是在政治、軍事、外交、社會、財政等方面,都給唐朝帶來了無法挽回的損失和危機,讓唐朝的國力大衰,讓唐朝的民心大失,讓唐朝的敵人大喜,讓唐朝的朋友大失望。他是唐朝最大的昏君,也是唐朝衰落的罪魁禍首。

02 李適的無能之處

李適的昏君之舉,讓唐朝走向了覆滅的道路,但他的昏君之舉,也並非完全是出於他的惡意和暴虐,而是很大程度上是出於他的無能和無知。

李適的無能之處,表現在他的性格上。李適的性格,是一個典型的懦弱和優柔寡斷的人,他沒有皇帝應有的氣魄和魄力,也沒有皇帝應有的智慧和決斷。

他總是在重大的問題上,猶豫不決,左右搖擺,不能堅持自己的主張,也不能聽取別人的意見,讓人無法信服和依賴。

他的這種性格,讓他在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時,表現出了軟弱和無能,讓他在處理各種事務和關系時,表現出了失誤和無效,讓他在統治各種人民和地區時,表現出了失控和無力。

李適的無能之處,表現在他的才能上。李適的才能,是一個典型的平庸和無能的人,他沒有皇帝應有的文化和學識,也沒有皇帝應有的政治和軍事。

他對於國傢的大事,沒有什麼深刻的見解和正確的判斷,對於國傢的危機,沒有什麼有效的對策和果斷的行動,對於國傢的發展,沒有什麼遠見的規劃和創新的思想。

他的這種才能,讓他在治理國傢時,表現出了無知和無能,讓他在領導人才時,表現出了無識和無用,讓他在推動文化時,表現出了無趣和無為。

李適的無能之處,表現在他的人品上。李適的人品,是一個典型的自私和無情的人。

他沒有皇帝應有的仁愛和公正,也沒有皇帝應有的忠誠和信義,他對於自己的親屬和子嗣,沒有什麼親情和愛護。

對於自己的臣民和百姓,沒有什麼恩德和憐憫,對於自己的朋友和盟友,沒有什麼信任和尊重。

他的這種人品,讓他在處理人際關系時,表現出了無情和無義,讓他在維護社會秩序時,表現出了無德和無法,讓他在贏得民心和國威時,表現出了無望和無敵。

李適的無能之處,無論是在性格、才能、人品等方面,都給唐朝帶來了無法彌補的缺陷和弱點。

讓唐朝的統治失去了合法性和效率,讓唐朝的人民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讓唐朝的敵人失去了敬畏和忌憚,讓唐朝的朋友失去了信賴和支持。

03 李適的少數明智之舉

李適的昏君之舉和無能之處,讓唐朝走向了覆滅的道路,但他的昏君之舉和無能之處,也並非完全是沒有任何優點和貢獻的。

李適的少數明智之舉,表現在他的財政上。李適在位的時候,推行了楊炎的兩稅制,這是一種以人口為基礎,以田畝為輔助,以錢幣為主要形式的稅收制度。

它取代了以前的均田制和租庸調制,為唐朝的財政增收,為百姓減負,為社會穩定,為元和中興奠定了基礎。

這種稅收制度,被認為是唐朝最為合理和有效的稅收制度,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先進和科學的稅收制度之一。

李適的少數明智之舉,表現在他的外交上。李適在位的時候,聯合了回紇,南詔,大食等國傢,對抗了吐蕃的侵略,為唐朝的西南邊防,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他還在對付吐蕃的戰爭中,利用了吐蕃內部的分裂和紛爭,使得吐蕃的勢力逐漸衰落,為唐朝的西北邊防,爭取了一定的時間和空間。

他的這些外交舉措,雖然不能改變唐朝的衰落趨勢,但也不能說是毫無作用和意義的。

李適的少數明智之舉,表現在他的文化上。李適在位的時候,雖然對文人墨客進行了一定的打壓和迫害,但也有一些文人墨客在他的朝廷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和影響,如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等。

他們是唐朝後期的傑出的文學傢,他們創立了古文運動,反對駢文的繁瑣和浮華,提倡文章的簡潔和實用,為唐朝的文學,註入了一股清新的氣息。

他們的文學作品,也反映了唐朝的社會現實和人民心聲,為唐朝的文化,增添了一抹亮色。

李適的少數明智之舉,無論是在財政、外交、文化等方面,都給唐朝帶來了一些正面的效果和貢獻,為唐朝的中興和復興,打下了一些基礎和條件。

他的少數明智之舉,也說明了他並非完全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昏君,而是一個有著一定的優點和潛力的皇帝,隻是他的優點和潛力,被他的缺點和錯誤所掩蓋和消耗了。

結語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到,唐朝最大的昏君李適,是一個有著復雜的性格和命運的人。

他的昏君之舉和無能之處,讓唐朝走向了覆滅的道路,他的少數明智之舉,也為唐朝留下了一些希望和機會。

他是一個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思考的歷史人物,他的故事,也是一個值得我們反思和警醒的歷史教訓。

他的故事,回答了我們的主要問題,唐朝最大的昏君,因為此人,世界第一的大唐帝國徹底走向覆滅。

他的故事,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唐朝,一個因為昏君而走向滅亡的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