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心沙大橋橋面被空載集裝箱船隻撞斷,橋面結構怎麼這麼弱?

2024年2月22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1、引言

今天凌晨(2月22日05時30分左右),一艘集裝箱船空載從佛山南海開往廣州南沙途中,航經洪奇瀝水道時觸碰瀝心沙大橋橋墩,導致瀝心沙大橋橋面斷裂。傷亡情況暫時未知,但是根據媒體報道,有車輛(疑似一公交車)落水。事故原因也正在調查中。

央視新聞現場畫面

從央視新聞的現場畫面可以看到,橋面是「整段」掉落,端口顯得有點「整齊」。當我們一眼看到這個畫面時,首先想到的是不是這個船隻超高了,由此把橋面撞斷。央視最早的報道中,只是通報了這個撞斷,但是並沒有更多的關於如何撞斷、撞到哪裡的消息。

央視新聞最早的報道

從畫面來看,這艘船隻似乎並未超高,(更准確的信息,以官方調查為准)。即便是空載,船隻吃水線較淺,在過橋時應該心中有數。後續的媒體報道是撞到了橋墩。從畫面上也能看到,中間的橋墩明顯發生了傾斜。

中間的橋墩歪了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撞的是橋墩,橋墩沒倒塌,橋面卻發生了斷裂?是橋墩太結實了,還是橋面太弱了?這樣的橋面,我們能放心使用嗎?

2、橋的結構與受力

這座瀝心沙大橋結構較為簡單,它不像那些大跨度的橋梁,需要利用拉索等柔性結構。其總長約780m,河寬約370m。整座橋梁採用的是較為傳統的橋墩 橋面結構。簡單來說,橋墩就類似一個立柱,而橋面則是橫梁。

瀝心沙大橋長度

橋墩橋面結構如下,橋墩豎立,主要承受橋面傳過來的載荷,包括橋面自重和車流載荷,這類載荷均是向下的力,橋墩主要用於承壓。橫梁橫臥於橋墩之上,主要用於承受車流載荷,同樣它的主要受力也是向下的,垂直於橋面,橋面主要用於承彎

橋墩橋面示意圖

仔細觀察這座橋,我們會發現橋墩明顯不一樣,橋面的厚度也明顯不一樣。顯然,尺寸越大的地方越結實。但實際上,大尺寸的橋墩是21年加固後的結果。為了滿足通航的要求,部分區域的跨距較大,跨距的加大,增加了橋面的彎曲載荷和橋墩的壓縮載荷,因此橋面的一段厚度增加了,底下的橋墩(雖然被防撞擋住了)尺寸理論上也比普通橋墩更大一些。

主次橋墩與厚薄橋面

從外形上看,整個橋面似乎應該是一個整體。然而,無論是理論上,還是現實上,整體橋面都不可能。理論上,長長的橋面需經歷春夏秋冬,溫度的變化會引發橋面的熱脹冷縮,橋面伸縮縫是必須要考慮的存在。實際施工也不可能整體上現澆築700多米的路段。通過熱脹冷縮的計算,在設計的范圍之內,基本上可以確定每一段的長度。

橋面的簡化模型

橋面與橋墩的連接,很多同學會認為是完全固定的,但其實並不是。由於橋面的受力特性,如果將橋面與橋墩完全固定死,不允許一點點的相對位移,一方面由於熱證冷縮會給橋墩帶來額外側向力,另一方面橋面的厚度將會大大增加。所以,實際的橋面與橋墩的連接是鉸鏈(簡化力學模型):一側固定鉸鏈,另一側滑動鉸鏈。這樣,橋面就是一個簡支梁。

3、事故破壞分析

橋墩建造完成之後,橋面分段施工安裝。在安裝的過程中,橋墩與橋面的連接處,就採用一側固定鉸鏈,一側滑動鉸鏈的形式。對於一些普通的橋梁,橋面的兩側甚至都無需任何輔助的連接件,採用直接放置的形式,依靠橋面重力和兩者間的摩擦力來固定橋面和橋墩

橋墩橋面連接

正是這種橋墩、橋面連接方式,導致事故大橋斷面相對平整。大船撞到普通橋墩後,普通橋墩發生傾斜。由於橋面與普通橋墩是直接放置,並未鎖定,橋墩的傾斜相對容易,橋墩頂部在摩擦力作用下發生滑移。當滑出這個施工段時,路面失去支撐,僅靠鋼筋、纜索無法維持,在重力作用下就發生了整段塌陷。主橋墩右側的懸空段,則由於固定鉸鏈和左側橋面的約束,保持了「懸臂梁」的姿態。

4、橋墩的防撞

瀝心沙大橋前幾年經歷了的維修和加固。維修的是橋段箱梁,加固的是橋墩防撞。橋墩的加固中,僅對瀝心沙大橋通航孔橋墩(16#、17#、18#、19#橋墩)加裝附着式防撞設施,並非全部橋墩都做了加固措施。事故發生的撞擊處,正是未加固的普通橋墩。

維修加固歷史

橋墩最怕的就是側向力。雖然橋墩底部有地基來約束橋墩,但是直接受撞,肯定或多或少會發生傾斜。通航段的主橋墩,加裝防撞裝置後,防撞性能得到了明顯的提升。這里的防撞裝置,其實並非讓原橋墩堅不可摧,而是通過防撞裝置在被撞後的破壞變形來吸收撞擊能量,就像汽車的防撞梁一樣。通過犧牲防撞裝置來保護原始橋墩。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前提下(撞擊能量在設計范圍之內),保護效果良好。

防撞的學術研究

5、總結

船隻撞到了普通橋墩,使之發生傾斜,其上的路面失去支撐在自重作用下發生坍塌。於是導致了這種相對「平整」的斷面。至於為何發生碰撞,橋墩、橋面質量究竟如何,需要等待官方正式的調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