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筍5不吃,吃了難安康」,春天吃筍的禁忌要懂,早了解早受益

2024年3月2日 14点热度 0人点赞

應季而食,是老輩人留給我們的飲食智慧,簡簡單單的四個字,蘊含了太多的內容,也使我們從中受到很多的益處。不同的時節吃不同的食物,既能品嘗到食物最鮮美的滋味,還能從中獲得充分的營養,從而幫助我們調整好身體,更好地適應當下的環境。

冬去春來,菜場里的食材已經大變樣,品嘗春味的時刻已經來臨了。青豌豆兒菜,豌豆尖,鮮玉米……當然還有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春筍,雖然是在北方,但是春筍已經擺在了最顯眼的位置上,選購的人絡繹不絕。

提到品嘗春味,春筍是最不能錯過的「天然之珍」了,其口感脆嫩,自帶鮮味,被譽為春日的「菜王」,每逢春天來臨,大江南北的人們不約而同掀起了一場搶「筍」的熱潮。

根據史料記載,我國食筍的歷史已經不少於3000年,最早可追溯到商朝時期,在《詩經》中便有「其蔌維何?維筍及蒲」的描述。李商隱曾稱贊其「嫩籜香苞初出林,於陵論價重如金」。白居易更是用「每日逢加餐,經時不思肉」來描述對春筍的喜愛之情。

同時在漫長的歷史中,我國民間更是圍繞着「春筍」形成了相應的文化,相傳在唐太宗時期,每逢春筍上市都要設「筍宴」來宴請群臣,並以春筍來象徵國家繁榮昌盛。同時在漢字文化中,經常以「雨後春筍」來形容新生事物大量涌現。此外春筍的結構為一節一節的,人們便賦予其節節高升的寓意。可見春天吃筍,不僅是吃它的鮮美,更是圖個吉利。

轉眼又到了吃春筍的季節,不過春筍雖好,在吃的時候也是有着一些禁忌的,在吃之前最好先了解清楚,才能從吃筍這件事中更多受益。我們的醫生朋友就提醒我:春筍5不吃,吃了難安康,春天吃筍的禁忌要懂,下面就來看看吧,早了解早受益。

1、春筍不直接生吃

提到春筍,其最重要的意義便在於嘗鮮,有些人將筍挖出後,便想搶着嘗鮮,未經烹調後就忍不住吃起來。雖然新鮮的春筍清脆可口,嚼着還有一股回甘,不過在生筍中含有一種稱為氰甙的有害成分,直接生吃則容易損傷身體,引起不適。另外春筍在生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被一些蟲子啃咬,從而滋生細菌,通過眼睛也難以發覺,所以無論多麼新鮮的春筍,都別直接生吃。

2、沒有焯水的春筍不吃

春筍在食用前不僅要經過徹底烹熟,在烹調前還需要經過充分焯水。春筍中含有我們所熟知的草酸成分,其風味也會隨着保存時間的延長而改變,比如很多人覺得其帶着一股澀味。因此春筍焯水這一步不能省略,同時在焯水的時候要注意,不能簡單過一遍熱水就完事,下鍋後煮兩三分鍾,然後撈起放到涼水裡泡一會兒,才能更大程度將草酸去掉,也將澀味去除。

3、根部發黑的春筍不吃

春筍好吃,卻並不容易保存,隨着時間的延長,其中的水分會逐漸流失,筍肉也會纖維老化,失去鮮嫩的口感。另外在購買春筍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觀察其根部,盡量選擇色澤嫩白的,這樣的意味着保存的時間較短,更加新鮮。如果摸起來濕潤發蔫,顏色發黑的,這樣的就很可能已經發霉了,就不要買了,家裡有的也不要吃,以免對身體不利。

4、腸胃不適的時候不吃

春筍雖然吃起來鮮嫩,但其本身屬於高膳食纖維的食物,對於我們的腸胃考驗比較大。所以愛吃也不能吃太多,而如果腸胃本身就不舒服的時候,那麼要避免食用春筍,以免增加腸胃的負擔,引起不消化,腹瀉,腹痛等。

5、易過敏的體質不吃

對於易過敏的人士來說,在飲食中要格外注意,尤其是對於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不要輕易嘗試。春季原本就是屬於易過敏的季節,在食用春筍時也要多加注意,先少量食用,確保沒有不適以後,再繼續食用。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道簡單又鮮美的【春筍燜鹹肉】,春天不妨試試。

1、准備一塊鹹肉,清洗干淨之後切成大厚塊。

2、將春筍的外殼剝干淨,漏出筍肉後進一步洗干淨,切成滾刀塊。鍋中燒寬水,將其放到里邊,煮三分鍾之後撈起。

3、另外起鍋加飲用水,把鹹肉放到里邊,先煮十分鍾,將浮沫打撈干淨,放入春筍,用小火燉半個小時。

4、最後加入青菜,枸杞,少許鹽,攪拌一圈,青菜燙熟之後,馬上關火。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歡迎大家點贊,收藏和轉發!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