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侵華,為何不敢打陜西和福建?

2024年2月6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自盧溝橋事變後,日軍悍然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

彼時的日軍,以風卷殘雲之勢,橫掃大半個中國。

先下華北,再攻上海。

日本自明治維新後,國力便大幅提升。

不僅是飛機大炮,日本早在1922年,就能自產航母。

其工業的發達程度直追歐洲工業強國,當時日本的實力遠非中國所能比擬。

但凡有常識的人都知道。

弱不可以勝強,寡不可以敵眾。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抗戰前景可以說是毫無勝算,絕望的情緒籠罩全國各地。

那是一個激情燃燒的歲月,也是一個風起雲湧的時代。

廣袤富饒的華夏大地遭到戰火蹂躪,數以億計的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但也有少數的例外。

比如兩個大省:陜西和福建。

它們就不曾被日軍占據,那麼這兩省,是如何做到抵抗日軍侵略的呢?

退無可退

自侵華戰爭全面爆發後,國民政府組織軍隊保衛重要城市。

於1937年8月,爆發了震驚中外的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慘烈異常,不論是日軍還是國民黨,都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代價。

你是否好奇過日本帝國主義時期,為何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沒有大規模攻占陜西和福建兩個重要省份?今天,就讓我們揭開這段歷史的真相。

陜西,抗戰烽火最早點燃的地方

陜西地處中國西北,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重要戰略要地。當年,八路軍在延安創建抗日根據地,成為中國抗戰的核心,威脅到日軍的背後。由於延安位於陜西,日軍深知攻陜將面臨八路軍的巨大抵抗力量,因此沒有輕易將進攻目標對準陜西。

福建,地理環境與中國人民的堅決抵抗

福建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其多山地形使日軍在進攻時面臨極大的困難。此外,福建地區的人民熱愛自由,堅決抵抗日軍的進攻。例如,在廈門的鼓浪嶼,當地居民以智慧和勇氣構築起了一道道人民防線,有效抵制了日軍的進攻。

其他戰略因素

除了以上兩點,還有其他戰略因素影響了日軍未敢輕易進攻陜西和福建。首先,中國東北的抗日根據地形成後,力量迅速壯大,對日軍構成威脅,使得日軍不敢輕易撤出東北向西部行動。其次,在進攻過程中,日軍一直憂慮中國南方可能會發生大規模遊擊戰,這也限制了他們在福建等地的行動范圍。

總結

回顧那段黑暗的歷史,我們知道抗戰是一個艱苦卓絕的鬥爭,中國人民經歷了巨大的挫折和犧牲,才最終戰勝了侵略者。陜西和福建兩個省份在抗戰中發揮了重要的抵抗作用。八路軍在陜北堅守延安,形成抗日根據地,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而福建的地理環境和人民的抵抗,使得日本帝國主義不敢輕易進攻。

讓我們永遠銘記歷史,珍惜和平,共同努力,為了一個沒有戰爭的世界而奮鬥!

註意:本文旨在回顧歷史,傳承紀念抗戰精神,不支持任何形式的暴力行為。

參考資料:

  • 延安抗戰
  • 廈門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