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加工濃縮後形成知識

2024年2月6日 21点热度 0人点赞

下午去一傢公司把今天的Linux操作系統課程思政的內容給錄完了,總共的時間加起來大概有17分鐘左右。在這個17分鐘的課程當中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從世界的層面闡釋了關於國際視野的公司,另一個層面去訴說了關於卡脖子技術、操作系統以及芯片技術未來的一種趨勢。

從這兩個方面上都能夠看到是在世界的頂端的層次上都能夠去借助於技術來改變一個產業在國際范圍內的影響力。而要想具有國際視野就必須要樹立一種國際視野的意識,同時與國際上的大量新型的技術接軌,同時不斷的進行相應的創新和展開研發工作。

在數字化的領域當中已經看到了世界范圍內的數據已經形成了一種巨大的連通,在這樣的一個聯通效果下大量的知識信息都能夠融為一體。可是在融合的過程當中有很多信息是值得學習的,同時也要有一信息是要對它進行摒棄的。要做好學習和摒棄的這樣的一個過程是需要用智慧來進行甄別的,也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在這樣的一個過程當中隻有用智慧的判斷力才能夠發現其中的奧秘。這種判斷力要想具有隻有一個辦法,不斷的加強自我學習。

現在的大量應用都是集成了各種各樣的信息,這種信息每天都是處在一個急劇增長過程當中。現在的錄課就等於是錄了一堂課,就為很多的課程積累了一些視頻資源。如果把這種視頻資源傳播到各種各樣的平臺上可以供很多人來進行分享,這也就是一個知識的傳播。

可是知識太多了,要想讓知識能夠發揮出它具有的效用、能力和價值就必須要把知識給組合好。所以下午的錄課總共耗費了我視頻上鏡的17分鐘時間。可我為了這17分鐘整整準備了6天的時間,從這樣一個數據上來對比最終我濃縮成的知識隻花了17分鐘。

可我為了濃縮這17分鐘的知識花了整整的6天時間去寫文案、寫腳本、寫PPT,去思考、去查閱資料。可見從數據資源轉換成知識的過程是一個非常耗費時間、耗費精力和耗費思維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要想縮短它的周期,唯一的辦法就是要運用更多的方式、方法和智慧來改變過程轉化的效率。

記得點贊關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