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姓和氏,什麼叫名和字,有什麼區別?

2024年2月5日 24点热度 0人点赞

說到秦始皇,我們都知道他也叫嬴政,但其實他也叫:趙政。

這是為什麼?

其實,秦始皇是嬴姓、趙氏,那麼姓和氏到底有什麼區別?

我們都知道“姓”的寫法,它是源於母系社會,一個女字旁加一個生。

東漢的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曾這樣說,叫姓人所生也。也就是說它是源於母系社會,姓是同一個母系氏族的符號。所以,在上古時期人們隻知其母,不知其父。

上古時期,有八大姓氏,分別是姬、薑、姚、嬴、姒、妘、媯、姞。可以說,現在的姓氏都由這八大姓氏演變而來。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進展,母系氏族制度過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步被階級社會制度所替代,賜土以命氏的治理國傢的方法、手段逐漸產生。

史記裡面這樣記載:“昔伯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

也就是說,秦始皇的先祖叫伯翳,當年因為幫助大禹治水有功,大禹便將他引薦給了舜帝,讓他去馴養鳥獸,因為他馴養有功,所以賜了他嬴姓。

氏其實是姓衍生出來一個分支,一般來講,同一個氏族下的成員應該是有同一個母系祖先。所以,秦始皇還有個先祖叫造父,當年是為周穆王駕車的。

周穆王當年西巡狩獵時,恰巧遇到了徐偃王叛亂,造父為周穆王日夜千裡駕車,護送有功。周穆王賜他封地叫趙城。

於是,造父的子孫後代便稱自己為趙氏。這就是秦國嬴姓趙氏的由來。

講完姓和氏,那什麼叫名和字,有什麼區別呢?

《說文解字》對名這樣解釋:“名,自命也,從口,從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

意思就是,古代天黑以後,人們是分辨不出對方長相的,因此通過聲音來判斷,比如說你叫誰,我叫張三,我叫李四,名一般是長輩對晚輩的一個稱呼。

《顏氏傢訓》記載:“古者,名以正體,字以表德。”

在古代,如果你直呼其名是對對方的不尊重,所以一般會取字用來稱呼。因此,古時男子到了20歲要舉行冠禮,有個成語叫“冠而自知”;女子到了待嫁年紀也要去取一個自然名用來稱呼,有個成語叫“待字閨中”。

周朝有這樣一種說法:五法六忌。

“五法”分別是:

信法,以孩子出生時的實際情況及特征取名;

義法,以祥瑞和美好的德性取名;

象法,以身體某部位象自然界某物取名;

假法,借用世間萬物的名字來取名;

類法,以和其父相類相關的事取名。

“六忌”則是指:取名的時候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生,不以禮器和貨幣。

到了現代,我們早已沒有了這許多講究。

比如,北方農村喜歡把孩子叫“狗蛋”,南方農村喜歡把孩子叫“石頭”等,因為人們覺得取名取得越“土”,孩子越好養活。也許,這也是現代人不同的講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