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模型應用元年,科大訊飛率先打響商業化第一槍

2024年2月6日 21点热度 0人点赞

浩浩蕩蕩的AIGC潮流,疊加資本資金如火如荼地註入,過去一年裡,AI賽道煥發了新生,再度登上了科技語境的浪潮之巔。

然而,與大模型戰場的熱鬧相比,在商業化落地場景,AIGC的步伐卻略顯躊躇——技術層面,從文字到圖像創作再到視頻創作,AI屢屢交出了刷新大眾視野的答卷,但如何使AI滿足實際的商業期望,卻仍是擺在行業面前的,一道復雜而嚴峻的課題。

而這,或許正是今年AI戰場博弈勝負的關鍵環節——唯有從實驗室邁向市場,實現商業化落地,才能成為AI領域的“中堅力量”。

1月30日,科大訊飛舉行星火認知大模型V3.5升級發佈會——全國產化算力平臺“飛星一號”、訊飛星火V3.5、語音大模型、星火開源-13B等產品接連亮相的同時,科大訊飛亦端出了諸多大模型商業化成果。

顯然,大模型於今年的商業化第一槍,已然鳴響,而隨著玩傢們接連端出這場盛宴的“主菜”,大模型應用元年亦將到來。

行業桎梏,何以打破

回顧2023年的AI浪潮,各路玩傢在大模型領域打得火熱,但AI商業化進展卻略顯遲緩——縱使各類AI應用不斷刷新著大眾視野,但置之於成熟的商業領域,AI技術的商業化成效,並沒能達到預期。

背後的邏輯在於,尚未成熟的AI技術,使得應用開發陷入極高程度的不可控性,而算力的稀缺則在一定程度上“添油加醋”,阻礙著大模型技術迭代發展。

以困擾業界已久的“幻覺”問題為例,若普通用戶看到AI輸出“瘋言瘋語”,或許會一笑了之,但在嚴肅的商業場域,AI的謬誤則會被無限放大,甚至對客戶企業造成“傷害”。而除卻應答準確率,響應時間、成本等維度,亦時刻影響著AI商業化路途。

言簡意賅,當下的AI仿佛在技術瓶頸下帶著鐐銬跳舞。

好在,歷史的經驗不斷告訴我們,革命性的創新很難一蹴而就,就像DOS向Windows演變時,曾面臨著科技語境“為何需要圖形化界面”的質疑;縱使是iPhone,其初代產品以當時諾基亞擁護者們的眼光來看,也不過是一款不耐摔、不耐用的產品。

然而,這並不妨礙Windows見證了微軟的傳奇,亦不妨礙其後來的iPhone,點亮移動互聯網的光輝時刻。

而如今,大模型的崛起正將萬物互聯的人機交互推向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一輪替過程是確定性的。

因此,面對遠期的確定性機遇,如何解決當下的AI商業化應用難題,打破行業桎梏,自然成為了AI產業的當務之急。

破局的核心一環在於算力。一方面,大模型技術能力提升的困境主要根植於算力規模遞減效應——隨著模型規模逐漸擴大,獲得相同幅度的提升所需的額外算力成本將逐漸升高,甚至變得難以負擔。

另一方面,受地緣政治因素影響,半導體巨頭英偉達的AI芯片出口遭到管制,美商務部長近期更是直言“將阻止中國獲得算力”。外部壓力之下,AI巨頭們或多或少面臨著算力稀缺的難題。

換言之,國產化算力底座,已然成為了國內大模型玩傢補充算力、實現算力可控,從而打破宿命循環的關鍵道路。

而作為老牌AI玩傢,國內AI賽道所面臨的挑戰,正被科大訊飛看在眼裡。

在同華為強強聯手,打造出可以私有化部署的“星火一體機”後,科大訊飛再度攜手華為,在大模型算力底座層面深度共建,合力打造了“飛星一號”大模型算力平臺。兩大“正規軍”的攜手,為國內AI產業突破技術封鎖註入了一劑強心劑,在此過程中,華為卓越的硬件基底,與科大訊飛深厚的AI底蘊實現了優勢互補。

行業桎梏之下,這既是保障大模型能力進一步迭代與應用開發可控性提升的一張底牌,也標志著一場自主創新的算力革命正式拉開帷幕。而國內AI產業生態發展,從此有了另一種選擇。

科大訊飛的三路齊發

如果說,攻克算力底座難題,是科大訊飛乃至國內大模型廠商步入賽道“中場”的關鍵一環,那麼如何在AIGC中場戰事中搶得更好的身位,則是一個因人而異,更加復雜的命題。

現階段,AI巨頭們的競爭正在上升到一個更高的維度,玩傢們爭奪的焦點正從過往的大模型推出與否、大模型參數,逐漸過渡到大模型真實可用性、開發者生態、商業化軌道等層面。

在此背景下,諸如科大訊飛這樣的AI廠商,正站在商業化的三岔路口:通用能力輸出的直接競爭、開源搶占生態與應用開發,而每一條路徑都伴隨著巨大的挑戰與想象空間。科大訊飛的選擇是三條路同時發力。

大模型通用能力層面,科大訊飛一直走在行業前列。

去年11月,在新華社研究院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人工智能大模型體驗報告3.0》評測裡,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蟬聯冠軍的同時,還獲得基礎能力指數、智商指數、工具提效指數三項評測指標第一。

目前,科大訊飛則在“飛星一號”算力底座的的基礎上,訓練出了訊飛星火V3.5。

據悉,相較於訊飛星火V3.0,其在邏輯推理、語言理解、文本生成、數學答題、代碼、多模態等核心能力均有著顯著提升。其中,語言理解、數學能力更是已然超過GPT-4 Turbo,而代碼能力達到GPT-4 Turbo的96%,多模態理解能力則達到GPT-4V的91%。

這意味著,國產大模型正在逐漸走出了“不斷追趕GPT-4”的敘事線,在越來越多的技術領域實現了對於行業標桿的超越。

隻是,若想全盤超越GPT-4,除了直面現有不足與缺陷以外,亦需更加開放的姿態,共同推動國內AI產業的技術繁榮。為此,科大訊飛端出了“星火開源-13B”計劃,深度適配國產算力,助力開發者、高校、企業自主研發,從而打通共建第一開發者生態的通路。

另一方面,科大訊飛對於大模型商業化的理解,絕非停留於行業表面,而是將其真正融入了自身的肌理。

縱觀科大訊飛的發展歷程,“語音”始終是其繞不開的烙印,多年以來,科大訊飛在語音識別、語音合成等多個領域,始終保持源頭核心技術創新迭代,並多項斬獲相關國際權威賽事和評測冠軍。

基於此,隨著科技脈絡步入大模型時代,在智能語音領域紮根甚深的科大訊飛,順勢推出了國內首個語音大模型——星火語音大模型。

據悉,星火語音大模型已在數十個主流語種的語音識別效果層面,超過OpenAI Whisper V3,而多語種語音合成方面,星火語音大模型擬人度則已超83%。

從行業維度來看,科大訊飛之所以推出語音大模型,源於對萬物互聯時代湧現出的新需求的洞察。

萬物互聯時代,語音無疑是人機溝通的入口。這意味著,語音大模型將無縫適配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傢居、陪伴機器人等熱門、前沿賽道,實現對現階段產品、業務的重塑,發揮“1 1>2”的效用,從而將人機交互推至新的高度。

而作為老牌智能語音廠商,科大訊飛在此領域沉淀已久,技術領先的同時,亦能將應用成本降至“自來水”的價格,從而更好地擁抱“AI 萬物互聯”時代所帶來的全新機遇。

因此,科大訊飛推出星火語音大模型,絕非“硬蹭”自身的核心賽道,而是一位實幹派玩傢深思熟慮的答案。

大模型,開始落地下潛

無論是打破桎梏,還是技術、產品層面的迭代出新,最終都繞不開商業化層面的真實考核。若技術升級無法換來“真金白銀”,那麼所謂的AIGC浪潮,很可能演變為一場“重復制造輪子”的科技自嗨,導致人力、時間成本的白白投入。

而縱觀千行百業,並非行業端缺乏應用AI的訴求,而是大模型玩傢所提供的能力,同行業真實所需存在著一定的割裂之處。

以教育場景為例,若是打造一款面向小學生英語學習的大模型,那相比大模型參數、大模型技術評分等常規評價維度,詞匯量范圍、語句類型是否超綱,能否嫁接小學英語學習目標,或許才是決定其實際應用效果的關鍵——縱使模型精度極高、響應極快,但若其一味向小學生盲目輸出晦澀的長難句,那顯然也不具備可用性。

而究其本質,大模型商業化應用過程,其實是一個考察玩傢們對行業需求認知、理解的過程。基於此,諸多大模型玩傢,總習慣於埋頭於自身的“一畝三分地”,從而沉淪於“舒適圈”。

全然適應所處環境的商業主體,在遷移至新商業生態的過程中,往往會面臨繁復的挑戰。當下,AI正逐漸成為各行各業須臾不離的存在,而玩傢們若是將路走窄,勢必會限制自身發展空間。

而科大訊飛,顯然參透了這層邏輯——大模型商業化,既要有打靶子的能力,亦要有畫靶子的能力。而科大訊飛過往的企服沉淀,使其能更加精準的洞悉行業需求,做出行業真正適用的大模型。

縱向來看,借由業界領先的大模型能力,科大訊飛在教育硬件、語音賽道的護城河正不斷加深。

數據顯示,科大訊飛AI學習機用戶凈推薦值(NPS)持續保持行業第一,並獲得了2023年天貓&京東雙十一銷售額冠軍;而在星火語音大模型的加持下,訊飛翻譯機亦迎來了交互能力升級,將用戶體驗抬至更高維度。

同時,科大訊飛亦同中國移動達成合作,推出5G新通話商務速記——移動5G用戶無需下載任何App,便可在所有手機上,實現通話內容同步紀要,關鍵事項精準提煉等功能,為大模型賽道的付費邏輯挖掘,提供了另一種視角。

而橫向來看,科大訊飛過往在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城市等多個領域積累甚深。這使其在大模型商業化路途中,更好地深入行業本質,從而端出真正適配不同行業面貌的大模型。

據悉,基於對各垂直行業的理解,科大訊飛已同包括太平洋保險、交通銀行、國傢能源集團、奇瑞汽車等在內的各行業頭部企業建立了深度合作。而這些同頭部企業的合作本身,則有如一個個釘在相關產業鏈中的錨點,推動其在千行百業跑出商業化的正向循環。

歸根結底,AI要想照亮未來,首要任務是點亮當下。縱觀AI賽道數十年的漫長發展歷程,當下的AIGC熱潮無非“驚鴻一瞥”,這場技術與商業化的馬拉松,實際上才剛剛開始。但可以肯定的是,具備自我造血與長線作戰能力的科大訊飛,已然拿到了殺出重圍的船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