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三為「凶日」,提醒:1不拜、2不鬧、3不破,老規矩要了解

2024年2月21日 25点热度 0人点赞

正月十三,雖說是春節接近尾聲的日子,但在傳統民俗中,這一天比較特殊,是「楊公忌」的首日,被古人視為「凶日」,也是諸事不宜的日子。俗話說,「神仙留下十三日,舉動須防多損失」,正月十三就屬於這「十三日」中的第一日。

關於上述說法,在我國大型歷史叢書《四庫全書》中,就有所記載,裡面有專門提到「楊公忌」這個詞條,並且做出了解釋,「世俗多畏楊公忌,通書亦多載之」。楊公忌,也叫楊公十三忌,具體的日子是從正月十三開始,每月遞退2日,一年之中總共有13日。

古時候,每逢正月十三,人們都會格外小心,對於各種老規矩,是相當的謹慎,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平安度過,避免犯了忌諱。從現代人的角度出發,我們不妨回到古人的視角,去了解這些民俗文化,看看都有哪些說法。

正月十三:古人眼中的「毒日」

關於「楊公忌」舊俗的具體由來,民間流傳着多種說法,其中一種流傳較廣的說法,和我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軍事家族楊家將有關。

相傳在北宋時期,宋太宗前往北國會談時,中了埋伏,楊家將為此保駕北征,結果在一番激戰後,損失慘重,除了楊六郎,其餘楊家將幾乎都戰死在沙場上,這一天剛好是正月十三。

人們為了紀念楊家將保家衛國、忠肝義膽的精神,號召後人向其學習,便將這一天定為楊公忌日,之後的每個月都有一天是楊公忌日,加起來一共有13天,就統稱為「楊公十三忌」。舊俗中認為,在楊公忌日裡,特別是楊家將戰亡的正月十三,盡量不做大事,以此來追思這群愛國英雄們。

1不拜

春節期間,拜年是最為普遍的年俗活動,一般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是正常的拜年時間。但受到時間、地域等不可控因素的影響,正月十五之前拜年,都是符合習俗規矩的,只是正月初六到正月十五的拜年,被稱作「拜晚年」。

按照舊俗中的說法,拜晚年時,要盡量避開正月十三這個日子,不然容易冒犯別人家,引來是非。這跟民間信仰中的楊公忌日有關,《四庫全書》中也有相關記載,「(楊公忌)謂其日不宜出行,舉事犯之不利」。從現實角度理解,自己不忌諱不代表別人不忌諱,萬一去拜年的人家介意這一點,就可能影響到人際關系的和諧。因此,錯開這一天拜年也是可以接受的。

2不鬧

從古至今,結婚嫁娶都是人生中的大事,古人還將「洞房花燭夜」評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提到楊公忌的規矩講究,民謠中有提到,「(楊公忌)婚姻嫁娶亦非宜,不得到頭終不吉」。由此看出,這一天並非舊俗中婚嫁的好日子,正月十三2不鬧,指的是不鬧洞房,換句話說就是不宜婚嫁。從現實角度理解,楊公忌的最初由來,是為了紀念愛國將領楊老令公一家,在英雄的「忌日」里辦喜事,從情感角度出發,的確不太合適。

3不破

和楊公忌相關的民謠中,有這麼一句,「一切起造與興工,不遭火盜定遭凶」,結尾還特別強調,「得知廣普傳與人,子孫昌盛皆陰鷙」。這裡面提到的「起造與興工」,指的就是破土建造房屋。舊俗中認為,蓋房子要挑個良辰吉日開始,正月十三是楊公忌的第一日,選擇在這一天破土不太合適。從現實角度理解,不出十五都是年,過年期間破土興工,不容易請到工人,此外這個時候天氣比較冷,打的地基不太牢固。這麼說來,正月十三3不破,也是能理解的。

上面提到的正月十三,「1不拜、2不鬧、3不破」,和民間信仰中的「楊公忌」有關,建議大家做個了解,即使自己不講究,也盡量不要犯了別人的忌諱。既然「楊公忌」的起源,是為了紀念愛國模範楊家將,發心是美好的,就值得我們多幾分理解和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