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歐美國家不炒菜,只有中國人炒呢?不是懶而是有這4個原因

2024年2月23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前言

不是我瞎說,很多人在歐美國家待過之後一定會想念中餐的味道。

因為那些國家的飯菜實在實在是太難吃了,他們不僅沒有過多的烹飪手法,甚至連調味料都是寥寥無幾。

特別是英國這種國家,他們的菜系更是難吃到離譜,甚至一盤薯條都可能成為他們飯桌上的大餐。

而話說回來,他們的飯菜難吃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不會炒菜。

要知道,在我國比較出名的菜系是八大菜系,而且每樣菜系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風味。

可為什麼炒菜那麼好吃,歐美國家的人卻不相仿呢?

對美食的認知不到位

我國有着五千年的歷史文明,無論在哪一方面我們的底蘊都是非常強大的。

在美食方面,我們從商朝開始就已經開始對美食的發掘了。

而且從商朝至今我們的美食已經從單一逐漸演變成了多種多樣的風格。

就拿沿海地區的人來說吧,他們就特別鍾愛一些生鮮的食物,就比如醉蝦什麼的。

當然,對於美食我們並不是只有生鮮這一種做法,自從宋朝開始,我國就已經開始使用鐵鍋炒菜了。

在那個時候,人們對美食有了一種新的認知,他們會認為美食是上天賜予人們最美好的東西。

只有用自己的雙手去製作,美食才能徹底激發出本身該有的味道。

可在同一時期,西方對食物就顯得不那麼重視了,他們只覺得食物不過是維持人體能量的物品罷了。

所以他們根本就不會關心食物本身的味道,他們只會在乎這一頓飯能夠給我帶來多少熱量。

隨着這種思想的延續,西方人對美食的認知也就沒有那麼強烈。

而直到工業革命後,他們對食物的認知已經到達病態的地步了,西方人會認真計算每個食物的熱量以及化學成分。

然後再將那些對身體危害不大的食物搭配在一起,然後做成食物。

相比之下,我國的美食已經到了百花齊放的地步,川、粵、魯、蘇、浙、徽、湘、閩,每個菜系都已經有了獨特的體系和味道。

所以從根本上來講,西方人和我們對美食的認知是存在差異的,而這間接導致了兩種不同的飲食文化。

烹飪手法的不同

除了飲食文化,還有一點則是兩方都不理解的地方。

在正常情況下,我們如果炒菜的話首先肯定是切菜,然後起鍋燒油。

但是在西方人看來,在我們做完第一步的時候,飯菜其實就已經做好了,因為西方人總是會吃一些不需要加工的食品。

就比如黃瓜和西紅柿、生菜等等,這種東西幾乎是洗完就可以直接生吃的,然後西方人可能會配上奶酪或者麵包什麼的。

而我們則是需要對食品進行精細的加工,煎、炒、烹、炸每一樣都是需要用心去製作的。

當然促使美食的多樣化,烹飪手法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比於西方人他們最多的手法無非就是用油炸一下而已。

在這種差異的情況之下,東西方飲食文化也就變得兩極分化的情況。

東西方的歷史文化差距

從古至今,我們中國人講究的都是「民以食為天」,所以在古代人們首先要考慮的是怎麼樣填飽的肚子。

小米、麥子、水稻等這類的農作物已經在我國存在了幾千年的歷史了。

而且既然有了主食,那麼必定得需要配菜吧,所以蔬菜等一系列菜品就油然而生。

由於當時人們的生產力低下,導致大多數人吃的配菜都是比較常見的青菜或者野菜

然而就算是這樣,我國對美食的理解也領先西方國家數千年之久。

因為在同一時期,西方的文明起源則是在希臘半島上,那個地方別說是種地了,甚至是喝口乾淨的水都是一種奢侈。

畢竟哪裡三層平原中有相當部分靠近海洋,是有名的鹽鹼地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土地就不太適合耕種農作物,他們更多的則是水果等食物。

要知道,在食物匱乏的時候想要製作別樣美食其實是不大可能的。

而中國人的美食傳統則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期,因為在山頂洞人的遺址中,考古學家就已經發現了烹飪的痕跡。

在兩者的對比下,中國的美食歷史則有着數千年的發展,而西方國家則顯得有些落後了。

東西方文化的不同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非常有人情味的國度,人與人之間有着一種羈絆。

而且這種羈絆不僅僅體現在親戚朋友當中,在飯桌上仍可以體現出來。

因為我們與西方國家不同,我們每逢過年過年的時候一大家子都會坐在飯桌上聊聊家常。

而西方人則不那麼重視節日,所以大多時候西方人吃飯都是自己吃自己的。

但我們不一樣,從古代我們就已經有了這樣的習俗,尤其是過年的時候,人情味的感覺尤為強烈。

對於我們而言,炒菜炒的並不是美食,更多的則是人間煙火氣。

而這兩種文化的差異也導致了東西方飲食間的差距,而且從根本上來講,西方與我國在美食上是沒有辦法比較的。

因為從根本上而言,西方人對美食並不注重,而中國人對食物又有着一種別樣的情懷。

而這也是西方人為什麼不用鐵鍋炒菜的原因,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懶,而是諸多因素夾雜其中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