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歲女教練直播帶千人舉鐵:滿足中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學員最大86歲

2024年2月6日 30点热度 0人点赞

“臀大肌收緊,讓我們的恥骨與尾骨距離慢慢收短……訓練一個月,改善漏尿、子宮松垂。”視頻中,老燕子演示著加強版凱格爾運動,身後擺放著一排由輕至重的啞鈴。學員在評論區試探著問,“剛生完孩子就練效果不一樣吧?”“我歲數大了還能練這個嗎?”

博主“健身教練老燕子”今年62歲,本名王炎平。她的簡介寫著:國傢級健美操教練員、專註健身30年、專為45歲以上女性設計的肌肉力量訓練內容。一年前,她開始每天早上6點直播舉鐵,目前已收獲三十萬粉絲,上千人在她直播間在線跟練,年紀最大的學員86歲。

清早六點不是流量好的時候,女兒勸她去帶有氧健美操,比舉鐵練肌肉更有市場。但她說,女人到了中年,雌激素斷崖下降,為防止骨折、骨質疏松,練肌肉更重要。她也明白流量高峰不在早晨,“但白天哪個不需要照顧傢庭?隻有清早,才是屬於她們的時間。”

視頻裡,她穿著簡單的運動服,講解基礎健身知識。“咱們老女人”“中老年姐妹們”,是她和學員互動的口頭禪。

“看博主年紀大一些,應該是有相同經歷的人。”評論區有人說道。王炎平的年齡、對疼痛康復、產後修復的了解,對該群體痛點的感同身受,讓學員對她有著天然的信任。許多人留言分享自己困於子女傢庭的苦惱、對老年失去尊嚴的恐懼。被忽視的中老年人,在這裡都被看見了。

王炎平正在訓練。圖/受訪者提供

以下是她的自述。

【1】屬於自己的時間

直播舉鐵的反響出乎我預料,年齡越大的人接受度越高。

常有學員問我,5公斤啞鈴指的是一個還是一對,60歲需要舉多重的啞鈴,80歲了還能不能練……

很多中老年朋友們一輩子沒有鍛煉過,問題很多,她們的痛點是不敢練、不會練、不愛練。我每天在直播間告訴她們,隻要生活能自理就能練。

她們還多數面臨關節炎、頸椎病,有的經歷過半月板手術,身上疼痛部位多,我就告訴她們訓練的具體安全范圍。作為教練,常識要說千萬遍,大多數時間一直在科普,也一定要分清“康復運動”和“醫療幹預”之間的界限。

我帶中老年女人舉鐵一開始不被看好。

女兒曾勸我帶跳健美操,我說我要帶中老年女人舉鐵,練肌肉。女兒說男人更喜歡練啞鈴,女人愛練肌肉的少。我知道女兒說的一部分是現實,二三十歲的年輕姑娘們身體緊致,最多是一些減肥、塑形需求,還沒意識到肌肉的重要性,但女人到中年,雌性激素斷崖下降,沒有肌肉支撐容易骨折、骨質疏松。許多40歲往上走的女人會突然發現自己老得好快,她們其實意識到自己該鍛煉。

我也知道大清早絕對不是黃金時間,上午、下午、晚上才能獲得最大的流量,但對中老年女人來說,白天哪個不忙,隻有清早這段時間才屬於她們,也隻有這段時間我才能堅持帶大傢。這段時間不屬於孫女、不屬於女兒、不屬於任何需要我的人,隻屬於我自己。

王炎平。圖/受訪者提供

【2】健身的動力來自父母

當教練最原始的動力來自父母。他們身體不好,輪流住院,簡直沒斷過。我和弟弟請假去照顧,單位考勤成問題,先進設備的學習機會也輪不到,工作受到巨大影響,甚至想到了辭職。

父親去世後,我們就在他的墳前深度長談。我們意識到,不能讓自己的孩子過這樣的生活,尤其下一代還是獨生子女,他們面臨的壓力將更大。我們一定要重視健康,把身體鍛煉好,不給子女太大的負擔。

我原本是河南一傢企業的基層工人,算個“鐵飯碗”,後來兼職做健身教練。2003年,因為非典,各個公共場所都冷清,等過完年一放開,我在河南老傢開的袖珍健身房爆滿。每天收新會員,光接待都忙不完。因為傳染病,人們對健康突然有了一個新認知。

不論是在別處帶課,還是在我自己開的健身房,我總能獲得學員的信任和認可。那是一種努力就能獲得回報的成就感,與本職工作的無力感形成鮮明對比,後來我決定“出走”。

當時我隻“熬”一件事,就是“熬”我女兒長大。終於等到她18歲,她的錄取通知書還沒到傢裡,我就已經買票到了北京。在此之前我考慮過很多城市,當時北漂這個詞很流行,就那麼一閃念:你們小孩大學畢業都去,好,那我這個45歲的老太太也跟緊年輕人的步伐。

長期健身讓我的體能、思維敏捷度,都不輸年輕人,我很有自信,年輕人能幹的事我都能幹,傢人也十分支持。

王炎平“北漂”在健身房當教練。圖/受訪者提供

我2006年去的北京,那時已申奧成功,健身氛圍濃烈,但沒有足夠的教練,得益於此,我趕上了風口。

【3】靠直播帶練走出抑鬱

2019年,我女兒生產完,接著,我丈夫又得了“癌王”胰腺癌。為照顧和陪伴他們,我辭去幹了幾十年的教練工作,每天最多睡四五個小時,奔波於醫院、傢庭之間。

兩年後,我丈夫過世。我想著有時間做自己的事,卻發現身體再也不如從前了。無論是身材還是體能,我都呈現衰老狀態,肚子變大、肌肉丟失,身體變得松弛,加上長期抱孩子,背也駝了,要不是幾十年健身的底子,我都熬不住。

更嚴重的是,我被診斷為重度抑鬱。我花幾萬元請私教,希望通過運動讓自己走出來,但教練每次打電話讓我去鍛煉,我都說不去,無論如何我就是提不起精神,什麼都推不動我。

我後來發現,隻有帶別人練我自己才能練起來,就開始在網上直播帶人健身。

屏幕的那一邊甭管幾個人,隻要有人,我就有責任堅持下去。既然在直播間跟學員約好了每天早上六點,我能失約嗎,肯定不能。沒有信譽,是我最不能忍受的地方。練著練著,我就從頹廢的狀態中走了出來。

現在的學員還會開玩笑地跟我說,“教練,你知不知道,當初隻要我從你的直播間下線,你的觀眾就是零,一個人都沒有。”

也有網友不友好地評論我,說我身材松弛,看起來像82歲,不配當教練,但我知道那幾年我是在為我的傢人付出,很值得。

王炎平年輕時參加健美比賽。圖/受訪者提供

【4】為中老年婦女提供情緒價值

人老了以後會發現,自己對身體失去控制有一種恐懼,害怕過上需要麻煩別人、沒有尊嚴的生活。

我直播時說,為什麼醫生讓靠墻靜蹲,身體鍛煉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心理依賴。如果練深蹲到慢慢能離開墻,敢獨自蹲一次,知道自己能做到,不會把膝蓋蹲廢,也不會把腰蹲疼,那自信心就會大幅提升。隻要動起來,不管是身體疼痛,還是心理問題,都能慢慢緩解。

一位學員告訴我,自從先生去世,她感到整個人活著都沒有意義,每天傢門都不願意打開。其實,她生活非常美滿,拿著豐厚的退休金,住在高檔小區,子女、孫輩都讓人省心。她卻陷入重度抑鬱,感覺整個世界都不需要她。

她一心求死,但擔心孩子難過,怕給孩子丟臉,每天琢磨怎麼找個最好的死法。她當時意志消沉,瘦到70斤,幾乎不成人形。直播時我告訴她,該怎麼吃東西,怎麼增肌,把身體的變化都記下來,通過溝通,我了解到她心理問題嚴重,就尤其關註她。慢慢地,她長到80多斤。

她告訴我,“我聽你的話,在好好吃飯、好好睡覺,我脖子不疼,胳膊也不疼了。”

後來她發現我在寫作,好奇地來問我,我說,一起寫唄!寫作是不受限的,把心裡所想的,所經歷的一切,隻要寫出來,就是一種釋放,一種療愈。她剛開始不願寫,怕揭開自己的傷疤,我就建議她記錄每天健身的過程、收獲。

她逐漸願意跟孩子聯絡,活得有勁兒了。她還把三個妹妹、80多歲的媽媽都調動起來跟我一起練。一開始她弟媳婦兒還說拿著啞鈴動來動去是神經病,現在都跟著一起練。

還有學員在直播間說自己22歲的兒子兩百多斤也不願意動,連個女朋友都找不到,都愁死了。我說,“他是有自主能力的成年人,這是他自己的選擇,你操心多餘了。你要是擔心你的兒子、女兒、兒媳,你就讓他們自己來我直播間問,你替代著問,我不予回答。”

很多中老年女人,孩子給她一個眼神、一句壞言語,都會難受好幾天。我說,要活得明白一點,孩子不是你的累贅,不要相互之間糾結。我傳達一種健康、明智的親子關系,可能提供了情緒價值,所以她們喜歡來我直播間,健身完就跟我嘮嗑。

國外有位老太太很出名,60多歲才開始健身,90多歲還在當教練。論身體底子,我現在肯定是比她好,90歲也可以繼續當教練。我想告訴我所有的學員,快樂活好每一天,跟我健身30年。

九派新聞記者 徐鳴

編輯 劉萌 肖潔

【爆料】請聯系記者微信:linghaojizhe

【來源:九派新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