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塵埃——《諸葛瑾傳》里兩段讓人毛骨悚然的記載

2024年3月2日 15点热度 0人点赞

原創 言九林



讀《三國志·吳書·諸葛瑾傳》,見到兩段令人毛骨悚然的記載。


一段是:


「謹才略雖不及弟,而德行尤純。妻死不改娶,有所愛妾,生子不舉,其篤慎皆如此。」


意思是,諸葛瑾的才幹雖然不及其弟諸葛亮,德行方面卻非常之純。正妻死了他不再娶,心愛的妾室生了孩子他也不養,生下來就將其殺死。其德行之厚重謹慎,皆如此類。


這段文字不見於陳壽的正文,是裴松之為《三國志》做注時,摘引自吳國的官修史著韋昭吳書》。

陳壽撰寫《三國志》時,其實讀過韋昭的《吳書》。他棄用這段記載,大概是因為他難以做到像韋昭那樣睜着眼睛說瞎話,將殘忍的殺子行為贊譽為「德行尤純」呂思勉便曾評價說,諸葛瑾的做法,固然是為了避免家庭內部爭斗,「然生子不舉,則是先犯殺人之罪矣。拘儒以為所謂家庭者,是以為人相生養之地也,而不知人之死於其中者不知凡幾也。……哀哉!」不管怎樣解釋,諸葛瑾犯下的都是殺人之罪。在諸葛瑾這種迂腐之儒的控制下,家庭成了血腥的殺戮場,這血腥還能在官修史著中博得一個「篤慎」的好名聲,實不能不令人毛骨悚然。


北魏時代的范陽盧氏,也有類似諸葛瑾這般的殘忍行為。據北朝魏收所撰《魏書》,北魏大臣盧度世乃是嫡子,另有四個庶出的兄弟。在舅父崔浩的「國史之獄」中,這幾個庶出的兄弟做過不利於盧度世的事情。於是,盧度世有了孩子後,便「每誡約令絕妾孽,不得使長,以防後患」,絕不讓任何妾室生下來的孩子存活。其嫡子盧淵等人也效仿父親,「至淵兄弟,婢賤生子,雖形貌相類,皆不舉接」,將這一殘忍的做法弄成了代代相傳的家訓。


好在《魏書》是隔代修史。盧度世父子沒有獲贊「德行尤純」,而是「為識者所非」,沒有正常人肯認同這種滅絕人性的做法。



《諸葛瑾傳》里另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記載,是孫權對諸葛瑾說的一封話。談話主旨是討論曹操曹丕曹叡祖孫三人的優劣。當時,陸遜給孫權上了一道表章,說曹丕死後,其子曹叡「選用忠良,寬刑罰,布恩惠,薄賦省役,以悅民心」,可能會成為比曹操更難應付的敵人。孫權不認同陸遜的判斷,對諸葛瑾說:


「操之所行,其惟殺伐小為過差,及離間人骨肉以為酷耳。至於將御,自古少有。丕之於操,萬不及也。今叡之不如丕,猶丕不如操也。」


何謂「殺伐」?指的其實就是曹操征戰中時常屠城。


如攻張超屠雍丘,征徐州兩屠彭城,征烏丸屠柳城,征關中隴右屠興國、枹罕、河池,征侯音屠宛城,攻袁紹坑殺降卒八萬。最為喪心病狂的,是初平四年攻擊陶謙時的「徐州大屠殺」,史載:「破彭城傅陽……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余,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初三輔遭李傕亂,百姓流移依(陶)謙者皆殲。」


何謂「離間人骨肉」?指的其實就是曹魏實行的「錯役制度」。


扼要來說,就是將士兵控制起來聚為一處(一般是前線)屯墾,再將士兵的家屬控制起來作為人質,聚到另一處(基本是在洛陽鄴城一帶)從事勞作。之所以要控制士兵的家屬做人質,是為了防範士兵逃跑。之所以要防範士兵逃跑,是因為做曹魏的軍屯民非常悲慘。


對普通百姓而言,屠城是極為可怕的事情。對底層士兵而言,「錯役」也是極為可怕的事情。都是人生絕對不想遭遇的巨大噩夢。但曹操不在意,因為他是「做大事」之人。孫權也不在意,因為他也是「做大事」之人。正因為同屬「做大事」之人,所以在孫權眼裡,曹操的殘忍屠城,不過是「為過差」;曹操的殘忍離間他人骨肉,也不過是「以為酷」。


千千萬萬底層人的悲慘命運,在「做大事」的孫權那裡,能換到的評語不過是一個「小」字與一個「耳」字。還有什麼能比這種事情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