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400名留學生唱響“中州韻”,河南95後助力豫劇出海

2024年2月6日 26点热度 0人点赞

頂端新聞記者 楊曉妍

2019年,非洲小夥劉汴京憑借豫劇選段的精彩唱腔,在《梨園春》獲得銀獎擂主,並走上央視舞臺。

這也讓他的老師——開封95後豫劇演員劉子傑,為大傢所知。2017年,劉汴京進入開封大學就讀,結識了劉子傑。劉子傑的國際豫劇傳播之路自此開啟,如今,他已教授400餘名留學生學唱豫劇。

劉子傑和他的留學生們

帶豫劇出“海”乘風破浪

劉子傑是開封人,今年28歲,但學習豫劇已有近20年的時間。

他父親還記得,他打小就愛聽戲,特別是豫劇,似乎對小子傑就有天生的“吸引力”,即便是玩累了倒頭就睡,電視中響起豫劇的聲音,小子傑也會醒來跟著唱。

2014年,劉子傑師承豫劇名傢李樹建,成了豫劇老生演員。這一唱,就是一頭“紮”了進去。

三年後的2017年,26歲的劉汴京通過了留學申請,進入河南大學國際漢學院,“劉汴京”是他為自己起的中文名字,劉同“留”,“汴京”是開封的古稱,他希望以後能留在開封、留在中國。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極具天賦的非洲小夥劉汴京引起了劉子傑的註意。“每周,劉汴京都會到我傢裡學習豫劇,因為我的外語不算太好,起初都要借助翻譯軟件溝通,碰到繁瑣的詞匯,我需要結合河南的歷史,幫他理解。”好在劉汴京的中文進步很快,這對“師徒”就這樣磕磕絆絆又順順當當地交流了下來。

非洲小夥學豫劇?不少人認為這是噱頭。直到2019年,劉汴京在豫劇專業舞臺粉墨登場,唱念做打聲情並茂,最終獲得銀獎擂主,自此一炮而紅。

2021年,劉汴京又登上央視舞臺,在全國的留學生面前,展示出“豫劇”的魅力,也讓電視機前的劉子傑感動到熱淚盈眶,“比我自己站上舞臺還要開心,留學生都能愛上豫劇,豫劇的傳承和傳播一定會乘風破浪。”

400名洋學生掀起的“豫劇潮”

劉汴京的爆紅,帶動了河南留學生群體的“豫劇潮”。河南大學、鄭州大學等高校的留學生們,開始向劉子傑咨詢如何學習。經過規劃,2021年起,劉子傑和高校建立合作,將豫劇帶進高校,建立課堂成為必修課,讓海外學子在河南有機會系統的學習豫劇。

到如今,劉子傑帶過的留學生超過400人,最小的隻有17歲。“全球十幾個國傢都有我帶過的豫劇學生。”在劉子傑看來,豫劇是留學生了解中國的有效輔助,“起初他們中文不太好,但學習豫劇的過程中,不僅要學習普通話,更要理解河南方言,這一來一回,就提升了他們對漢語的理解能力。同時,在學習中,比如《花木蘭》,我也會把歷史典故講給他們,既激發了他們的興趣,也幫助他們了解中國歷史文化。”

劉子傑和黃河

不光是劉汴京,劉子傑帶出的女留學生——黃河,也是豫劇洋演員中的“網紅”,“‘黃河’這個名字是我送給她的,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黃河文化滋養了中原人,這種極具地域性和文化性的中文名會讓他們有歸屬感。”

有不少學習了豫劇的留學生,不管是回國後還是深造時,都力主在當地組建豫劇興趣社團,“他們是真的愛上了豫劇,也傳播了豫劇。”劉子傑計劃在2024年和更多河南高校合作,把豫劇當作必修課,不僅在留學生中教授,也讓河南學子能沉浸式體驗豫劇魅力。

劉子傑在教留學生唱豫劇

他有一個“戲曲傳播夢”

盡管如今在留學生中,豫劇傳播進展飛快,但劉子傑的起步卻並不順暢。

2020年,劉子傑開始試點高校開設留學生豫劇課,一開始上課的隻有兩個人,“受疫情影響,很多留學生沒有回到高校,真正上課的唯二留學生,課堂上還會問我:豫劇能給我們帶來什麼?能讓我們賺多少錢?”

面對他們的提問,劉子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起初的兩個月,我每周的豫劇課結束後,都要請他們兩個吃飯,為的就是鼓勵他們能堅持下去。但兩個月後,耳濡目染之下他們真的愛上了豫劇,主動跟我說願意用心學。”

“教留學生豫劇的難點在於每一句詞,甚至是每一個字的發音,都要成千上萬遍幫他們重復。”語言障礙,劉子傑可以使用翻譯軟件,而豫劇的傳承隻能親力親為,“看到學生走上大舞臺傳播豫劇,我熱淚盈眶。豫劇是留學生了解河南、了解中國的渠道,而我的夢是戲曲傳播夢。”

劉子傑在舞臺上

隨著學生越來越多,如何系統地教豫劇也成了一個難題,“為了教學,我每周都會帶他們去到開封的老街老巷,聽當地人的河南話,讓他們融入這個語境,理解河南方言。”

但受語言的影響,不少留學生發音無法本土化,“平時教課,毫不誇張地說,每一句詞,甚至是每一個字,我都要成千上萬遍的親口唱給他們聽,盡量讓他們能聽出傳統豫劇演員的唱腔。為了方便他們理解,我還給唱詞標註了拼音。”

即便是現在,教外國人唱戲,對劉子傑來說仍是摸著石頭過河,回憶起教課時的場景,抓狂是他的常態,“教他們不能通過錄音,因為隻有親眼看到我的口型、聲帶的起伏,甚至是舌頭的狀態,他們才會掌握其中的技巧。”

如今,劉子傑無論到哪裡演出,都會帶上留學生,給他們在舞臺上展現豫劇的機會,也提升他們的文化自信。

豫劇是河南文化的一顆火種,劉子傑的學生將啟在全世界傳遞,“我在課上也會給學生放他們的國歌,聽他們講述自己國傢的文化歷史。文化沒有國界,我心中也有一個夢,是戲曲傳播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