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文:《說話的溫度味道》

2024年2月6日 14点热度 0人点赞

文/文欽

人們從一般日常交往,生活謀計,到情感交流,商務談判,以至於外交斡旋,隻要不是啞巴,每天每時都會說一些話,表達一些意願,交鋒一些觀點,怒懟一些仇怨。這裡有高超的,有低劣的;有趣味的,有無聊的;有呵斥的,有規勸的;有溫情的,有剛烈的;有暢亮的,有隱晦的;有如春風般習習達人意的,有象寒冰樣生冷悖人心的等。即便同樣的一句話,用不同的口氣說出來,其所表達的溫度與味道就大不一樣了。比如,中文裡最簡短的“滾”,若不查說者的態度、語氣,任誰也不會輕易接受這樣傷感冰冷的話語,但若說者是喜笑顏開的表達,聽者不僅不會生氣,甚至還會有被親昵的感覺,甚至於再回上一句“你滾”也無不可。

文字雖也是表達的工具,但就沒有說話所表達的溫度、味道豐富多彩了。據有人考證,“鬼”字在我們當地的交流話語中就有七八種不同的意思,可以是罵人的,也可以是誇贊的;可以是厭惡的,也可以是喜愛的;可以用在對立的場合,也可以用在一致的情景中。如此豐富的色彩,隻有通過說話才能表達的淋漓盡致,寫是寫不出來的。不一樣的話,不一樣的說法,自然有不一樣的溫度、味道了,就是同一句話,在不同的場合,依不一樣的語調速度說出來,溫度、味道也大相徑庭。所以說,這個說話的溫度、味道,隻有在一定的語境裡,一定的條件下,一定的場合中,才能體會出一定的溫度與味道來。

有人說,急事要慢慢地說,大事要清楚地說,小事要幽默的說,沒把握的事要謹慎地說,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做不到的事別亂說,傷害人的事不能說;討厭的事對事不對人地說,開心的事看場合說,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別人的事小心地說,自己的事聽聽自己的心怎麼說,現在的事做了再說,未來的事未來再說等。看似是對說話藝術的一種概括,其實多了許多的圓滑,是對說話溫度味道的一種曲解,不敢完全茍同。我很贊賞《觸讋說趙太後》這篇文章,之所以贊賞,是因為它是精彩的箴規戒勸的藝術篇章。要是我們把話都能說到這個份兒,說到這樣的感人,說到這樣的有溫度味道,就沒有達不成的心願。

有一些話,雖很簡單,語調也未必昂揚,但說者卻實實的隱含了一些箴規譏諷,非深思而不得其解,唯有智慧者才能品出其中味道的話語,那就更高超了,戰國時的淳於髡就是這樣的人。齊威王整天裡隻知喝酒淫樂,不理國事,百官荒亂,國危且將亡,誰也不敢去勸諫,他去了,笑著問了一句話:“國中有一個大鳥來到王庭,三年了,不飛也不叫,不知道是什麼鳥?”齊威王並沒有生氣,他答得很妙,因此而振奮了,國傢得到治理也就不在話下了。

有溫度有味道的話,猶如一杯醇酒,剛烈而不失馨香,純厚而不失綿軟,辣口而不失悠揚。話說得好,猶如良言一句三冬曖,說得不好,就是惡語傷人六月寒。所以毛主席在《反對黨八股》中教導我們要好好地學語言:“因為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不可。”而且要多途徑地學習語言,其中就包含要在民間實地學習語言,因為這裡的語言最生動,最有溫度味道。

202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