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額融資頻現,AR眼鏡能成為手機一樣的爆品嗎?

2024年2月6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1月30日,總部位於北京的AR創企Xreal宣佈,完成新一輪6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3億)戰略融資。

雖然新的投資方並未披露,但Xreal創始人兼CEO徐馳向觀察者網證實,本輪融資將用於研發和光學引擎生產基地的擴建,預計在2025年達到200萬臺AR眼鏡的生產規模。

此輪融資過後,這傢成立於2017年的企業,累計融資額已達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5億),投資方包括阿裡巴巴、快手、蔚來資本、雲鋒基金、紅杉、高瓴、順為等。

受資本追捧的AR企業並不隻有Xreal。1月8日,2014年成立的杭州AR企業Rokid,宣佈完成近5億元C 輪融資,該輪融資由合肥市政府整體牽頭,並引入多傢財務和戰略投資機構共同參與。同時,Rokid還與合肥市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共謀共建元宇宙產業發展。

過去一年多來,AI大模型的爆火,冷卻了市場對元宇宙的熱情。蘋果Vision Pro的誕生,又讓AR/VR行業重燃了幾分信心。再過幾天,標價2.5萬元的蘋果Vision Pro就將在美國正式開售。而國內資金的動向顯示出,市場對國產AR眼鏡的期待也相當之高。

大量資金湧入AR賽道

資本對AR賽道的追捧並不是今年剛開始的。

有市場統計顯示,僅2023年全球VR/AR行業就有137筆融資,總融資接近13億美元,其中國內市場完成46億筆融資,金額約3億美元,國外市場完成91筆融資,金額約10億美元。從具體統計來看,2023年度VR/AR行業全球十大融資中,有8起是跟AR相關,隻有2起是明確投向VR,凸顯出資金對AR賽道的偏好。

這或許跟VR/AR市場的“冰火兩重天”脫不開關系。

調研機構IDC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國內AR出貨6.8萬臺,同比上漲142%;VR出貨26萬臺,同比下滑53.3%。洛圖科技數據顯示,三季度國內VR線上銷量為2.9萬臺,同比大降49.8%;AR線上銷量為2.3萬臺,同比上漲59.3%;兩類產品在線上監測市場的比例,已由去年同期的80:20演變為今年的56:44。

2023年7-10月,全球XR市場新品匯總 圖源:洛圖科技

IDC中國高級分析師趙思泉向觀察者網表示,VR的下滑主要是因為頭部廠商遇冷後進行策略調整,現階段娛樂設備屬性難以支持設備起量。而AR設備在早期概念階段就瞄準了生產力場景,目前仍在成長期。

兩大賽道的相反走勢,影響著產業資源的流向。從去年開始,騰訊、愛奇藝、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大廠的VR相關業務紛紛傳出裁員消息。另一邊,創維、聯想、努比亞、魅族等消費電子品牌,以及致敬未知、奇點臨近等初創企業則相繼湧入AR賽道。

僅2023年三季度,AR行業主要融資事件就有33筆,其中國內至格科技、奇點臨近、莫界科技、仙瞬科技、納境科技,融資數額均在千萬美元以上。

大量玩傢湧入,也加劇了AR賽道的擁擠。根據CINNO Research的統計,截至去年三季度,“AR四小龍”在國內保持著前四的位置,其中雷鳥創新(Rayneo)以41%的份額位居第一;而若琪(Rokid)推動全渠道佈局,以23%的份額躍居第二;Xreal和INMO分列三、四名。

圖源:CINNO Research

從產品形態上看,各傢的AR眼鏡目前都在致力於輕量化,讓產品形態更接近於普通眼鏡。比如,雷鳥Air 2整機重量為76克,Rokid Max重75克;去年9月在國內上市的XREAL Air 2,機身重量為72克;而奇點臨近已量產的首代智能眼鏡,整體重量僅為65克。

徐馳在接受觀察者網采訪時表示,當前VR所配套的沉浸式內容資源還不夠豐富,用戶隻有在遊戲場景下對VR黏性更強,同時VR在一定程度上讓用戶辨別不了真假,也會帶來不安全感。而AR被認為是繼手機之後下一個現象級終端,所以這個賽道會不斷有新公司入局。

成為爆品,仍任重道遠

根據艾瑞咨詢的樂觀預測,2030年左右,AR產業或將突破現有技術瓶頸,推動供應鏈走向成熟,最終完成消費者市場的規模上量,樂觀預測下出貨量可達10.76億臺。

這個出貨體量確實可以和智能手機一較高下,但在拐點到來前,AR仍有諸多難題待解。

目前,雖然對於下一代計算平臺的定位,AR行業基本已形成共識。但是,在技術路線、光學顯示、交互、續航模式等多方面,整個行業仍未達成一致。

比如,VST和OST誰能代表未來。

簡單來說,VST是通過攝像頭將外界的景象呈現在屏幕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蘋果Vision Pro,這種方式可以更好的將虛實場景進行融合。但缺點也很明顯,設備很難小型化,功耗很大,並且很吃性能。

OST方案更為普及,通過光學鏡片能直接看到實景,節省了攝像頭空間,省去實時處理畫面的計算資源,總體更為輕薄小巧,更適合長時間佩戴。目前,XREAL、雷鳥、Rokid等產品均是此方案。不過,OST方案也有缺陷,在有限的算力下,虛擬與現實的邊界處理的較差。

光學方案方面,Birdbath是目前C端AR眼鏡最常用的光學模組,比如XREAL Air 2、雷鳥Air 2等產品使用的都是Birdbath方案,但該方案正受到光波導方案的擠壓。例如去年11月,星紀魅族推出的兩款AR眼鏡,采用的均是樹脂衍射光波導技術。

根據洛圖科技發佈的數據,2023年三季度,Birdbath在AR線上市場的滲透率達84.6%,較去年同期下降7.8個百分點。該機構認為隨著光波導技術的進步與量產,高端AR眼鏡市場將會繼續被更輕薄、更類眼鏡形態的光波導方案所取代,BirdBath技術方案則主打性價比和低端市場。

但徐馳並不認可這個趨勢。他坦言,“今天行業存在非常大的誤區,大傢覺得光波導是未來,BB將被淘汰,我認為這個不一定。用最現實的角度來講,光波導和光波導上下遊的技術還沒有突破生產力,這個過程中不確定性非常大。”

AR眼鏡要想成為手機一樣的爆品,必須能走向室外,但隨之而來的便是輕便和長續航如何兼得的難題。

縱觀市面上的AR眼鏡,整機重量基本能做到百克以下,差不多比手機的一半重量還要輕,但如何讓續航更長成為難題,像奇點臨近的QIDI ONE,電池容量隻有510毫安。想要提高續航,必須外接電源,例如Xreal的Beam投屏終端就相當於給AR眼鏡配了個充電寶,但這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AR眼鏡的便攜性,續航和便攜如何兼得始終是個難題。

硬件之外,軟件生態同樣是阻礙AR成為爆品的一大難點。

徐馳向觀察者網坦言,現在的AR市場特別像05、06年的智能手機市場。由於規模沒到,所以原生AR生態極度匱乏,是一個沒有成熟產業鏈、沒有硬件標準,沒有軟件生態的時代。

缺乏原生生態的情況下,怎麼增加用戶對AR的黏性就成為顯而易見的難題。目前來看,行業普遍的解題思路是移植現有生態。徐馳認為,隻有終端達到一定規模,才會有健康可持續的生態。應該把手機和互聯網的生態先拿過來,把它在AR中做增強,然後再慢慢做原生生態。

“手機、電腦、汽車等所有場景加起來,已經超過百億的規模,我們隻要轉化1%就可以完成上億終端數量和市場規模。我們不是要替代這些場景,而是增強它。如何用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把傳統互聯網的內容移植到AR眼鏡中做體驗升級,這是最核心的。”徐馳說道。

魅族和Xreal的想法有些異曲同工。去年11月,星紀魅族推出Flyme AR操作系統,可將手機高頻應用遷移到眼鏡端,通過Flyme Link,魅族手機的算力可以賦能AR智能眼鏡。在具體場景上,MYVU探索版可用來刷抖音、導航、演講題詞、實時翻譯等。

盡管入局者眾多,產品花樣百出,但目前AR距離成為手機一樣的爆品,顯然還任重道遠。IDC中國高級分析師趙思泉表示,目前的AR設備清晰度還有限,主要是大部分產品仍需連接手機使用。等到AR設備有獨立運算能力並且定價合理後才有機會成為大眾消費產品。

徐馳向觀察者網坦言,現在的AR市場特別像05、06年的智能手機市場,“iPhone1出來之前,大傢在商業化上還未達成共識,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主流的AR/VR設備,大傢做產品定義甚至主打場景,在很多環節上還高度不一致。現階段AR行業跟AI很像,最終體量會接近甚至超過手機,是一個巨大的機會,關鍵是大傢誰跑的快去把握這個機會。”

“當年,我們沒想到是蘋果顛覆了手機行業,也沒想到特斯拉會顛覆汽車行業。AR行業的現狀,是上遊產業鏈嚴重不成熟。今天去打造一個PC、手機,基本上三四線供應鏈廠商都可以做出85分以上的設備,但坦白講,AR眼鏡沒有一個供應鏈能完成這個業務。”徐馳認為,現在AR/VR甚至還沒到iPhone1的階段,但就在拐角處,相信一兩年內會看到。

本文源自觀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