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白菜價」都沒人要、如今卻吃不起的10種食材,你吃過幾種?

2024年3月2日 16点热度 0人点赞

第十:雞爪

如今堪稱國民美食的雞爪,在幾十年前還是「白菜價」,很少有人願意吃。

不僅價格便宜,而且很多地區的老百姓嫌棄雞爪沒啥肉,硬且嚼不動,一般都是不吃的,殺完雞直接一刀剁了扔掉。

那麼這只雞爪是如何翻身的呢?

上世紀90年代,菜市場的雞爪售價才幾毛錢/斤,肉販子往往不敢進太多貨,擔心賣不掉,只能帶回家含淚吃完。

可進入本世紀以後,雞爪的命運開始急轉直上,不僅老百姓再也捨不得扔掉,一些食品廠商也做出了許多風味雞爪。

鹽焗雞爪、鹵味雞爪、麻辣雞爪五香雞爪泡椒鳳爪、干煸雞爪……

各種風味雞爪頻頻問世,讓雞爪這種曾經的「雞肋」食材完成逆襲,成為風靡全國的網紅零食,價格一路上漲。

到了今天,菜市場的雞爪早已不是「吳下阿蒙」,價格漲到了30元/斤,一舉超越雞中翅,問鼎雞身上最昂貴部位。

熟食店賣的脫骨雞爪,更是讓普通年輕人直呼「吃不起」!售價高達80元/斤。

而這個價格,甚至已經超過了鮑魚這種高級海鮮,簡直令人拍案叫絕。

從曾經「白菜價」也沒人要的雞爪,到如今風靡大江南北的高價搶手貨「鳳爪」,真是一爪得道,雞犬升天啊!

絕了絕了。


第九:大閘蟹

網絡上曾經流傳一張圖片,也是一個段子:舊社會的上海,老百姓生活潦倒,只能每天吃大閘蟹度日……

澄清一下,這不是謠言,是真事!

如今售價高達60元/斤的大閘蟹,不要說舊社會,就是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其實也就是一種相當平凡的食材。

除了陽澄湖大閘蟹這種名品,普通大閘蟹售價不過幾塊錢/斤,跟豬肉的價格差不多,跟羊肉、牛肉完全沒法比。

上世紀80年代辦酒席,雞鴨魚、豬牛羊是桌子上的硬菜,但大閘蟹是沒資格上桌的,人們認為大閘蟹太普通了。

太掉檔次,太容易讓主家丟面子。

更夸張的是,在東南沿海某些地區,偶爾有人抓到大閘蟹,一般也是不吃的,而是把這些大閘蟹砸爛了,餵鴨子。

然而進入本世紀以來,大閘蟹卻逐漸走俏,吃的人越來越多,價格也水漲船高,一些名貴大閘蟹,價格一年一個樣。

到了今天,更是淪為普通人很難吃得起的高端食材,尤其陽澄湖大閘蟹,普通人不僅吃不起,而且很難買到正品。

萬一高價買到洗澡蟹,那就冤大頭了。

普通老百姓,一般只在中秋國慶、年夜飯這種節假日才能吃上,因為大閘蟹的售價已經高達60元/斤,太貴了。

至於陽澄湖大閘蟹嘛,還是算了。


第八:皮皮蝦

你知道嗎?如今我國夜宵攤上的頂流皮皮蝦,在幾十年前根本就沒人吃。

皮皮蝦又是如何成功翻身的呢?

在我國一些地區,皮皮蝦也叫爬蝦。因為殼硬不好剝,一不小心還容易刺破嘴唇,所以老百姓一般都是不愛吃的。

不僅不愛吃,還會搗鼓爛了做肥料。

據說沿海地區的漁民,當年是很不待見這個皮皮蝦的,一度視其為「雜蝦」。

雜蝦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沒有名頭的蝦,不僅沒人吃,也基本上沒人買。

要是有漁民捕撈的時候不小心撈出了這種皮皮蝦,那就只能是自認倒霉啦!因為實在賣不起價格,瞎耽誤工夫。

可進入本世紀以來,皮皮蝦突然火了。尤其一些年輕人,不僅不嫌棄它難剝,還覺得剝蝦這個過程充滿了樂趣。

其實皮皮蝦的蝦肉是美味的,初夏季節的皮皮蝦更是各大餐廳和夜宵攤的搶手貨,隨便吃一盤都要一百多塊錢呢!

到了今天,網絡上流行一句話,「皮皮蝦、我們走!」,可見皮皮蝦早已翻身,成功躋身中國頂級海鮮之列了。

從被人嫌棄丟了做肥料,到如今售價高達150元/斤的名貴海蝦,皮皮蝦的身價,是被咱們吃貨給活生生吃出來的。

皮皮蝦,早已不是那個「吳下阿蒙」啦!


第七:豬蹄

還記得在兩三年前,國內豬肉漲價,一隻普通的豬蹄都可以賣到60多塊錢,這屆網友紛紛表示表示吃不起!

可你知道嗎?在上世紀80年代,豬蹄只要3毛錢/斤,而且沒幾個人願意買。

那個時期的豬蹄,不僅價格遠低於豬肉,肉販子還往往不給豬蹄脫毛呢!

看起來就不是很乾淨,買回家還要自己搗鼓半天,又費時間又麻煩。

豬蹄這個部位因為肉質結構比較生硬,燉煮起來相當麻煩,而且當初沒有高壓鍋這種燉豬蹄「神器」,非常麻煩。

那時候只有柴火灶,沒有一兩個鍾根本就燉不爛豬蹄子,真的費柴火。

在重慶、四川一帶,民間有一個說法,說是男孩子不能吃豬腳叉,因為這個部位的骨頭分叉了,寓意不好。

按照老一輩人的說法,吃了豬腳叉,長大了討媳婦很容易被人拐走……

當然了,這都是民間的迷信說法,不足為信。但也由此可以想象,那個時候的豬蹄,確實是不太受老百姓待見的。

不過現在的豬蹄子早已今非昔比,被各地的大廚們做出了五花八門的美食。

黃豆燜豬蹄、鹵豬蹄醬豬蹄紅燜豬蹄五香豬蹄豬蹄湯老媽蹄花啤酒燜豬蹄清燉豬蹄、發財豬蹄、干鍋豬蹄、豆花豬蹄、炭烤豬蹄……

售價也是每況愈上,一年一個價。

而且專家說了,燕窩其實沒啥營養價值,都是被吹出來的,還不如吃豬蹄呢!

哎呀不說了,趁最近豬蹄便宜,我也要聽專家的,下班買個豬蹄回家燉。


第六:小龍蝦

夜宵之王小龍蝦也有一個逆襲故事。

小龍蝦並非我國的原生食材,而是一種外來入侵生物,起源於北美洲

上世紀30年代,日本人把小龍蝦從美國引進回國,不過日本人並不是養小龍蝦來吃,而是用來餵牛蛙

再後來,小龍蝦又從日本傳入中國。最初進入中國的小龍蝦也跟在日本一樣,是餵養牛蛙的飼料,沒資格入食譜。

再後來,有一些吃貨實在沒忍住就嘗了個鮮,發現小龍蝦雖然殼硬肉少,但其實也味道還是可以的,起碼不難吃。

於是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去野外抓小龍蝦回家煮着吃。

小龍蝦真正走紅,還是在本世紀初期。

不過那時期的小龍蝦,雖然已經從牛蛙肥料變成了一種普通食材,但價格卻很便宜,花個10塊錢就可以吃一大盆。

比較搞笑的是,當初一些餐廳的老闆,因為覺得一盆小龍蝦收10塊錢實在有點貴,有點不好意思,也有點「心虛」。

於是就在小龍蝦裡面加一些配菜,比如雞爪、黃瓜和豆芽菜,這樣才有底氣。

到了今天,小龍蝦早已晉升成了中國夜宵界的頂流食材,不僅身價倍增,而且已經發展成了一種龐大的產業。

湖北潛江江蘇盱眙等地,小龍蝦養殖成為當地的重要經濟支柱,許多老百姓靠養殖克氏原螯蝦發了大財。

每到夏天,去路邊的大排檔來一盆麻辣咸香的小龍蝦,喝幾瓶冰鎮啤酒,吹着晚風,那日子簡直不要太美哦。

只是小龍蝦這個價格,有點貴。


第五:毛肚

如今吃火鍋必點的毛肚,薄薄的幾片就要四五十塊錢,這屆網友直呼吃不起!

可你知道嗎?在舊社會,很少有人願意吃毛肚,一般只有收入微薄的窮人才會吃,還被視為是「低端食材」。

不僅毛肚不受待見,所有的牛下水,包括牛百葉牛舌、牛肺等也都被嫌棄。

最常見的處理方式就是,殺完牛直接扔掉,因為就算拿去賣也賣不上好價錢。

毛肚是如何成功逆襲的呢?

毛肚被大眾接受,重慶人當記首功。

眾所周知,重慶人特別喜歡吃火鍋,也是現代火鍋真正的發祥地,而重慶火鍋的前身,其實就是毛肚火鍋

據說在早些年,重慶嘉陵江兩側的船工,收工後就會圍着大鐵鍋,涮毛肚吃火鍋,一口老酒一口肚,吃得嘛嘛香!

後來,這種毛肚火鍋逐漸進化,演變成了今天風靡大江南北的重慶火鍋。

當然了,食材和配菜也越來越豐富,雞鴨魚、豬牛羊,山珍海味、百味果蔬皆可入鍋。一句話:萬物皆可下火鍋。

但無論重慶火鍋如何演變,毛肚依然是重慶火鍋的經典食材,甚至是槓把子。

如果吃重慶火鍋不點毛肚,總感覺會缺少點什麼,會留下一點點的遺憾。

不過隨着毛肚的走俏,價格也開始水漲船高,在火鍋店的單價也越來越貴。

哪怕在菜市場,新鮮毛肚一般也要賣到70塊錢左右/斤,早已不是那個在舊社會被人嫌棄沒人吃的牛下水啦!


第四:豬尾巴

如今在菜市場賣60元/斤的豬尾巴,在上世紀80年代,不僅很少有人吃,價格也被豬肉吊打,甚至都不如豬蹄貴呢!

專家表示,一頭豬身上只有一條豬尾巴!因此,豬尾巴賣得貴完全符合「物以稀為貴」的經濟學原理……

但在以前,豬尾巴並不受待見,因為不像豬肉,可以燒出很多種美食出來,但豬尾巴的做法,似乎就比較少了。

在重慶、四川、湖南等省市,民間有流傳一種說法,說是小孩子不能吃豬尾巴,原因就跟豬腳叉一樣,寓意不好。

因為據說尾巴長在豬屁股後面,小孩子吃了豬尾巴,考試就會考倒數第一名…

當然這都是迷信說法,不足為信。但也因此看出,豬尾巴的地位是比較尷尬的。

可如今的豬尾巴,早已不是曾被人嫌棄的豬尾巴了,各種風味美食都做出來了。

比如鹵豬尾、醬豬尾、豬尾鳳爪湯、黃豆燜豬尾、豬尾花生煲……而且價格也是水漲船高,售價已經遠遠高於豬肉。

廣州這邊,菜市場的豬尾巴普遍要賣到25-30元/斤,而豬肉才賣12元/斤。

鹵好的豬尾巴那就更貴了,沒有60元/斤根本拿不下來,想都別想。

對了,你那邊豬尾巴賣多少錢一斤?


第三:海膽

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出去吃個海膽都要發朋友圈「炫耀」一番,仿佛吃海膽就顯得很高級似的,真是莫名其妙。

其實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海膽不僅不名貴,它根本就不是拿來吃的,而是一種肥料,連做食材的資格都沒有!

其實不只是海膽,海虹扇貝這些如今售價昂貴的海鮮,那時候都沒啥地位。

一方面是因為這些東西沒啥肉,二來這些東西當初很常見,海灘邊一撿一大盆,沒啥好稀罕的,自然就不受待見了。

跟海虹、扇貝這些食材相比,海膽不受待見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渾身布滿硬刺,處理起來太麻煩,關鍵也沒啥肉。

不過,如今再想要急頭白臉吃一頓海膽,沒點經濟實力,那可就難嘍!

一些普通的海膽,售價都要幾十元/斤,那些稀有名貴品種的海膽,售價更是高達400元以上/斤,讓人咋舌!

如果去高端餐廳吃海膽,價格就更不是普通人能接受的了,網友直呼吃不起。

不過海膽的走紅,跟國外飲食文化進入中國有很大的關系。在一些日料店,海膽往往是按照奢侈食材的價格出售。

一些年輕人為了排面,做了冤大頭。


第三:黃油蟹

如今售價高達2000元/斤的「蟹中之王」,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其實是一種不起眼的「雜蟹」,毫無存在感。

早些年,廣東漁民每當捕撈到黃油蟹,就只能「自認倒霉」,因為當初的黃油蟹,很少沒人買、也很少有人吃。

據說有些沿海的老漁民,如果「手氣不佳」抓到黃油蟹,拿去市場售賣,標價3元/串,但往往也是無人問津。

沒辦法,最後只能帶回家含淚吃完……

但在上世紀90年代,黃油蟹這只名不見經傳的「雜蟹」,在香港「咸魚翻身」。

一些香港的美食家和明星紛紛給黃油蟹「站台」,把它的身價給炒了起來,從幾塊錢/斤逐漸飆漲了上千元/斤。

到了本世紀初,這種吃黃油蟹的熱潮也蔓延到了鄰近的廣東和澳門地區,成為各大高檔海鮮酒樓的搶手貨。

那個時期,粵港澳地區的高端餐廳如果連黃油蟹都沒有,是很丟面子的一件事。

售價也飆升到了1000元以上/斤,至於頭手黃油蟹,更是高達2000元/斤,且一蟹難求,普通人根本吃不起。

對了,黃油蟹其實是一種「病蟹」。


第二:大黃魚

你知道嗎?如今最搶手的頂級海鮮,售價6000元/斤的野生大黃魚,上世紀70年代還只是一種普通的經濟型魚類。

那個時期,沿海地區的老百姓,都不需要咬牙就可以買幾條回家飽餐一頓。

大黃魚也叫黃花魚,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一種傳統魚類,浙江福建、上海等省份的老百姓歷來都喜歡吃大黃魚。

不過在幾十年前,野生大黃魚還只是我國的「四大經濟型魚類」之一,每年的產量和捕撈量都是非常巨大的。

至於跟長江刀魚、長江鰣魚、松江鱸魚這種歷史上就已經大名鼎鼎的海鮮珍饈相比,完全就不是一個檔次的貨。

一句話:差遠嘍!

但從上世紀80年代以後,由於無節制的捕撈和海洋環境的變遷,大黃魚的野生資源越來越少,如今更是蹤跡難覓。

最近這些年,每當有沿海漁民捕撈到野生大黃魚上岸,往往都能賣到3-5萬元/條,說不准還能喜提一個熱搜呢!

只有在最高端的商務場合或者高級餐廳,才會出現野生大黃魚的身影。

咸魚翻身,說的就是野生大黃魚吧?


第一:石爬子魚

前面說的這些食材是吃不起,而這個石爬子魚,是不能吃,是牢底坐穿魚!

因為石爬子如今已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了,民間嚴禁捕撈,違者必究。

不過在禁捕之前,石爬子其實是非常搶手的淡水河鮮,尤其在成都,野生石爬子最高賣到1000元/斤,一魚難求。

在四川、重慶、貴州西南地區,石爬子也叫巴魚兒、爬灘魚、狗棒槌,而在湖北,當地人喜歡叫它石蹦子。

這種魚長得跟黃辣丁比較像,但個頭更小,是一種典型的底棲魚類,常見於農村山澗溪河多礫石的急流灘之中。

其實,石爬子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還十分常見,也沒什麼人願意吃。

因為石爬子個頭實在太小,不僅沒啥肉,刺兒還挺多,吃起來相當費勁,因此老百姓一般都是抓來餵鴨子的。

不過到了本世紀初期,石爬子的身價卻扶搖直上,一路飆漲到500元/斤。

在成都、重慶等大城市,最巔峰時期甚至賣到了1000元/斤,如果去餐廳吃,沒2000塊錢/斤根本吃不下來。

換句話說,一個月工資都吃不到一斤。

不過,如今的石爬子已經上了國家保護動物名單,徹底退出了我們的餐桌。

也應了中國那句老話:曾經你對我愛理不理,如今你卻高攀不起!

石爬子,你出息啦!

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食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