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養老服務的“人才磁場”

2024年2月6日 28点热度 0人点赞

高 維

最近,關於養老的兩個“首次”提法頗為矚目:1月15日,首部以“銀發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出臺;日前,民政部等12部門制定出臺了《關於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這是我國首個關於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綜合性政策文件。

服務行業,人才為本。在老齡化、空巢化、失能化加速的背景下,推進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刻不容緩。然而,養老雖被喻為“朝陽行業”,其人才儲備卻是另一番景象。以缺口較大的養老護理員為例,由於不少人存在偏見,覺得這是臟活、累活,加之職業“天花板”難以打破,專業人才“請不來、留不住、用不好”,年輕人“不願學、不願幹”,諸如此類痛點,現實中較為普遍。

老年人的“老有所養”,離不開從業者的“勞有所依”。作為一部專門針對人才建設的政策文件,《意見》在“引、育、評、用、留”等環節,作出了全方位設計:無論是強調要提高薪酬保障水平、將工資分配向從事一線工作的員工傾斜,還是支持各地探索將養老服務高技能人才納入城市直接落戶范圍,抑或是建立養老服務員新“八級工”序列、進一步拓寬成長通道,不少提法直擊痛點、誠意滿滿。

值得註意的是,文件中所提的“養老服務人才”,包括養老服務技能人才、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從這一處細節不難發現,時至今日,養老服務的需求更加多元,正從生存型轉向品質型,其專業化要求也有所提高。

歷來重視養老問題的廣東,也有相應舉措。日前,省民政廳等三部門聯合發文明確給出一張“時間表”:爭取2025年養老護理員崗前培訓全覆蓋,2027年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參訓人員培訓結業持證率達到90%及以上。建立行業“正規軍”,這樣的系統培訓必不可少——不少人認為,護理員是“伺候人”的工作,技術含量不高。事實上,他們不僅需要掌握陪護技能、熟悉基礎醫療知識、具備應急處置能力,還要有一顆“視老若親、奉若父母”的心。

近年來,關於“誰來養老”,科技賦能的期待值很高。首部“銀發經濟”政策也提出,強化老年用品創新,打造智慧健康養老新業態。長遠來看,隨著護理機器人等智能產品不斷滲入照護場景,完成一些簡單重復的操作,護理員可以將精力放在更具復雜性的工作,繼而提升價值感和認同度。這樣的正向循環若是成立,一個蓬勃的行業生態想必不會太遠。

正如有論者說,照護老人的人,也需要政策“護理”。打造養老服務的“人才磁場”,讓他們立住腳、安下心、紮下根、行得遠,才能更好守護“夕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