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神秘女子,被慈禧召進宮,後來竟成登上美國電視的清朝公主

2024年2月6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1901年冬,慈禧太後從西安戰戰兢兢返回北京。經過八國聯軍侵華這一戰,慈禧感覺到清王朝搖搖欲墜,不敢再與列強為敵,便想方設法討好各國公使及其夫人。如此情況下,擁有一位精通外文又熟知西方禮儀的外交女官極為重要,於是,一位神秘女子被召入宮,也正是她,成為晚清後宮往事的重要見證人。

這位神秘女子,便是慈禧太後的禦用女官,也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女性翻譯傢兼外交傢——裕德齡,世人稱為德齡公主。

01

實際上,德齡公主並非真正的公主,她的父親裕庚是當時有名的外交官,母親則是一名法國人。德齡與妹妹容齡跟隨父親輾轉於日本和法國,從小在國外長大,因此見多識廣,精通多國語言,在清朝算得上是稀有人才。

1903年,17歲的德齡被慈禧召進宮,擔任禦前女官。在日常生活中,德齡也陪伴在慈禧身邊,因其聰明伶俐,學識淵博,深受慈禧的寵愛。

一次,德齡將自己在國外拍攝的照片帶給慈禧看,沒想到讓這個老太後迷上了照片這個在當時很新鮮的東西。從那以後,慈禧便經常拍照,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真實的影像記錄。

慈禧曾對德齡說:“隻要是新鮮的我都願意試試。”德齡將西方的油畫、化妝品、香水和西服都帶入清廷,還時常給慈禧讀外文報紙,可見,德齡的出現,的確讓慈禧接受了不少新鮮事物。

與此同時,德齡的出現也成功引起了光緒皇帝的關註。當慈禧想要通過德齡與各國大使夫人搞好關系時,光緒皇帝想的是要通過德齡傳遞西方的思想來改變國傢現狀。

當時的德齡不僅是禦前翻譯,也是光緒了解和學習外面世界的老師。尤其是在珍妃落井後,鬱鬱寡歡的光緒還經常找德齡學習英語和長談,並從中得到了從所未有的活力與快樂。

入宮之初,德齡原本滿懷激情,希望有機會勸勸太後,幫助她革新中國。可惜的是,封建王朝的陳舊思想已經根深蒂固,慈禧的獨斷專行沒人能夠改變。在慈禧眼中,平等自由即是不被容忍的劣性思想,連光緒都做不到的事,她又怎麼可能憑一己之力去挽回。

與其用力掙紮,不如活出自己的精彩。接受過西方自由思想的德齡,不允許自己因此受困於深宮之中。於是,1905年,她趁父親病重之時借機離宮,並再也沒有回來。

02

德齡在紫禁城的生活隻維持了短短兩年,但這段日子卻影響了她的一生。1907年,德齡與丈夫前往美國居住。當她回憶往事時,曾經的心願再次湧上心頭,便寫下了留存於世且在西方反響巨大的《清宮二年記》。

在這本書中,德齡以Princess Der Ling自稱。雖然德齡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主,但據當時的宮女回憶,慈禧曾因非常喜愛德齡而破格封其為郡主,這樣也便於她以高貴的身份與各大公使夫人們接觸和交流。而在英語中,公主與郡主是同一個詞,因此世人稱之為“德齡公主”。

很快,由於《清宮二年記》的暢銷,德齡公主成為那個時代的大名人,但她本人並沒有因為獲得名利而忘記初心,沾沾自滿,而是選擇站出來,利用自己的經歷與身份,為中國發聲。

抗日戰爭時期,德齡譴責溥儀這個傀儡皇帝,譴責他保護日本侵略行徑的行為,還參與了宋慶齡發起的保衛中國同盟活動。

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德齡便在美國舊金山發起為中國抗日救亡募捐的公益慈善活動。不僅如此,她還經常去華人打工的礦山、紡織廠等地方調查並采寫成新聞報道,以獲取國際社會的救助。

有些愛國人士隻是喊口號,嘴巴上說救國和愛國,但德齡從來都是身體力行。也正是她的影響力與愛國熱情,引起世界各地的華人同胞們聞聲響應,從南美到古巴,再到英國,各界人士都在資助抗戰,保衛山河。

1930年,德齡接受美國福克斯影音新聞的采訪,發表了一段英文演講。拍攝之時,她以清朝公主的身份出鏡,身穿舊式清朝服飾,氣度雍容,口語流利。

她說:“中國是一個古老的國傢,但同時也是一個年輕的共和國。在思想上,中國正努力進展,與時俱進。這需要時間。相比美國的姐妹們,中國的時髦女郎並不落後,同樣渴望女性解放。”

正是她,在一百年前,就將中國的聲音傳向了世界。也正是她,通過一條主題為反對日本侵華戰爭,呼籲世界和平的英文演講,顛覆了美國人對中國女性固有的認知,堪稱震撼人心。

雖然不是真正的公主,但德齡用女性力量與錚錚鐵骨,證明了她完全擔得起“公主”二字。當歷史的車輪滾滾而過,像德齡這樣愛國為民的女子還有太多,無論他們身份如何,地位如何,我們都不應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