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風靡全國,如今被打入「冷宮」,驢肉火燒為何突然不火了?

2024年2月22日 16点热度 0人点赞

筋道酥脆的驢肉火燒是許多美食發燒友的心頭愛,使得驢肉火燒逐漸成為一個地方的經典小吃標識,也促進了驢肉火燒走上全國化的道路。吃過驢肉火燒的人都說好!那麼,為什麼現在很少再看到驢肉火燒風頭無兩的盛景了呢?

何為驢肉火燒?

驢肉火燒原本是起源於華北地區的傳統小吃,很多冀中平原人都是吃着驢肉火燒長大的。因此,驢肉火燒不僅是一道美食,更承載了鄉人對於故土的情懷。現在如果想要吃正宗傳統的驢肉火燒,要到河北保定、滄州等地才能吃到。

驢肉火燒這道小吃中,正宗驢肉必不可少,只有正宗、適齡的驢肉才能鹵出濃香筋道的肉段,這也是驢肉火燒中一絕的地方。精選過的驢肉加入沸水中進行充分的煮沸,然後調制秘制的醬料,同時准備酥脆的火燒,等到驢肉香味一出,就將調配的驢肉夾入同樣噴香的火燒中,以供食客。

驢肉:小眾又營養

提起美食,我國每個地方都能單拎出一項典型代表,比如武漢熱乾麵湖南臭豆腐天津煎餅果子但是這些經典小吃大多採用常見的食材,像驢肉火燒這類典型的中原美食,採用驢肉作為食材,屬於比較小眾的。

在我國,比較尋常的肉類有豬肉、雞肉、魚肉,用驢肉作為小吃原料的較為少見。這主要是因為「就地取材」以及驢肉價值高的原因。平原溝壑,適合驢的生長,因此人們就將驢這種生物作為當地小吃的原材料,促就了驢肉火燒的誕生。

另一方面,驢肉的營養價值十分高。據說,每100克驢肉含蛋白質27克,其蛋白質含量比尋常肉類都要高,總體來說屬於高蛋白、低脂肪食材。同時,驢肉還能起到補鐵、補磷的作用。

除了驢肉,驢身上的其他地方的都是寶。比如驢鞭、驢皮、蹄筋。在《本草綱目》中記載,驢鞭具有生精提神的作用,驢皮、蹄筋均有不同程度的補血補氣、美顏潤膚的作用。

其實,關於人們喜歡吃驢肉還有那麼一段趣聞。當年,李景隆朱棣鏖戰在白溝河一帶,兵敗至徐水漕河鎮,糧食不濟,為了大部隊能夠繼續行軍,只好殺馬充飢。士兵打聽到當地百姓有吃驢肉的習俗,於是報告給李景隆。當時的馬用處大、價格高,尤其是戰馬十分緊缺

李景隆在衡量之下,採用了烹驢、養驢食用的糧食補給方式。沒想到,當地老百姓對於這種接地氣的美食製作尤為擅長,慣用熱騰騰的火燒,夾入秘制的驢肉,逐漸形成軍民都喜愛的驢肉火燒。

翻開歷史書,可以清楚地看到驢肉火燒源於建文二年,發展至今,已有非常深厚的群眾基礎。而古法相較於驢肉火燒的現代製法而言,更為紛繁復雜,光是配料就多達20多種調料。

曾經火爆一時的驢肉火燒究竟有多好吃?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驢肉火燒的火爆程度,那麼用「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這句話最為恰當。在時人的眼中,驢肉的地位就相當於龍肉一般,雖說帶有夸張的說法,但是也佐證來驢肉火燒究竟有多受歡迎。

根據主流的說法,經典的驢肉火燒來源於河北保定以及河北河間,又由於地方不同,在製法和口味上具有不同的差異。有人問,驢肉火燒究竟有什麼門道,才會讓人那麼追捧。

這主要在於「匠心製造」,無論是驢肉的選取還是火燒的烘烤都要求經驗老到、技藝精湛。很多人食客認為,驢肉火燒雖說是用驢肉製作的,但是吃起來一點都不感到干、硬,反而是入口即化、唇齒留香。

這主要是因為,驢肉火燒中所採用的驢肉,通常來自驢的面部,這部分的驢肉最為柔軟鮮美,因此尤為適合拿來鹵制。除此之外,這「火燒」二字可不是白叫的。

死面烙熟之後,再將其烘烤至外焦里嫩,香味溢出。烘烤過程中的火候尤其需要注意把控,否則就容易烘過熟,成乾巴巴的面餅了。濃香的驢肉加上酥脆的火燒,在熱氣蒸騰中互相融合,其味堪稱一絕。

驢肉火燒被打入「冷宮」的原因

為什麼驢肉火燒如此出名,如今卻被打入冷宮呢?主要原因大致有三點。

一是驢肉火燒走出河北,各地開花之後,製法和口味沒能保持跟本土的驢肉火燒一般正宗。驢肉火燒原本就是因為其口味醇香,又酥又軟而被人喜愛的。而今,人們擅自對驢肉火燒的製法和工序改動甚多,導致做出來的口味不地道,甚至是不好吃,成為驢肉火燒沒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出走」的驢肉火燒價格虛高。據了解,想要經營一家驢肉火燒小鋪,培訓費用、鋪面費用,人工成本以及食材成本都各項開支只增不減。店家為了在短時間內賺回成本,只能在驢肉火燒的價格上下手。一邊打着正宗驢肉火燒的旗幟,一邊收取高昂的費用,自然令想要嘗鮮的顧客望而卻步。

三是驢肉火燒的核心「驢肉」選材不精良的原因。驢面部肉貴又少,確實驢肉火燒中的「靈魂」所在。

一些商家為了降低成本,賺取更高的利潤,在食材選取方面並沒有那麼重視,採用成本較低但肉質老陳的驢肉、亦或者合成肉類代替。可想而知,這些食材製作出來的驢肉火燒口味好不到哪裡去,商家賣了個噱頭,而食客吃了個「寂寞」罷了。

從全國的角度來看,驢肉火燒的勢頭已經銳減。但對於經驗老道的食客來說,想要吃正宗的驢肉火燒,就一定要到河北去。在吃慣了驢肉火燒長大的人們而言,這道歷史悠久的經典小吃,代表了地方飲食特色,永遠不會沒落,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