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毛主席帶話蕭子升望他回國,76年蕭留下遺言:將我骨灰帶回

2024年2月21日 21点热度 0人点赞

「請將我的骨灰帶回老家!」

新中國成立後,蕭子升隨老蔣到了台灣,後去了烏拉圭。毛主席時常與人說道他不加入我黨,實在是可惜。1955年,毛主席更是傳達了自己對蕭子升的期望,希望他能夠回國。然而卻被回絕,經過幾十年的時間,1976年,蕭子升在臨終之際留下了一份遺言。

那麼蕭子升為什麼沒有加入我黨?他與毛主席又是什麼關系?

湘江三友的別離

1894年8月22日,蕭子升出生在湘鄉縣的一個知書達理之家。湘鄉是近代湘軍的發源地,因而有着「自古無湘不成軍,天下湘軍出湘鄉」的贊譽,被譽為軍事重鎮。

湘鄉以其「百里之地薈萃群才,一軍之威維系全局」的風采而聞名,在中國近代史上,湘鄉以一縣之力,征服了數省,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漫漫歷程,湘鄉的光輝成就讓人們津津樂道。

蕭子升的父親蕭岳英是湘鄉有名的教書先生,在當地享有很高的聲譽。與傳統的中國知識分子不同,蕭岳英有着與眾不同的經歷和思想,他曾經留學海外,這在那個年代是非常罕見的。

1907年,蕭岳英來到東山學堂任教,並將蕭子升也帶到了東山。當時的東山學堂是一所新式學堂,蕭子升在這里開始接觸到新學的思想。

或許是受家庭影響,蕭子升從小就顯示出文才和聰慧,父親對他非常器重,並付出了悉心的培養。

在小學讀完後,他成功考入了湖南的一所師范學院。在這所學院中,他得到了充分的施展空間,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和創作能力。

在求學期間,他專注於詩文和文章的創作,並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並積極參加學院組織的各類比賽和展覽活動,並通常能夠獲得良好的成績和評價。他在這些活動中展示的作品,往往充滿獨特的思想和精湛的藝術表達,引起了師生們的廣泛關注。

蕭子升與毛主席都是湘江的才子,並且都是楊昌濟先生的得意學生。楊昌濟先生是他們的恩師,教出了三位高徒:毛主席、蔡和森和蕭子升。他們三人都博學多識,才華出眾,被譽為「湘江三友」。在這三人中,最初毛主席是最看好蕭子升的,但後來他對蕭子升的評價卻改變了。

在當時,蔡和森、蕭子升和毛主席都是新民學會的重要成員,可以說他們幾個人撐起了新民學會。同時,蔡和森和蕭子升與毛主席關系密切,毛主席最看好的人就是他們兩個之一。原因是他們有着共同的理想,即盡自己作為一個普通人的責任,幫助拯救國家和人民。

1919年3月17日,碼頭邊,一艘搭載着數十名學生的郵輪即將起航。在登船的學生中,湖南籍的學生最多,有43人,其中就包括蔡和森和蕭子升。為了組織湖南學生的法國留學工學活動,毛主席特地從北京趕到上海為他們送行。這次分別,將是多年的離別。

分岐道路

1921年夏,毛主席和蕭子升再次相聚在新民學會的會議上,這次相遇卻揭示出了兩人截然不同的政治取向和理想追求。毛主席在五四運動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成為了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懷揣着救國救民的理想,卻採取科學的態度去實現。

相對而言,蕭子升在法國留學兩年後,雖然懷有救國救民的熱情,但卻是盲目的、缺乏目標的,甚至傾向於暴力的無政府主義者。兩位曾經志同道合的朋友因為思想觀念的差異開始發生激烈的分歧,導致新民學會最終解散。

毛主席通過兩次致信蔡和森詳細闡述了他不同意蕭子升主張的理由。他指出,現在世界上教育的資金、人員和機構都受資本家控制,教育體系已經被資本主義化,無法通過這種教育體系使資本家信服共產主義

他接着表示贊同蔡和森的主張,認為俄式革命已經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在毛主席看來,改造中國需要摒棄傳統思維,尋找新的道路。

隨後,蕭子升回到長沙,與毛主席在文化書社展開激烈爭辯,但結果都以不歡而散告終。據新民學會會員陳啟民回憶,毛主席在辯論中指責蕭子升的思想盲目,態度強硬。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毛主席漸漸體諒了蕭子升,盡管兩人意識形態存在巨大差異,毛主席仍然保持着對蕭子升的尊重。在毛主席准備赴上海參加中共一大的時候,因為身上的積蓄已經用盡,沒有錢買船票,而許多同志也面臨同樣的困境。

幸運的是,新民學會會員熊瑾玎提供了資金支持,使他們得以前往上海,為後來黨的活動提供了一部分經費。

6月29日的傍晚,毛主席登上前往上海的火輪,與何叔衡一同動身,卻偶遇了正在上船的蕭子升,兩人不得不共處一個艙室。這種無奈的相遇,昭示着兩位昔日好友之間因着不同的政治信仰而產生的裂痕。

據其的回憶,那個夜晚他與毛主席在火輪上長談直至天明。毛主席在談話中勸說他加入我黨,並表示只要全力以赴,30至40年的時間就足以改變中國的命運。盡管兩人在政治理念和方法上存在明顯分歧,但毛主席對待蕭子升仍然展現出寬容與尊重。毛主席希望蕭子升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即使他們選擇了截然不同的方向。

兩位曾經志同道合的革命者,因為政治信仰的分歧漸行漸遠,這次相遇也讓他們深切感受到相互間的隔閡。然而,毛主席對待蕭子升的寬容和開放,以及他對中國革命的信心,最終促成了我黨的成立以及後來中國的變革。

友誼滄桑

九一八事變之後,蔣介石政府計劃將故宮博物院南遷,卻在這一過程中發生了一起令人痛恨的倒賣文物案件。

令毛主席始料未及的是,他視為知己的蕭子升竟然被牽涉其中,讓毛主席感到深深的失望和痛心。毛主席從未想過自己的好友會墮落到這種地步,因此毛主席再也不願將他視為好友。

直到1949年解放戰爭全面勝利,蕭子升隨蔣介石撤退至台灣。新中國成立後不久,毛主席在了解真相後解開了一個大謎團。原來當年的文物案,實際上是被有心之人設計的,他並沒有參與到當中。在經歷了十多年的冤屈之後,終於得到了當初的好友的幫助洗清罪名。毛主席開始重新提起他時,對他未加入我黨感到惋惜。

1955年,毛主席傳達了對蕭子升的希望,希望他能夠回國,但遭到了拒絕。蕭子升便隨後一直在烏拉圭,與毛主席的聯系逐漸消失。整整21年後,毛主席去世,讓遠在烏拉圭的蕭子升備感痛心。僅僅兩個月後,蕭子升也在烏拉圭離世,蕭子升在臨終之際留下了一份遺言,希望能夠將自己的骨灰帶回去。

結尾:這份遺言凝聚了他對祖國的深深眷戀和對毛主席的敬仰之情。盡管蕭子升沒有加入我黨,但他與毛主席是曾經的好友和革命戰友,他們共同經歷過湘江三友的友情與別離。他們之間的政治分歧並沒有破壞他們之間的深厚情誼,毛主席始終對蕭子升保持着寬容和尊重。蕭子升的選擇雖然與毛主席的道路不同,但他在自己的領域裡也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的一生見證了中國的變革和歷史的進程,他的遺言也將他的骨灰帶回祖國,見證了他對祖國的深深眷戀和對中國革命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