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丨吳修林:盛世於斯湖之南 湘江北去向天歌——“‘湘’約現代化”新時代新湖南新形象系列歌曲綜評

2024年2月6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文丨吳修林

歷史學傢阿諾德·約瑟夫·湯認為,世界上有一類文明雖然古老,卻充滿適應性和應變力,面對挑戰會重新激發活力。中華文明正是人類文明屈指可數的佼佼者。湖湘文明作為中華文明系統的支柱之一,始終賡續千年傳統、順應時代脈搏,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不斷作出突出的貢獻。湖南省音樂傢協會於2023年1月19日發佈的“禮贊二十大 ‘湘’約現代化”——第九屆瀟湘好歌征集活動,該活動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毛澤東誕辰130周年、“三高四新”現代化新湖南以及湖南省建設世界旅遊目的地“五張名片”(奇秀山水名片、經典紅色名片、城市文化和都市休閑名片、歷史文化名片、農耕文化名片)等主題提出要求,以文藝新歌展現具有“中國式現代化”氣魄景象的新時代、新湖南、新形象,為美好藍圖唱響新征程的贊歌。

歷經數月的歌曲征集與采風創作,在近200首新歌的評選中,一批好歌映入評審專傢的眼簾,獲獎作品經過演唱錄制的二度創作,又走進了音樂愛好者的視野。獲獎的12首瀟湘好歌,既有像《看萬山紅遍》《於斯》《我們愛唱這首歌》等經典名句的詩意續寫,也有《永遠的稻田》《城祖稻源》的尋根之旅,還有《沙洲村的故事》《沙洲謠》《莽山月》的溫情傾訴,更有《江豚的微笑》《世界張》《南嶽》《馬欄山密碼》等歌曲中青山綠水的愜意、和傳統守望與時代之光的相互映照。12首新歌各具思想性、藝術性、創新性與時代性,閃耀著不一樣的藝術風采,描繪出這片神奇熱土上的山水風情與人文景象,展現了英雄輩出的湖湘精神與永續生長的湖湘強音。

一、創世紀·探源之頌

“創世紀”既是人類最初文明誕生的探源,也是當今世界偉大創舉的頌歌。

“民以食為天,食以稻為先。”受湖湘獨特的自然人文地理、富於開拓的藝術創作風格影響,湖南現代音樂作品大都以某一事件為題材,求其根本、追溯源頭,尤其表現在作品對歷史情節或時代偉人的敘述及其傳奇色彩上。《城祖稻源》(劉德才詞、劉淮保曲)借故事性的描述,追溯世界的稻源,將歷史比作一條長街,思緒比做一件衣衫,歲月比作一壇玉液,歌頌“中華城祖,世界稻源”的城頭山,以男聲贊美的形式歌唱,描繪出我們勤勞的祖先建構的稻田經歷華夏的變遷,得以後人乘涼,收獲天下笑顏。《永遠的稻田》(金沙詞,陳薔、陳明曲)以種子為寓意,多次使用三連音的節奏積累情緒,女聲單聲部演唱過渡至二聲部,層次豐富,情感飽滿,描繪祖先耕耘的“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這兩部作品探索了湖湘文明與物質食糧的淵源。

《看萬山紅遍》(魯小平、青柯詞,廖洪立曲)深情且真切,短短四句歌詞描繪了時代偉人毛澤東為人民創造的歷史偉業,介紹了湖湘大地的美好風貌,從“嶽麓紅楓、橘子洲頭、星星之火,仿佛還在眼前。”在歌曲的末尾,又跨越時代作出回應:“我們幸福日子,正是你的心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而兩段歌曲旋律彰顯出深情厚意與豪邁大氣的對比,更是有效地表達出平凡與偉大互相映襯的偉人形象。《我們愛唱這首歌》(邱文波詞,劉婷曲)是一首通過男聲引出的女聲獨唱作品,抒情歌頌的歌詞與自信輕松旋律結合,頗具藝術性與現代性,娓娓告白毛澤東:“愛你的心啊,從沒改變過”,這兩部作品依托活動主題,踐行毛澤東思想,表達了對湖湘英雄與中華精神食糧的崇尚。

“喝水不忘挖井人”,這創世紀之源、創世界之情的歌,就是湖湘兒女對先祖和偉人的感恩之情與自豪之頌。

二、憶征程·魚水之情

毛澤東同志在1935年長征即將勝利之際,一首恢宏大氣的《七律·長征》,既有“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的初心研判,也有“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的激情期盼。回憶萬裡長征“逶迤”路,他卻以“細浪、磅礴”獨特描述一解風情。寒風雨雪裡,最念是人民。

“什麼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1934年11月,紅軍長征路過湖南省汝城縣沙洲村,“半條被子”的故事感動了中國,感動了世界,更牽動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心。2016年10月21日,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飽含深情地講述了汝城縣沙洲村“半條被子”的故事。2020年9月16日,習近平親臨汝城縣沙洲村考察,強調“湖南是一方紅色熱土,走出了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彭德懷、賀龍、羅榮桓等老一輩革命傢,發生了秋收起義、湘南暴動、通道轉兵等重大歷史事件,大批共產黨人在這片熱土譜寫了感天動地的英雄壯歌。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發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沙洲村的故事》(青柯、帥澤鵬詞,謝盼春曲)《沙洲謠》(高漢武詞、張想想曲)以文藝創作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以抒情歌謠敘述“半床棉被”的紅色經典故事,以歌潤心,引導人民感受、感悟、感恩中國共產黨的溫情。這兩首歌曲主題雖相同,風格卻各異,《沙洲村的故事》在主歌部分緩慢而詳細的講述,五度內的發展層層遞進,至副歌部分用六度音程跨越把情緒推向高潮,細細道來的方式描述雪天夜晚,“半條被子”鏈接起共產黨人與人民的深厚情意。”《沙洲謠》通過相對輕松幸福的歌頌方式講述沙洲的暖心故事,詩意對稱的文字別有一番風味,簡單易唱的民謠旋律朗朗上口。

征程路上好故事,魚水情深顯真誠。簡單一故事,感染億萬人。

三、 築大夢·於斯之盛

潮湧湘江,雲起嶽麓;魚躍洞庭,雁棲衡嶽。

習近平總書記三年前的湖南之行還考察了山河智能、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嶽麓書院等地,他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賦予湖南“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為湖南發展指明了方向、擘畫了藍圖。一段又一段的接續奮鬥與時代革新,鞭策著一代又一代的文藝人踐行“藝術創作沒有止境”的奮鬥宣言,在傳承創新中以行動解答心之所向,以湖湘情韻踐行守正創新。《江豚的微笑》(劉德才詞、李建衡曲)以幸福、活潑的情緒構築了湖湘的幸福現代化,動物江豚的第三視角描述湖南嶽陽洞庭湖一帶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幸福景象,其中以童聲模擬“江豚”的自述,甚是可愛。《馬欄山密碼》(向敬之詞,劉淮保、蔣軍榮曲)緊跟時代,男女交替,通美唱法兼具,描述科技與數字賦能的融合現代化,世界瞬息億萬變化,未來無限可期。

《世界張》(高漢武詞,陶光榮曲)男女合唱,以唐裝-西裝,古老-時尚,山歌-交響這類對立詞語構建中華文明的獨特與博大,傳遞張傢界風貌榮譽全國,享譽全世界,我國民族文化與湖湘文藝兼收並蓄,站位自己,面向世界。值得關註的是《南嶽》(劉歡喜詞,蔣軍榮、田治清曲)這部作品風格奇特,獨具氣韻與空靈,歌詞“秀秀的南嶽夢天涯,翩翩的歸雁向天涯”盡顯南嶽衡山的神性與深邃,而音樂旋律與配器的描繪,更是神秘、空曠、悠遠,融山川、道法、水墨為一體,在歌曲的哲思學意間禪悟人生。《莽山月》(高漢武詞,漆放軍、璩小梅曲)以湖南省郴州市的綠色寶庫莽山為對象,以民族器樂為伴奏背景,一問一答,真情流露,描繪湖湘獨特的地理文化場域,中華文明的存續與發展。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音樂之美,不僅存乎於音符旋律之間、絕倫技藝之上,更是一種時代精神的持續探索,是所思所想的民族認同和感性的溫度外化,它藏匿於人民的情意信念之間,在世界文化的激蕩中站穩腳跟,生發出獨特的共鳴與神韻。《於斯》(高漢武詞,陳鵬傑曲)感念瀟湘雲水,天下才士,築夢正當時。實事求是、經世致用的思想啟迪倫理情懷,教化生存智慧,刻畫了湖湘精神之智。

歌之湖南,既有歷史記憶和革命風雲,這裡更有偉大復興的時代新起航。

當我細嚼慢咽品唱完一首首新歌譜,當我傾心入境品鑒完這批新錄制的歌曲音頻,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讓我已深深地為之動情、化身其中、久不能拔;我深深感受到“‘湘’約現代化”瀟湘好歌與“三高四新”的美好藍圖已同頻,與“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發展已共振。

湖南文藝人以這樣一組新歌新曲,在“感恩過去、銘記歷史、共享幸福”的深情厚意間,繪寫出了奮進征程中追溯者、奮鬥者與抵達者的集體群象,湖湘文明、湖湘精神、湖湘風貌正是以這樣的文藝之為,展現著傳承之力!

真可謂是:

瀟湘好曲“風雅頌”,各具風騷顯初衷。

琴瑟和鳴歌不盡,盛世“於斯”最湖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