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民-順應民心

2024年2月23日 19点热度 0人点赞

我倒覺得,用愛民如子更貼切。

古代,雖然有各種文痞對君王統治進行歌功頌德的吹捧,同時拿出和訂立忠君、愛君、順君的思想以確保君王的統治地位不容動搖。而真正的明君卻一定會順應民心、愛民如子。他們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既然老天給予了他君王的至高地位和無上權力,沒有了「民」,他們的一切只是虛無。《呂氏春秋》就順民之說提出幾個事例,目的是讓秦王能在「義兵」基礎上,更加體恤民意,愛護民生,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大秦王朝的常勝不敗!

商湯滅夏之後,遭遇五年大旱,天下顆粒無收。湯痛心疾首,剪掉頭發,自拶手指,用身體做犧牲,來向上天祈福:「所有罪都是我一人之過,與萬民無干,請上天懲罰我一人!」之後天降甘霖,百姓脫離水火!

周文王在岐山侍奉紂王,盡心盡力,比子孫還要盡職,深得紂王喜愛。紂王賜他「西伯」稱號,並賞地千里。文王卻請求紂王收回封賞,只要廢除「炮烙之刑」便是他最大恩賜。從此處便可知曉文王的仁義與愛民,八百年大周基業是早已註定的!

越王勾踐被夫差打敗,只留下一條性命而苟且。便立志與民同甘共苦,以換得民心。自此,與百姓同耕作,「身不安於枕席,口不食美味,眼不着美色,耳不進靡靡之音。」三年臥薪嘗膽,內親群臣,下養百姓:有美味不夠分,自己不吃讓給別人;有美酒便與百姓同飲;吃自己種的糧食,穿媳婦織的粗布衣。味禁珍,衣禁襲,色禁貳。每天都讓手下拉着糧食在大街上走,見到有孤寡貧困老人,以及重病、殘疾、羸弱婦孺便饋贈糧食。他的行為深得百姓擁戴,大臣們紛紛找他表示忠心。勾踐對大臣們講:我只想讓大家同我一起,與吳國決一高低,與他們拼個你死我活,來一雪前恥。能跟吳王互相抓住胳膊白刃見紅才是我最大心願能。如果做不到,我寧願躋身為奴,把國家拱手相讓。或身首異處,死無葬身之地。沒多久,越王率死士打敗吳王,最後吳王夫差自殺身亡。

大凡君主得天下,必先禮賢下士,濟民之疾苦,順應民心,江山才會坐得牢固和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