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難造反的宋朝,從建國到滅亡,沒有一個人造反成功

2024年2月6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前言

日日與朝廷拉鋸的貧苦農民,他們心中真實的想法和遭遇又是如何?誰又能了解江湖般復雜的宋朝社會?

一九九年,北宋的開國之主趙匡胤實行“杯酒釋兵權”,試圖削弱將領的軍事實力,避免武人暴動。這一舉措使軍權集中於皇帝手中,削弱了軍隊實力。與此同時,宋朝推行重文輕武的政策,士大夫得勢,軍隊地位下降,戰鬥力也日益衰弱。

這曾經引以為傲的武力,如今隻剩下搖搖欲墜的外殼。而北方的遼國和西夏虎視眈眈,時不時小打小鬧一番。每每邊關告急,朝廷上下也隻能慌裡慌張的不斷輸送銀兩,妄圖換取短暫的和平。

一、連年災荒:百姓愁眉不展,官場烏煙瘴氣

當北宋進入開國150年後,一場場的天災接踵而至。1025年,山東地區爆發蝗災。蝗蟲成群結隊的遊蕩,無數的莊稼田地變成黃土一片。與此同時,瘟疫席卷汴京等地,百姓四處哀嚎。

接下來的10年,山東、河北再次發生饑荒。窮困的農民為了活命,隻能啃食樹皮,榨取漿汁充饑。不少白骨暴露在黃土之上,死者無數。這些災荒讓宋朝的已經脆弱不堪的政權更加岌岌可危。

在民間傳說中,北宋當時流行一句俗語:“活在宋朝真倒黴。”與此同時,政府對於災情的不作為,更讓百姓不滿情緒高漲。朝中官員紙醉金迷,照樣吃喝玩樂。一邊大肆斂財納賄,一邊將賑災開支中飽私囊。農民們心中隻剩下滿滿的厭惡和失望。

“他們躺在錦帳之中,不知民間疾苦!聽聞賑災銀兩,老爺們笑得合不攏嘴,那些銀子不知又進了誰的口袋。皇上聖明,怎麼就養了這群狼子野心的妃子!”村子裡一位飽受饑荒折磨的老農憤怒地說。而這時,山東地區已經開始醞釀一場足以撼動宋朝江山的起義......

二、茶山起義:血雨腥風中的絕望與苦難

102年,山東文登錢巨源傢的佃農王禪因傢人餓死,起兵造反。這就是史書上記載的王禪茶山起義。

王禪本人悲慘的命運註定他此生不會幸福。王禪年幼時父母雙亡,隻得淪為佃農,辛勤勞作度日。如今災荒連年,田地荒蕪生不出糧食,惡霸地主還要無理取鬧,無奈之下隻能賣身做仆從度日。

最終,他的妻子還是死在了饑荒中。“我們辛勤種莊稼,為什麼就不能活命?為什麼錢老爺傢裡金碧輝煌,而我們連口飯都吃不上!”亡妻臨終前這句話深深刻在了王禪心裡,終於,他激起了反抗之心。

那一天,王禪帶領幾個佃農襲擊了錢傢的莊園,接著四處存糧分給鄉親。事情迅速發酵,不到半個月,王禪聚集了數萬兵馬,聲勢浩大。隨著隊伍壯大,王禪也偶遇文人上官仲方,後者告訴王禪,如此壯大的隊伍,應當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王禪想到自傢那座茶山,當即定名為“茶山軍”。

茶山軍迅速攻占了鄰近的沂州和莒州等多座城池,宋廷派兵前來討伐,屢次失敗。在這期間,王禪還多次上書朝廷,痛斥官吏貪污腐敗的行徑:“今州縣官吏大奸小惡,殘害良民!”然而手上卻沒有絲毫留情,他大肆燒殺搶掠,人心惶惶。很多無辜百姓遭此橫禍,也開始痛恨這個歹徒。

“我們那裡的莊稼都被王禪燒了個幹幹凈凈,我老婆更是被那混蛋毀容......唉,真是萬分委屈啊”。一位老人嘆道。終於,宋廷決定采取殺一儆百的做法,派遣名將種世衡討伐。種世衡深入敵後包抄,王禪毫無防備,部眾死傷過半。不得已之下,王禪隻能揮劍自戕。起義以失敗告終。

三、蓮花山起義:豪強對決的血色漩渦

茶山起義雖然失敗,但一連串震蕩宋廷的起義依然此起彼伏。而最引人註目的就是在今重慶地區爆發的王小波起義。那是一個剛剛步入四十歲的中年男子,面容英武,性格中正,名叫王小波。王小波是一個裡行,在段德昌手下效力,打理著地方的財政征稅。

這一年,王小波經營的蜀北地區遭遇兵燹,百姓死傷無數,王小波自身也屢遭段德昌的責罰。“我們明明是受害者,為何還要挨打?”王小波很不解。一次裡行聚會時,地方豪強更是口出狂言,要“分屍”饑民。王小波再也忍無可忍,當即起兵造反,不到半月時間便聚集了五萬餘人。

確立了聲勢後,王小波便率軍圍攻州縣,殺死了不少豪紳土豪。憤怒的他宣稱要“滅絕豪強”,重新分配土地財富。很快,他便攻下重慶、夔州等地。在戰鬥中,王小波親自上陣殺敵,身先士卒。士兵們對他也極為擁戴。

與此同時,原本在甘肅征戰的名將吳玠奉命西征。吳玠原本對蜀地也頗有不滿,這次便下定決心要一舉殲滅王小波。

兩軍在涪陵展開慘烈決戰,王小波勇猛無比,幾度殺到吳玠身邊。吳玠心有不甘,臉面無光。這時,部下奉上新鍛造的黑矛,吳玠心中暗忖:“這王小波奸詐古怪,必將死於非命!”遂命手下以黑矛暗算,王小波中計,一命嗚呼。

起義大軍一蹶不振,吳玠趁勢全殲,史稱“涪陵大捷”。然而時過境遷,這段歷史在後世的敘述中卻不那麼光彩。民間流傳,吳玠因嫉妒王小波戰功,所以暗算這個民族英雄;王小波為了爭取百姓福祉而獻身,是一位可敬可佩的義士。甚至有人將其遷祀為神,世稱“王公”。

而此時的宋廷內部,也進行著不為人知的激烈角力。此戰的勝利無異於讓吳玠一戰成名,若是功高震主,那對之後的局勢將會產生難以預測的影響......

四、方臘起義:血洗都城的瘋狂復仇

隨後而來的,是震驚全國的方臘起義。1129年冬,金兵突襲汴京。這座昔日繁華的東京淪陷了。宋朝的兩個帝子被金人擄走,朝廷南遷,元氣大傷。

而此時正值北方的荒年,百姓死傷慘重。福建莆田人趙彥明和兩個兒子在流亡中餓殍填野,屍骨無存。獨留幼子歪歪斜斜的活了下來。他就是後來的方臘。

“他當時隻有7歲,面黃肌瘦,與屍骸混在一起......我們簡直不敢相信他還活著。”有人如此描述幼小的方臘。

然而命運女神對方臘並不友好。7歲開始,他淪為苦役,後來幸運一點,進入了一個寺廟當和尚。然而16歲那年,他還是遭遇了慘劇——寺廟老僧非禮未遂,將他打得半死。方臘在絕望中逃了出來。

從此開始流亡生涯的方臘,行至池州。此時的池州已經淪陷三年有餘,金兵機要文件到處張貼,令人神傷。方臘心中怒火更甚,偶爾見到金人辱罵漢人,就忍不住與其毆鬥。池州百姓也頗為同情他的遭遇,都稱他是“歪脖子和尚”。漸漸的,這位英勇的僧人在民間聲名鵲起。

終於,在1134年,方臘決定舉事。“我一定要為那些餓死的父老鄉親們報仇雪恨!”他暗下決心。在佛教居士的幫助下,他迅速招募了數千人,高舉大宋旌旗,向金兵發起進攻。

當他攻克泗州後,有人驚呼:“和尚居然能戰勝王侯!”幾日之間,聲勢浩大的方臘軍一直殺到揚州。此役方臘大破金兵二萬,聲威大振。

然而方臘的復仇之心越來越濃。他對江南富戶的仇恨更甚,下令士兵劫掠無度。有的文人官僚遭遇殺戮,屍體暴屍街頭;富戶的傢產被洗劫一空,婦女也難逃淫辱。

“太殘暴了,和尚不再是和尚了!”有目擊者如是感嘆。終於,朝廷決定出兵剿匪。此時的方臘已經傳染了疥瘡病痛,身患絕癥。最終在清流江之役中,方臘病故,起義以失敗告終。

然而他的一生卻飽含傳奇色彩。後世對他褒貶不一的評價也頗具爭議,這位仇殺如麻、不擇手段的魔僧,一次次地在中國歷史上復活。

結語

宋朝的農民起義像一首未完成的史詩,充滿曲折與跌宕。他們的絕望與復仇在滾滾歷史長河中不斷上演。

我們似乎永遠也無法完全了解那些仗義執言的英雄,究竟在想什麼。時過境遷,隻剩下模糊的影子。唯有沉默的文字,提醒我們不要遺忘歷史的傷痛。

也許,終有一天犧牲的先烈們可以重見天日。我們會記住他們嘶吼的憤怒,哭泣的絕望,以及那一腔熱血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