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常年攜帶的中成藥,可補脾胃祛痰濕~

2024年2月21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一個人的身體好不好,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你是否吃得下,睡得着」。

人的脾胃是相互聯系的,胃為六腑之一,為表,脾為五髒之一,為里。人身體的許多方面都與脾胃有關。脾主肉,面黃肌瘦、疲乏無勁與脾有關。脾統血,有出血方面的毛病,在止血的同時必須健脾。脾主思,用腦太過,飯不思、臥不眠,也須補脾


有人脾胃不好,一吃飯就會感受到肚子發脹,飯剛吃過就想上廁所,吃點東西肚裡像有股氣,噯氣腸鳴,這股氣能噯出來還好過一點,噯不出來,脹在那裡才真叫難受。大便溏稀,有的前干後稀,或者秘便。有時一吃涼的東西,立馬肚痛,這些都是脾虛的表現。


保養脾胃平時就得注意,有人沒有這個意識,早晨起來,一杯涼水。每次外出吃自助餐,常見有人要吃很多的西瓜,這些都是傷脾陽的做法。早晨屬陽氣升發時刻,此時吃寒涼食品最傷人的脾陽,日久會引起脾胃寒涼。


如果有這種情況,有一種中成藥叫香砂六君丸,很是對症。


許多年來我對香砂六君丸有點偏愛,家中放着,出差帶着,時不時地用着,效果當然就不用說了。


記得早幾年我去四川宜賓,那裡有個蜀南竹海,每天吃的都是竹子食品,幾天下來,有人就感受到脾胃虛寒,我帶的香砂六君丸此時就派上了用場。


古代有一治療脾胃氣虛證的基礎方,叫四君子湯,由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四味藥組成的古方劑,主治脾胃氣虛。


四君子湯是從《傷寒論》中的「理中丸」脫胎,把原方中秉性燥烈的乾薑去掉,換成了性質平和的茯苓,由驅除大寒變成溫補中氣。



方中只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四味,不熱不燥,適度施力,從了「君子致中和」的古意。方以人參益氣,扶中養胃;白術健脾燥濕,助運化;茯苓滲濕利水,甘草調和藥性,全方既可補氣,又可健脾去濕。一般脾土虛弱之人皆可選用。


這四味藥的用處真是大了去了,後世衍化出眾多補脾益氣方劑。許多的補藥,醫生開的方子都能見到此四味藥的影子。


如果脾虛日久,就會很容易導致痰濕等病理產物,於是後人加上陳皮、半夏組成六君子湯,在益氣健脾基礎上,增加了和胃化痰的功能。


香砂六君丸由六君子湯加木香砂仁組成。再增加了理氣暢中等功能。


香砂六君丸完整組方是木香、砂仁、炒黨參炒白術、茯苓、 炙甘草、 炒陳皮、制半夏,再加上生薑、棗子。除補氣兼有開滯健脾之功。適用於脾胃氣虛而兼積滯,胸脅痞悶,腹脘脹痛,不思飲食,嘔吐腹瀉,腸嗚腹痛等症。


臨床的適用性很廣泛,大部分用於一些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胃腸功能紊亂所導致的相關病症。


脾胃位於人的中心,脾五行屬土,故古人把補脾胃也叫補中,或叫補脾土。



在古人的方中常見人參,人參為補氣上品古方中的人參是否與現今的人參相同,醫藥學界一直有不同的觀點。有學者認為漢代時,如今的上黨地區就產人參。


有的認為那時的人參就是如今的黨參。在時今的藥中一般都用黨參代替人參,價格便宜,補脾氣的效果也很好。


如今人喜歡吃補品,其實很多補品都有些滋膩,常吃了會感到胃不舒服,有一味中成藥叫六味地黃丸,是清熱補腎陰的名方,自宋代錢乙創立以來,可謂是使用最多的了,常吃的人很多,六味地黃丸確是補腎陰的好藥,但它有一個缺點,因內有一味熟地黃,比較滋膩,時間吃久了會影響脾胃的運化。如果能配吃一點香砂六君丸,就能避免。


痰濕體質的人在進補之前也要先吃上一段時間的香砂六君丸,或者配吃一點香砂六君丸,既能芳香醒脾,又能補足脾氣,還能增強脾胃對黏膩物質的消化吸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