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石傢莊市長安區義堂村,元代已有,甚至更早

2024年2月6日 19点热度 0人点赞

石傢莊市長安區義堂村,有文字記載的歷史,見之於“大德四年庚子秋九月壬寅”公元(1300年)立《大元真定府獲鹿縣龍泉院營建記碑》。可以看到,碑文中佈施名錄村莊中有刻字“義堂”。由此可見,早在元代,已有義棠村。

1990年出版的《文物春秋》第三期上發表的文章《獲鹿龍泉寺文物調查記》中證實,該石碑確系元代石碑。

義堂村,戰國時期就有?史論、立論應該拿出實證、史證、確證。

義堂,在當地方言裡被稱為“蜜糖”,然而,齊振英撰文《義堂》,《燕趙晚報》2021年7月9日:

義堂村是戰國時期就有的村莊。戰國時期,趙國攻擊燕國,義堂村這一帶屬於趙國,這裡是趙國的屯兵之地。元朝中期、末期,真定(今正定)一帶連年鬧災害,這裡人煙稀少,再加上刀兵四起,天災人禍,義堂村成為空殼村。

該文並沒給出義堂村戰國時期存在的史據,這一結論是如何考證而得出結論的,不得而知。

據歷史記載,新樂縣西南有義臺城。《魏書 地形志》:“新市有義臺城。”義棠村的起源是否與義臺城有關聯?是否也產生於同一時期?尚待史料確證。

義棠村,明初改名“行軍莊”,戚繼光之後,又將村名改為義堂。

義堂村《戚氏宗譜》記載:明洪武年間,在這裡屯墾的戚、解、俞三姓氏的軍人落戶為民形成村落,取名為“行軍莊”。

明初,大將徐達率兵在這裡紮營,有俞氏、戚氏、解氏……河北省歷史學者梁勇介紹:當時的真定縣,共設軍屯72個,每個軍屯至少有五六千軍丁,分散在滹沱河一帶。義堂村殘址便成了軍屯之地,設置了前所(百戶所),定名為“行軍莊”。

網友“莊漂一族”撰文《戚繼光的祖籍在石傢莊義堂》講述:2001年仲夏,專程走訪了時年85歲高齡的解增福老人。據他回憶說:在60年代初期,他曾專門回村到墓地看了一下。該墓的具體地點是鐵路以西,當時由一個東西走向的田間小道,道路以南三四十米之處。墓前有一石碑,碑下有石座,石碑的正面中間刻有一行大字:“明威戚大將軍繼光之墓”。左下方是一行小字:“真定府、真定縣西南元行軍莊”。

明代後期,名將戚繼光死後,村民曾在村西北戚氏墓地立“名威戚大將軍繼光之墓”,還籌資為戚繼光建祠堂,取名“義堂”,以後又將村名改為義堂,以示懷念。

鹿泉有學者將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獲鹿縣志》與清乾隆元年《獲鹿縣志》對比得知,明版《獲鹿縣志》未刊載的鄉村有“義堂”村,原因是義堂村當時叫“行軍莊”。

《義堂不妨先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燕趙晚報》2009年12月18日 :

社會學者梁勇,現為市委、市政府決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5年前在市地名辦工作,並參與撰寫了1986年版《石傢莊市地名志》。

梁勇說,他在1982年至1983年到義堂村搞地名普查,村裡上歲數的人講起義堂和戚繼光的關系,頭頭是道且能與歷史事件相互印證,但是,當時義堂村的人也拿不出過硬的證據證明,戚繼光曾葬在義堂,且當時戚繼光的墳墓已不復存在。所以,他們在撰寫地名志時,隻是采用了有據可查的史料,即據《獲鹿縣志》記載,明後期,村民集資為戚繼光建了一個祠堂,取名“忠義祠堂”,後來又將村名改為義堂。

義堂始建於明洪武初?媒體發稿前應請教歷史專傢,以免鬧笑話。

歷史文化不應被割裂、被曲解,而是應該嚴加科學考證。安文聯,《求解義堂村與戚繼光的關聯》,《燕趙晚報》2009年12月21日:

義堂始建於明洪武初,在這裡屯墾的戚、俞、解三姓後代逐漸落戶,形成村落,取名為行軍莊。行軍莊在現在的什麼位置呢?進一步考證認為,正定大街西側、石紡路南側,石傢莊市第二幼兒園的位置,應該是當年行軍莊的位置。在人民公社時期,義堂村民在此打井時曾發現行軍莊人建房用的磚瓦以及陶罐、腐朽的谷米、梳頭用的篦子、石盤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