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孤芳傲雪霜,舌尖唇齒縈暗香——古人筆下的梅花飲饌

2024年2月6日 32点热度 0人点赞

清肌瘦骨迎風立,寒英綴雪獨傲霜。

輕折南枝叩柴扉,疏影橫斜作素妝。

五瓣冷蕊栩如生,雞汁浸面造鮮湯。

澄甕一宿淺醞釀,蜜漬團酥甜賽糖。

落英繽紛滾白糜,瓦釜稠粥熨五臟。

陰置數月驚目艷,夏日玉綻縈暗香。

瓊脂晶瑩皎如冰,秀色可餐醒酒方。

芳歸本源入飲饌,舌尖惜花回味長。

以花入饌,自古有之。花饌味道清鮮,又頗具高潔雅趣,深受古代文人墨客推崇。清談氣味長,雪深梅暗香。梅花,冰清玉潔、超凡脫俗、品貌出塵,向來是古代詩人騷客的筆下愛物,以其為主題之佳作浩如煙海、不勝枚舉。自宋朝至明清,文人雅士們不僅將梅花著以筆墨,還將其制成佳肴美饌,食之清香沁入肺腑,芬芳潤澤身心,甚得風雅意趣。

南宋著名詩人楊萬裡(字廷秀,號誠齋,自號誠齋野客——作者註),極愛梅花。其傳於後世的詩作中,描寫梅花的就有約兩百首之多。楊萬裡不僅喜歡賞梅,更愛啖梅。在他的詩作中,對此多有描述。

如《夜飲以白糖嚼梅花》:“剪雪作梅隻堪嗅,點蜜如霜新可口。一花自可咽一杯,嚼盡寒花幾杯酒……贛江壓糖白於玉,好伴梅花聊當囪。

《瓶中梅花長句》:“……谷深梅盛一萬株,十頃雪花浮欲漲……醉登絕頂撼疏影,掇葉餐花照冰井……

《慶長叔招飲一桮(音bēi,古同“杯”——作者註),未釂(音jiào,把酒喝盡——作者註),雪聲璀然·即席走筆》:“南烹北果聚君傢,象箸冰盤物物佳。隻有蔗霜分不得,老夫自要嚼梅花。

《昌英知縣叔作歲坐上,賦瓶裡梅花,時坐上九》:“寒盡春生夜未央,酒狂狂似醒時狂。吾人何用餐煙火,揉碎梅花和蜜霜。

詩人大快朵頤、啖食梅花的癡狂程度,躍然紙上,讀之令人咋舌不已。

南宋文人、美食傢林洪在美食著作《山傢清供》中,記載了數道與梅花相關的清雅食譜,並將楊萬裡的詩句引用其間。文字清淡簡雅,寥寥數語中蘊含高雅情致,讀之令人回味無窮。

梅花湯餅

(一)梅花湯餅:“泉之紫帽山(位於今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紫帽鎮——作者註)有高人,嘗作此供。初浸白梅、檀香末水,和面作餛飩皮,每一疊用五出鐵鑿如梅花樣者,鑿取之。候煮熟,乃過於雞清汁內,每客止二百餘花,可想一食亦不忘梅。”

將白梅、檀香末放入清水中燒開,和面搟皮,將面皮堆疊,以形如梅花瓣樣式的鐵鑄模具壓制,放入水中煮熟,置於雞湯中,是為梅花湯餅。梅花形狀的面皮浮於湯中,觀之雅致,梅香清遠,檀香甘甜,雞湯鮮美。南宋文人陳傅良詩作《贈章虞卿》有雲:“……且探梅花試湯餅。”可見梅花湯餅在當時深受文人雅士喜愛。

蜜漬梅花

(二)蜜漬梅花:楊誠齋(即楊萬裡——作者註)(標題《蜜漬梅花》——作者註)雲:‘甕澄雪水釀春寒,蜜點梅花帶露餐。句裡略無煙火氣,更教誰上少陵壇。’剝白梅肉少許,浸雪水,以梅花醞釀之,露一宿取出,蜜漬之,可薦酒。較之敲雪煎茶,風味不殊也。”

將白梅肉以雪水浸泡,與梅花混合,醞釀一宿後,用蜂蜜醃漬,即成蜜漬梅花。可下酒,亦可作為零食,風味頗佳。

湯綻梅

(三)湯綻梅:“十月後,用竹刀取欲開梅蕊,上下蘸以蠟,投蜜罐中。夏月以熱湯就盞泡之,花即綻,澄香可愛也。”

湯綻梅,又稱暗香湯。南宋末年詩人陳深詩作《南湖史君制暗香湯奇甚賦二絕求之》有雲:“飛和梅花重惜芳,仙房想像制新湯。獨疑清淺溪頭汲,石鼎煎來水亦香。”十月入冬後,取將開未開之梅花蓓蕾,以蠟蘸之,用蜂蜜醃漬,置於罐中密封。待來年夏日,啟封取出,泡於熱水中,梅花蓓蕾遇熱綻放,馨香沁人心脾,食之消暑祛熱,得盛夏賞梅之樂。

梅粥

(四)梅粥:“掃落梅英凈洗,用雪水煮白粥,候熟,入英同煮。楊誠齋詩(標題《寒食梅粥》——作者註)雲:‘才看臘後得春饒,愁見風前作雪飄。脫蕊收將熬粥吃,落英仍好當香燒。’

收集落梅花瓣洗凈,以雪水、白米同煮粥,待粥熟之時,將梅花瓣灑入其中,再煮片刻即可。粥白似雪、黏稠如蜜,梅花瓣點綴其中,紅白相映成趣,觀之賞心悅目。攪勻後,舀起一勺品之,但覺清淡中略帶微苦,唇齒間芬芳縈繞,五臟廟極是熨帖。落梅花瓣除了被熬成香粥,還可被放入香爐中作為天然香料,可謂物盡其用。

素醒酒冰

(五)素醒酒冰:“米泔浸瓊芝菜,曝以日。頻攪,候白洗,搗爛。熟煮取出,投梅花十數瓣,候凍,薑、橙為膾齏供。”

以淘米水浸泡瓊芝菜(即石花菜——作者註),在太陽下曬幹。攪動直至其發白,洗凈搗爛。下鍋煮至極爛後取出,趁瓊脂尚未凝固時,投入梅花十數朵,待瓊脂凝結,形成膠凍。將薑絲、橙肉分別搗爛至泥狀,混合拌勻成醬,與膠凍搭配食用。朵朵梅花於膠凍中綻放,晶瑩剔透,秀色可餐,解酒醒神,故得素醒酒冰之美名。

明清時期,梅花飲饌的制作方法愈發精細。明朝著名養生學傢高濂在養生著作《遵生八箋》(飲饌服食箋·上卷)中,分別記載了梅粥與暗香湯的制法,其中對暗香湯制法的描述尤為細致。

梅粥

(一)粥糜類·梅粥:“收落梅花瓣,凈,用雪水煮粥,候粥熟,下梅瓣,一滾即起,食之。”文中特意強調了火候的重要性,粥煮熟後下入梅花瓣時,待水甫一沸騰,立即關火,以確保梅花瓣的鮮嫩口感不被破壞。

暗香湯原料:鹽醃梅花

(二)湯品類·暗香湯:“梅花將開時,清旦摘取半開花頭連蒂,置磁瓶內,每一兩重,用炒鹽一兩灑之,不可用手漉壞。以厚紙數重,密封置陰處。次年春夏取開,先置蜜少許於盞內,然後用花二三朵置於中,滾湯一泡,花頭自開,如生可愛,充茶香甚。一雲蠟點花蕊陰幹,如上加湯亦可。”

於梅花將開之時,清晨摘取半開花苞,註意保留花苞與枝莖相連的部分,置於瓷瓶中。每一兩梅花,灑入一兩炒過的鹽粒,註意勿用濕手直接接觸梅花和鹽粒,避免其受潮。用厚紙密封瓶口,放置於陰涼處貯存。

待次年春夏時節,先取少許蜂蜜置於杯盞中,之後將鹽醃過的梅花盛放其中,澆上滾水,花苞綻開,與冬日枝頭間綻放景象幾無二致。若用此水泡茶,香氣尤甚。或以蠟使花蕊陰幹,待取用時,如前法澆以滾湯亦可。此法與前述湯綻梅的制作方式十分相似。

清朝養生學傢曹庭棟在養生專著《老老恒言》(卷五·粥譜說)中,對梅花粥的食補作用進行了解釋:“《采珍集》:‘綠萼花瓣,雪水煮粥,解熱毒。’按兼治諸瘡毒。梅花凌寒而綻,將春而芳,得造物生氣之先;香帶辣性,非純寒。粥熟加入,略沸。”認為經常食用梅花粥可以治療瘡毒之癥。

清朝醫傢顧仲在飲食著作《養小錄》中,強調制作暗香湯以臘月早梅為佳;暗香粥中使用的落梅花瓣在灑入粥中同煮之前,應先以絲綿包裹,防止梅花瓣水分迅速流失。

(一)暗香湯:“臘月早梅,清晨摘半開花朵,連蒂入瓷瓶。每一兩,用炒鹽一兩灑入。勿用手抄壞,箬葉厚紙密封。入夏取開,先置蜜少許於盞內,加花三四朵,滾水註入,花開如生。充茶,香甚可愛。”

(二)暗香粥:“落梅瓣,以綿包之,候煮粥熟下花,再一滾。”

清雅高潔眾人贊,芳歸本源入飲饌。梅花綻放於唐詩宋詞中,亦生長在人間煙火裡。它在視覺、嗅覺與味覺上,均賦予人們無盡的享受,其清新淡雅、傲骨凌霜的氣質,千百年來令人神往、回味綿長。

關註白話微歷史。

baihuaweilishi

點擊公眾號首頁下方“往期精彩”,閱讀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註轉發朋友圈,留言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