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的老人有點慘,告訴你:無娃可帶,有娃不要你帶恐怕更慘

2024年3月3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有人說:有了孫子之後,活得就更像個孫子了。伺候小的伺候大的,沒有一天閒的。腰弓了,頭白了,愛好沒了,社交斷了,錢也花了。還得不到兒媳婦一句貼心的話。

也有人說:老人帶娃是幸福,也是開心養顏的事,而不是交易和無奈。什麼「兒孫自有兒孫福」是認知低幼,是不會享受天倫之樂。

老人帶娃,確實又苦又累。但是,子女不結婚,結了婚不願意生,你恐怕急得更慘。生了娃,你可以帶卻嫌棄你帶,你心裡好受?

適齡老人能帶娃的盡量埋頭帶娃沒有什麼不好的。為什麼要帶娃,下面也許是你從來沒有見到過的答案。

老人帶娃,其實是在渡自己

坐擁千億財富的宗慶後去世了。有人感嘆:他好可憐啊! 掙了這麼多錢,都沒有看到自己的第三代。

你可以說,這是杞人憂天。但是,這也正是千千萬萬普通人對人生意義的最朴實的認知。

普通人掙不到萬貫家財,做不到青史留名,他們只求往後看到後三代,自己之後有子女,子女之後有孫輩。意味着辛苦建立的家庭在傳承,血脈在流淌。到了某一天,至少是無憾的。

老人要享受家庭第三代「生」的紅利,有條件的情況下當然也要分擔「養」的責任。只要求生,不幫助養,做不到的!

人活着是要有所念想的。少年時,讀書升學找個好工作是生活的奔頭。中年時,拚命賺錢養家,努力工作求上進,是生活的動力。老了,子女的穩定,孫娃的成長,成為我們的支柱,讓我們的每一個日子不顯得空洞、晦暗。

宗慶後沒見到他的第三代,他並不可憐。親手培植的娃哈哈,不是孫娃,勝似孫娃。這是普通人沒有的。

老人帶娃,其實是在留後路

老人帶娃很累,累不是最可怕的。最遭詬病的是媳婦冰冷的臉色。

其實婆媳關系是一回事,帶娃是另一回事。帶娃了,而婆媳關系處不好,今後還有修復的可能。不帶娃,婆媳各自安好,相處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了。現在你可以去旅遊,可以說有養老金,誰敢說今後就一定不靠兒子媳婦?誰斷定媳婦一定就靠不住?後路,不要早早地堵死了!

隔代親是人類的天性。孫娃繞行膝前,這本身就是一股家庭煙火氣息。孫娃是家庭成員聯系的紐帶,是婆媳關系的潤滑劑。

親情是需要相處中培養的。一把屎一把尿,把孫娃帶大,把爺爺奶奶慈祥的印象留在孫娃心目中。他們長大了,有能力了,就有反哺的可能。孫輩,難道不是我們老去後又一條後路?

老人帶娃,其實是在表愛心

父母愛子女,愛是需要表達的。買房買車是愛,帶娃,也是愛的表達。

這一代人獨生子女,手不能提,肩不能挑。西紅柿炒蛋,不知道先放雞蛋還是先放西紅柿。他們成家了,為人父母了,但是父母放心不下啊!不在身邊,擔心他們吃太多的外賣。

房貸車貸,讓一對年輕人喘不過氣來。奶粉,尿不濕,柴米油鹽醬醋茶哪樣不花錢?年輕人上班,加班,也怪可憐了。父母不幫他們,誰去幫?父母不幫他們,小家庭要停擺了。子女的日子爛了,父母能過得好嗎?

保姆,是有的,問題要有錢啊。即使不差錢,不良保姆的丑聞,爺爺奶奶聞之膽寒,自己辛苦一點,帶着才放心啊。

老人帶娃是大勢所趨,形勢所迫。當然,帶娃的原則要守住,方式要講究。

老人是血肉之軀,總有累的時候,勞逸要結合。節假日要休整,有條件的要輪換。

老人的錢財都有限,帶娃的支出要合理分配。錢是老人晚年的安全護欄,不可一邊耗完體力,一邊又掏空了錢包。

同在一個屋檐下,同操一鍋食,將心比心,以心換心。老人要求其實不高,你給他一個好臉色比給錢還管用,記住:兒子好不如媳婦兒好!

汗水其實帶甜味,帶娃的老人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