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她早已去世,搶救11天難敵病魔,91歲老母親坐輪椅為其送終

2024年2月22日 21点热度 0人点赞

前言:

遇上這樣一個家,還要安心去死嗎?

生在這樣一個家庭,會不會讓一個人感到窒息和絕望?長長的歲月里,在滿目瘡痍的天空下,她低着頭,一顆心如同被人挖空重塑,再也找不到一絲生機。

那天,她倒下了,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而在追思會上,她的親人們為了遺產大打出手,痛哭流涕的老母親卻只能坐在輪椅上無助地看着這一切。

當她終於閉上雙眼,里里外外,恐怕都鬆了一口氣吧。

重男輕女思想深植心中,女兒從出生就失去父母關愛

1966年農歷三月初三,台灣南投縣一個簡陋的泥土房裡,傳來了嬰兒的第一聲啼哭。

這就是孟庭麗的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刻。

父親孟某是這個家中的主心骨,母親楊某是典型的家庭主婦。

兩人都沒有受過多少教育,見多識廣的視野非常狹隘。

一看新生嬰兒的性別是女孩,夫婦兩人臉色頓時陰沉下來。

根據過去的經驗,首胎如果是女孩,接下來生育的可能性會大打折扣。

他們本就盤纏不多,這下更是雪上加霜。

但轉念一想,既然女兒將來要嫁人,養兒防老才是王道,於是兩人默契地選擇繼續生育。

孟某隨意給女兒取名「孟祥麗」,並沒有過多在意,畢竟在他們看來,女兒終將嫁人別姓,取什麼名字都與自己無關。


楊某生完女兒後並未過多休息,很快又投入了生育戰場。

見夫婦二人這副模樣,周圍親戚鄰里都搖頭感嘆這對夫妻實在知足常樂,沒城府沒心機的很。

然而他們哪裡知道,這只是這對父母極其保守落後的生育觀念使然。

一家五口住在簡陋的泥屋裡,父母卻整日盼望多生幾個兒子,他們深信多子多孫就是多福多壽。

對女兒的存在,他們似乎習以為常,並沒有過多期盼。


兩年後,孟祥麗有了一個妹妹;五年後,家中又添了兩個弟弟。

一家七口口中的「七口之家」,在父母心中卻只有五個人。

妹妹和弟弟們才是他們心目中的掌上明珠。

楊某將全部的愛都給了幼小的孩子們,女兒孟祥麗自小就承擔起照顧妹妹的責任,頂着「老大」的帽子,頗有些不像話。

那時台灣正值經濟蓬勃發展,物資短缺的日子已一去不返。

然而,孟家的生活還停留在幾十年前。


他們仍靠着種田和打短工維持溫飽,兒女們上學的費用也是心裡牽掛的大事。

為了多掙點錢養家糊口,父母一次次灌輸着「女兒要自食其力」的觀念給還在讀小學的孟祥麗。

13歲就外出打工,被父母視為搖錢樹

初中畢業那年,孟祥麗只有13歲。

按理說,她這個年齡應該無憂無慮地享受着青春美好的時光。

然而她的命運,卻被家人毫不留情地安排好了——沒有升學,直接外出打工掙錢養家!


孟祥麗並不怨天尤人,甚至默認了父母的決定。

畢竟,家中五張小嘴需要吃飯,兩個弟弟也要上學。

她這個當大姐的,理應扛起這個擔子不是嗎?

就這樣,剛步入少女的孟祥麗開始了衣食住行沒一個着落的外出打工生活。

父母沒有給她留一點生活費,也沒有關心她的死活。

她只能住在簡陋的工棚里,與其他打工妹一起過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好在,她文靜內斂、處事低調,沒受到太大欺負,也就這樣混日子般挨了一年又一年。

工錢,她幾乎全部分給了家裡。

留下一小部分給自己維持溫飽就心滿意足。

她只要想到,自己掙來的錢,讓弟弟妹妹穿得暖和些,吃得飽些,心裡就有了底氣和動力。

父母雖然冷眼旁觀,卻也變相默認了她這個養家的工具人身份——家裡要飯吃靠她,要錢花也靠她。

好在,父母還算「仁慈」,在孟祥麗17歲那年,終於「允許」她回家念高中。


於是她重新拾起了書包,開始了正常學生的學習生活。

只是她與同學之間的鴻溝,已經無法彌合。

那些無憂無慮的女生們談論着流行服飾、偶像八卦,她卻像一個老太婆似的,唯唯諾諾地度日。

她手上的繭子,落在同學們眼裡,無聲訴說着她不為人知的艱辛命運。

匆匆當上「白領」,淪為家人榨取血汗的對象

高中畢業,孟祥麗依然沒有升學的機會。

她也默默放棄了妄想,只想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好更心無旁騖地養家糊口。

父母強烈要求她去學一技之長,她遂進入了一所醫護專科學校,學習了三年護理專業,終於在22歲那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正式成為白領階層。

本該是人生轉折點的22歲,對孟祥麗而言,卻只是另一個開始。

她依然我行我素,父母也默認她就是家裡的搖錢樹,該給的要給,該養的要養,一分也不讓水。

面對家人的種種無理取鬧,孟祥麗從不抱怨,只是默默承擔。

其實,她內心也曾羨慕和埋怨過。


特別是每每見到鮮艷奪目的異性,她也會忍不住設想,若是自己從小生在一個普通家庭,是不是也可以像其他女孩子一樣擁有屬於自己的浪漫和幸福。

然而這些妄想,都在父母給她下達新的命令時煙消雲散。

父母逼迫她利用自己的美貌兒體型,去參加選美比賽或者當平面模特。

一來可以賺更多錢,二來也許還能通過任何關系進入演藝圈成為大明星!對金錢和虛榮的渴望讓父母眼冒綠光。

孟祥麗也只得從命。


進入演藝圈,26年奔波再無自我

好在,孟祥麗的確擁有極富特色的外貌。

1992年,在她26歲那年,一次廣告模特比賽中,她脫穎而出,成功與知名品牌簽約,成為一名專業模特。

此後,她經常出現在各類雜志封面和平面廣告中,漸漸在模特界小有名氣。

1993年,27歲的孟祥麗在一個郊區拍攝平面照之餘,被一位電視台製片人相中。

對方大為贊嘆她的儀態舉止和演技,力勸她放棄模特轉行當演員。


其實,孟祥麗內心並沒有太大抱負,她不過是為了多賺錢養家而已。

但父母卻興奮異常,再三強調她務必要抓住機會進軍影視圈,說不定將來就是童話般的人生大逆轉呢!

於是,孟祥麗開始了為期26年的演藝之路。

那一年,她以本名「孟祥麗」在台灣民視首播的警匪劇《中華警花》中飾演女警一角。

盡管只是一個龍套角色,卻因為當時台灣影視製作還相對簡陋,孟祥麗的外型條件和表演還是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華警花》的成功,讓孟祥麗逐漸在影視圈站穩了腳跟。

從此以後,只要有合適的角色,製片人們都會想到她。

累積幾部戲作品後,孟祥麗將自己的藝名改為了「孟庭麗」,希望藉此團隊一個嶄新的自己。

然而,從內心到現實,她都還是那個被家人壓榨辛勞的影視女工。

起初的幾年,孟庭麗還時不時會在片場偷偷落幾滴眼淚。

她會在無數個輾轉反側的夜晚裡想念着家鄉,想念着那片簡陋的田野、泥土房。


然而家人的冷漠使她再也回不去,他們只會在月底時寄來一紙賬單,顯示着多麼誠懇地「關心」她工作的進展。

漸漸地,孟庭麗麻木了。

她習慣了只睡三五個小時,在片場如轉絲輪般辛勞;她習慣了推掉所有的應酬,選擇把時間留給工作;她習慣了游離在圈內人們的聚會之外,一個人獨自面對深夜和黎明......

她多希望有人可以傾訴,哪怕只是默默陪伴,給她一點溫暖和安慰;但是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人在乎她真正的感受。


離世多年仍被爭論,其實她早已千瘡百孔

2016年,孟庭麗在拍攝現場突發腦溢血,經過十多天的搶救無效,以50歲之齡離開了人世。

她生前簽署過器官捐獻書,最終通過手術成功捐出了身體的多個髒器,幫助了8位器官衰竭的病人獲得新生。

然而,就在她的葬禮現場,幾名兄弟姐妹卻為了她所剩無幾的遺產大打出手。

其中一個弟弟高喊着「我不信她只有這麼點錢」,震驚全場。

這一幕成為了台灣娛樂新聞界傳播最廣的段子之一,人們議論紛紛中,大多數人直言這是天打雷劈報應。


其實,我們又何嘗明白呢?

從小到大,孟庭麗都在為一個黑洞般的家庭拚命輸血。

她沒有童年,沒有學業,沒有感情,甚至沒有基本的自我。

她的存在,就像一個提款機,一輩子任由家人不斷向其取錢。

在她生命最後時刻,在她滿身瘡痍之時,再沒有人為她停下腳步,給她一個擁抱。

孟庭麗,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女子,擁有一個普通女人所有的夢想和需求;只是她命不好,走上了一條邊緣化的道路。

在那條路上,她遭遇了太多暴風雨,以至於理想漸漸坍塌殆盡。

當她終於不堪重負離開時,她空盪盪的一生,只能任人唾棄和評判。

其實,我們沒有資格評判她。

在那樣特殊的家庭環境下成長,她本可以選擇斷絕關系,過自己的生活;可她到最後,還是願意一力承擔。

這其中,不知道有多少我們無法想象的無奈。


結語:

人間相遇,本就是一場緣分。

願得一人心,便是世上最幸福的事情。

太多人渴望得到關懷,得到理解,得到包容。

然而這個世界上,終究還是理想主義者太少;太多人過着表面光鮮亮麗的生活,內心卻早已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