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第一號詐騙案,周總理得知後震怒:限期破獲此案!

2024年2月6日 11点热度 0人点赞

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註”,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1960年3月24日,總理辦公室接到了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打來的電話。

總行行長對工作人員說,上個星期,他們按照周總理的指示,給宗教事務部撥去了20萬元,想確認一下,這批款項到位了沒有?

可工作人員一聽,大驚失色。

原來,周總理根本就沒有下過什麼撥款的指示,這莫名其妙的20萬元是怎麼回事?

神秘男子

大傢很快就把這件事情,報告了周總理。

周總理一聽也是震驚不已,20萬元在60年代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周總理很快又把電話打回了銀行,讓他們詳細說說,這筆款究竟是怎麼撥出去的,又是如何和總理扯上了關系?

銀行的工作人員回憶,那是3月18號下午發生的事情。

當時,一個身穿灰色大衣,瘦高個兒、瘦長臉的男人,神色匆匆地走進了銀行,將一個大信封交給了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一瞧,這信封上有國務院的字樣,還寫著要由行長親自簽收。

所以,就趕緊把文件送到了行長辦公室。

當時,收下文件的是行長秘書,他拆開信封一看,裡面的內容是:

“總理:主席辦公室來電話告稱,今晚九時西藏活佛舉行講經會,有中外記者參加,拍紀錄影片。主席囑撥些款子做修繕寺廟用,這樣可以表明我們對少數民族和宗教自由的政策。根據以上情況,擬撥給15—20萬元,可否,請批示。一九六年三月十八日”

在請示下面,有周總理的簽名和一段批復,內容寫的是:

“請人民銀行立即撥給現款二十萬元。為避免資本主義國傢記者造謠,要市場流通舊票,拾元票每捆要包裝好看一點。七時必送到民族飯店趙全一收。”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經常會接到來自中央的指示,也見過周總理的簽名。

辦公室裡,一眾工作人員看了又看,認為這簽名不錯。

所以,便決定按流程辦事,立刻撥款。

隻是好巧不巧,當時,銀行裡的幾位行長、副行長都去開會了,隻留下一位王副行長在主持日常事務,而王副行長平時又不大管資金往來的事情。

秘書找到王副行長請示之後,他看了簽名和文件內容,同樣覺得沒有任何問題,所以便批準了。

而且,因為擔心耽誤大事,王副行長還催促秘書們趕快去辦。

所以沒多久,人民銀行總行便把電話打到了北京的分行,讓他們立刻準備好20萬元的現金,火速送到那位叫趙全一的同志手上。

當然,即便把所有的分行都動員起來,在那個年代,想湊齊20萬現金,還要捆紮整齊,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等全部準備好的時候,已經接近晚上七點了。

銀行方面連忙讓朱科長帶著幾個可靠的員工,把這些現金運到了民族飯店。

而那所謂的趙全一,已經在飯店裡等著他們。

驚天騙局

朱科長回憶,當時天色晚,他們隻顧著趕緊把事情辦好,也沒有在意趙全一的相貌。

隻記得他穿了一身黑,整個人神神秘秘的。

等他們來到飯店的時候,時鐘已經指到七點。

朱科長當時還誠惶誠恐的問趙全一,有沒有誤事?

趙全一笑著搖了搖頭,誇他們辦事很準時,說著還從兜裡又掏出幾份文件。

朱科長接過來一看,這是一份出自總理辦公室的介紹信,上面寫著:“茲介紹西藏工委宗教事務部趙全一同志,前去你行領取撥款二十萬元整。”

看到介紹信,朱科長覺得萬無一失了。

所以,讓趙全一打了收條之後,幾個人便如釋重負的回到了銀行。

又過了幾天,總行的行長終於開完會,從外地回京。

銀行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就向行長報告了這20萬元的大筆資金流動。

行長乍一聽,也完全沒聽出來有什麼不對,畢竟各種文件流程都很齊全。

他唯一擔心的是資金數目過大,還沒有入賬,所以才決定打電話到總理辦公室問一問。

誰知這一問,問出一件大事。

那一系列的文件介紹信包括上面的簽名,根本就不是出自總理之手。

那麼,趙全一是誰,那個來銀行要求他們撥款20萬的瘦削男子又是誰呢?

電話另一頭,周總理怒不可遏。

他讓銀行立刻把當時拿到的文件等物證,都送到自己這裡來,再次確認。

東西很快就送來了,周總理看著文件上所謂的簽名,眉頭緊皺。

的確,這上面的字跡完完全全模仿了周總理,就算是總理辦公室這些與總理最熟悉的工作人員,一時都有些真假難辨。

但是,假的變不成真的,很顯然,銀行卷入了一起驚天詐騙案。

大傢震驚之餘,還有些想不通,誰那麼大膽子,拿著總理的簽名,去找人民銀行詐騙,這個詐騙犯到底在想什麼呢?

現在當務之急,是把丟失的20萬元巨款趕緊追回來。

事關重大,周總理親自給公安部打了電話,要求他們限期破案,務必要將嫌疑人繩之以法。

公安部感到壓力巨大。

這個嫌疑人,憑借一己之力就完成了這樣一樁精密的詐騙案,可見這個人非常狡猾。

而且,他從頭到尾使用的是假身份,銀行工作人員也隻不過能回憶起對方的形貌特征,其他有用的信息都提供不了。

就連這外部特征,說不定也有偽造的成分。

北京城那麼大,要如何在百萬人口之中,尋找到一個不起眼的詐騙犯呢?

當時負責追查這個案子的,是公安部的副部長楊奇清。

面對著無頭蒼蠅一樣的案子,楊奇清認為,突破口還是在那幾份文件和介紹信上。

楊奇清把這些文件交給了檢驗組,而經過檢驗人員的查證,這些文件上的筆跡是出自一人之手。

楊奇清

楊奇清心中推測,這個犯人的身份應該不簡單,不可能是普通老百姓。

因為,普通老百姓不清楚中央辦事的流程,但這個犯人從頭到尾都表現得很從容。

顯然,他是清楚國傢辦事的規章制度的,所以才能夠有所準備,制造出這麼多強有力的文件,還知道冒充總理寫介紹信,把一向專業的銀行工作人員,都騙得雲裡霧裡。

而幾個小時之後,鑒定人員又告訴了楊奇清一個重大發現,那裝文件的信封不是假的。

那就是國務院的信封,隻不過這是個舊信封,騙子不知道從什麼渠道得到這個舊信封,想辦法抹去了舊信封上的筆跡,在裡面裝進了假的文件,隨後二次封口。

至於上面的公章,說起來就更難以置信了,那甚至不是假公章蓋上去的,而是用水彩筆硬生生畫上去的。

抽絲剝繭

看來,這個騙子的手段確實高。

不過,這個舊信封讓楊奇清看到了希望。

國務院用過的信封都是有記錄的,而且不同批次的信封,其工藝水準以及內部的纖維含量有所區別。

所以,楊奇清通知了生產信封的工廠,幫助鑒定這究竟是哪個批次的信封。

楊奇清

最後的鑒定結果是,這個信封生產自1959年6月。

隨後,楊奇清又希望鑒定專傢,能夠恢復舊信封上被抹去的字跡。

不過,結果卻令人失望。

犯罪分子的手法太過精細,而當時的恢復手段又太過落後,所以,專傢們努力了很久,卻仍然未能辨認出信封上原有的字跡,這個嘗試隻能作罷。

楊奇清又想到一個新的突破口,那就是對信封上的墨水進行鑒定。

鑒定的結果是,騙子所使用的是市場上廣泛流通的一種墨水。不管是國務院各級辦公室,還是民間的諸多辦公機構都在頻繁使用,所以,通過墨水是很難鎖定嫌疑人的。

想出的幾個突破口都沒能見效,公安部的同志們陷入了極度的鬱悶當中。

不過,他們並沒放棄。

經過眾人群策群力,終於又想到一個突破口,那便是介紹信所用的紙張。

那是專用的公文稿紙,普通的辦公場所是不會出現的,大概率還是官方的辦公室流出去的。

而當時,為了明確責任,細化工作,各個辦公室所使用的公文稿紙,看似相同,其實在顏色和花紋上有著細微的區別。

楊奇清立刻讓公安幹警出動,對比各個辦公室的稿紙,看看究竟是哪個辦公室流出來的。

最後發現,這張稿紙出自外貿部。

於是,4月2日,公安部秘密的通知外貿部,讓他們調查一下3月18日那天人員的外出情況。

同時,翻出了所有外貿部工作人員的檔案,追查可疑的證據。

在一個人的檔案中,公安幹警發現了“趙全一”這個名字。

而這份檔案,屬於外貿部一個叫王倬的職工。

原來,1950年的時候,王倬曾經犯過一個重大錯誤,與他一個同鄉偽造路條賺錢。

而他那個同鄉當時為了掩人耳目,便化名為趙全一。

後來東窗事發,王倬受到了嚴重處分。

關於當年他和同鄉偽造路條的記錄,也就封存在了他的檔案裡。

那麼多年過去,王倬有沒有可能故技重施呢?

真相大白

為防打草驚蛇,公安部先詢問了和王倬在同一辦公室的幾位工作人員。

沒想到,幾人一聽王倬扯進了詐騙案,都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

原來,王倬這段時間一直表現得非常反常,同事們早就懷疑了。

隻是,過去大傢也不願把身邊的同事和詐騙案聯想到一塊。

同事們提出了很多,王倬身上的疑點。

最直接的一條是,3月18號那天下午,他請假了,理由是帶母親去醫院看病。

不過,後來經公安查證,醫院並沒有王倬母親的就診記錄。

還有,詐騙案案發之後,大傢曾在辦公室討論過這件事情。

當時,公安部通過銀行工作人員的回憶,畫出了嫌疑犯的畫像。

有同事調侃王倬和嫌疑人畫像有幾分相似,他卻生氣了。

最後,王倬平時寫的一手好字,但3月18日之後,他卻一直很少動筆,要麼就是故意寫的歪歪扭扭。

問他的時候,他說是因為手臂扭傷了。

不過,回頭再想,他或許是為了掩蓋自己真正的筆跡。

但這點兒小伎倆,可不足以幫王倬脫罪。

公安機關很快比對了王倬之前的字跡,確認文件上的字,就是出自王倬之手。

很快,王倬被公安幹警抓捕歸案。

而一被抓,王倬的心理防線就崩潰了,沒多久就交代了自己全部的犯罪事實。

王倬犯罪的理由,說白了就是“貪婪”二字。

他過去出身於小資產階級,一直過著優渥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哪怕建國之後,傢境一時落魄,也還是比普通人強很多。

同時,他靠著自己不錯的學識,一步步混進了外貿部。

然而,這個人心思不正,不滿足於外貿部那點死工資,總想著賺快錢,讓自己享受享受。

1950年的時候,他便和同鄉一起策劃詐騙,不過,最後事情敗露了。

而到了1960年,隨著國傢一系列天災人禍,經濟形勢越來越差,王倬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他就又想起了詐騙這條路。

而且,這一次小打小鬧還滿足不了他了,他決定幹一票大的。

所以,他借著職務之便,從辦公室裡偷出來了舊信封和稿紙,還找到了幾份周總理簽過名的文件,對著那簽名模仿了好長一段時間。

模仿其實是王倬的長項,沒過幾天,他就做到了以假亂真的效果。

最後,帶著自己造出來的假貨,跑到銀行去,先是扮作國務院工作人員,騙銀行匯款。

隨後,又換了一套裝束,化名為趙全一,跑到了民族飯店,等著銀行把錢送到自己手中。

他可能沒想到,就是“趙全一”這個化名,讓他露出了狐貍尾巴。

諷刺的是,犯案之後,因為恐懼,這20萬王倬一分都沒敢花。

公安機關有驚無險地,幫助銀行追回了這筆巨款。

1960年7月28日,王倬被判處死刑,為自己的貪婪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參考資料:

大河網《王倬冒用周總理簽字詐騙案始末》

牛犇《王倬反革命詐騙案》


本文由“文史風雲”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