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一位「大清官」天天吃水煮白菜,雍正調查後大怒:滿門抄斬

2024年2月20日 16点热度 0人点赞

雍正六年七月的一天早朝,將要退朝的時候,突然有人言道:「皇上,臣有重要的事參奏!」這一來,文武百官全都把目光投向了那個官員,猜想着他要啟奏的事是什麼。

這個官員果然扔出了一個重磅炸彈:「臣要舉報一位朝廷重臣——兩江總督唐文堯!」

此言一出,一片嘩然,唐文堯誰都知道,那是雍正皇帝樹立的廉政的模範,是個大清官。說人家是貪官,這不是給皇上難堪,自討沒趣嗎?

「舉報他什麼?」雍正也有點詫異,他不耐煩地問。

「貪污腐化,生活墮落。」

「怎麼墮落,可有證據?」雍正問。

「皇上,臣經過調查,發現他天天吃清水煮白菜。」

這話一出口,文武百官差點笑出聲來,這說辭也太離譜,白菜是最便宜的東西,根本不是什麼奢侈品。要不大家形容什麼東西便宜的時候,怎麼會說是「白菜價」?

雍正也不以為然地冷哼一聲,覺得這個官員純屬是在胡鬧。他沒好氣地說:「真是莫名其妙,我看你是昨晚喝多了吧。」

「皇上,臣清醒得很。」

「來人,將這個滿嘴醉話的傢伙帶走,讓他醒醒酒。」雍正龍顏大怒,對大內總管說道。說完,雍正板着臉說了句「退朝」。

聽到此言,文武百官紛紛退下朝堂,邊走邊議論上奏的官員。

「活該!」「找死!」「活不耐煩了!」

之後不久,大家很快把這事給忘了,就當它是一個小插曲。

可是,不久之後一個驚人的消息傳來:唐文堯被免去官職,摘掉頂戴,打入大牢,罪名是貪污瀆職。

再後來,更驚人的消息傳來,他被定死罪,秋後問斬。

都說雍正是暴君,但是再暴力也不會因為吃個白菜問斬吧,難道要當官的吃豬食才算清廉?這背後,到底有何隱情?

唐文堯出生在清朝康熙年間,家裡窮得叮當響。母親買不起青菜,整天到垃圾堆里撿白菜幫子吃。

窮則思變,唐文堯看在眼裡,疼在心上,他哭着對母親說:「孩兒今後一定要要好好學習,考取功名,當上大官。」

「孩子,當官干什麼?」

「母親,當官可以讓您老揚眉吐氣,讓您有那麼一天不再吃白菜幫子,吃上最嫩的白菜心。」唐文堯認真地說。不得不說,這孩子的目標很確定很明晰。

家裡沒錢供他上學,他就在私塾外面偷聽老師講課,買不起書本寫字,他就用木棍當筆,在地上寫字。功夫不負有心人,唐文堯刻苦讀書,經過了十年寒窗之後,進京趕考。

康熙五十九年,24歲的唐文堯金榜題名中了進士,一舉成名天下知。

都說寒門出貴子,這話真沒有說假。唐文堯雖然被錄取,但名次不是太靠前,沒有能像張廷玉那樣進入翰林院,而是被分配到下面,當了下令,從七品芝麻官開始做起。

因為來自寒門,唐文堯對底層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對貪官恨之入骨。因此,他在審案的時候公正廉明,不接受當事人一分錢賄賂,對仗勢欺人的有錢人深惡痛絕,冷酷無情,嚴懲不貸。

不光如此,他還體察民情,為老百姓申請救助,幫助父老鄉親發家致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老百姓對他非常感激,敬佩有加。

每到皇上考察官員的時候,老百姓就自發組織簽名,上「萬民表」,告訴皇上,唐文堯愛民如子,清正廉潔,是千里挑一的父母官。

這時候康熙已經去世,雍正登上皇位,看到這樣的萬民表之後,別提多舒坦了。

要知道,歷朝歷代的皇帝都為官員貪污腐敗而頭疼。追求享受才是人性,大家之所以要反復讀書當官,就是為了享受。山東有個官員就直言不諱地說:「千里來當官,就為吃和穿,不為吃喝穿,老子何苦來?」

清朝朝廷財政收入有限,給的薪水並不算太高,而當官的硬性支出卻很難降低,遇到有人行賄的時候,多半還是會動心,誰跟錢有仇?

再說,有時候,貪官並非沒錢才受賄,主要是上癮了,貪得無厭。比如和珅,貪污那麼多,幾輩子都花不完,但還是忍不住。

還有,古代官員晉升機制不科學,考核制度如同虛設,官員再有政績,跟上級搞不好關系也無法得以晉升。在此情況下,官員要升官,必須向上級行賄。

行賄上級時,家裡沒有那麼多錢,不去貪污怎麼行?買官之後,就等於投資了,要想辦法回收,只能繼續貪腐。當了州官還想當京官,還要送禮,不貪污行嗎?

而皇上卻不能容忍貪腐,貪官多了,必然要徇私舞弊,貪贓枉法,冤獄遍地,激起民憤,敲響王朝的覆滅喪鍾。

更有甚者,有的官員貪污的是救災款,扶貧款和修復河道的款,這也會影響王朝的穩定,產生可怕後果。皇帝對這種膽大妄為的貪官往往是零容忍,發明了很多辦法,一方面嚴懲貪官,一方面樹立清官典型。

因此,看到唐文堯廉政愛民的材料之後,雍正大喜,將他樹立為廉政模範。

可是,不久之後,如開篇所說,有人彈劾唐文堯,說他吃水煮白菜。

開始的時候雍正以為上奏的大臣是胡鬧,仔細一分析,他不像是在說胡話,朝堂上誰敢開這種玩笑,豈不是不要命了?

雍正經過細細推敲,感覺這裡面大有問題,總督年薪是不太多,但是朝廷怕他們貪腐,也發放養廉銀,比工資高得多,兩江總督的養廉銀在2萬兩以上,折合人民幣五六百萬。這樣的收入根本不需要吃白菜,吃海鮮大餐也花不完。

事出反常必有妖,吃白菜之舉,肯定是在演戲,在掩蓋些什麼。

雍正何等聰明,很快就想到這一點。

但是,雍正並沒有當面說透,而是當場責罵了那個參奏的大臣,背地裡卻讓人去調查。他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唐文堯有思想准備,對付調查。

負責調查的,是浙江總督李衛,他是雍正的親信,是個能乾的官員。李衛接到聖旨之後,派人明察暗訪,聽到了許多對唐文堯不利的消息,有老百姓說他徇私枉法,製造冤案,只是大家怕他打擊報復,不敢去上訪。

這麼一個貪官,怎麼會頓頓吃水煮白菜?簡直是開玩笑,李衛也不相信,就派人潛入唐文堯的府邸。

他們到廚房一看,大吃一驚,廚師正在滿頭大汗抱着人參、鹿茸和枸杞往大鍋里放。敢情人家的白菜是特製的,用人參燉出來的。

再看唐文堯的家人,根本不吃什麼白菜,吃的是山珍海味。那些白菜無非是道具而已,唐文堯故意讓自己的妻子、兒子端着白菜出去,讓左鄰右舍看,裝裝樣子。看過之後,就回到家中,把白菜往下水道里倒。

很快,李衛將搜集的材料向雍正匯報。

雍正看過材料後非常震驚,隨即命人抄了唐文堯的家裡。結果讓人震驚,唐文堯在銀號里的存銀上百萬,家裡金銀珠寶、古玩玉器堆積如山。光是他的尿壺,就價值連城。

常言道,久在河邊站,哪能不濕鞋?唐文堯這個農民的孩子,開始的時候確實很清廉,立志當個好官。可是他很快發現,當清廉的好官,上級根本不待見,同僚也瞧不起。

不知不覺,他就開始貪污受賄,一發不可收。

因為唐文堯智商高,善於包裝,他貪腐的事一時沒有人發現。

常言道「名利不能雙收」,唐文堯不然,他又要當貪官,又要豎牌坊,把自己包裝成廉政典型。這樣的話一舉兩得,皇上更器重自己,升官更快;樹立為典型之後,別的官員也不敢對他說三道四,反之就是打臉雍正,誰敢啊?

沒有想到,有人不信邪,在朝堂上說他吃白菜,結果東窗事發,唐文堯現出原形,被依法嚴懲,滿門抄斬。

其實清朝的歷史上並沒有唐文堯這個官員, 是編劇在電視劇《李衛當官》中杜撰的。但是在歷史上不乏這樣的官員,他們一方面使勁貪污,一方面把自己包裝成廉政模範。


引用來源:《大清會典》電視劇《李衛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