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凍三尺,百年之寒?為什麼說俄烏戰爭在蘇聯成立之初就已奠定?

2024年3月3日 15点热度 0人点赞

今天咱們不講這場俄烏戰爭究竟打得怎麼樣,也不預測未來的走向,咱們從歷史角度來講講俄烏戰爭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其實俄烏戰爭的伏筆埋得非常深,甚至可以追溯到前蘇聯建立之初。

為了方便理解,先對沙俄、蘇俄以及蘇聯進行一個區分。沙俄指的是1917年二月革命前對俄國的稱呼,二月革命之後到1922年叫做蘇俄,1922之後才叫做蘇聯。

1917年,蘇俄通過十月革命,推翻了沙俄統治,並在1922年建立了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但這和烏克蘭有什麼關系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從沙俄倒台到蘇聯建立之前的這段時間里,烏克蘭都保持相對獨立,因為當時的烏克蘭也是沙俄壓榨的對象,也建立了具有烏克蘭特色的權力架構,叫做拉達。這個組織開始是烏克蘭各黨派相互協調的臨時機構,這個時期的烏克蘭實際上是處於無政府狀態。不過隨着農民、工人和軍人組織向中央拉達派出代表,中央拉達就發揮了政府的職能,成立了總秘書處,但實際上就是政府的雛形。

當時烏克蘭拉達就表示,跟着沙俄三天餓九頓,就想要自己關起門來過日子,不摻和蘇俄的事情了。但蘇俄不同意呀,因為烏克蘭這塊地盤對蘇俄實在太重要了,大片黑土地和大平原,簡直是蘇俄天然的糧倉,加上南部的不凍港,這是未來向南擴張的必經之路,蘇聯時期最大的造船廠,就是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

所以蘇俄就出台了一份《臨時條約》,限制烏克蘭的自治權,想要以此把烏克蘭攥在手裡。蘇俄可以讓波蘭獨立,可以讓波羅的海三國獨立,但就是不能讓烏克蘭獨立。列寧早就說過:失去了烏克蘭,就如同俄羅斯失去了頭。

烏克蘭人當然不買賬,烏克蘭拉達就說誰都不能阻擋烏克蘭人民自治,蘇俄則針鋒相對,表示要追究烏克蘭拉達破壞領土完整的責任。

不過這場仗也沒打起來,因為二月革命後的臨時政府又被十月革命推翻,烏克蘭拉達趁機發表獨立宣言,成立烏克蘭共和國。

1918年1月,蘇俄軍隊開進烏克蘭,剛剛建立的紅色政權,所到之處片甲不留,早早被動員起來的工人群體,開始站出來支持蘇俄。 ,宣布全面脫離蘇俄。在德國和奧匈帝國的支持下,烏克蘭不僅擋住了蘇俄軍隊,甚至重新奪回了克里米亞。

但好景不長啊,隨着一戰德國和奧匈帝國的戰敗,烏克蘭也就成了戰利品,這次蘇俄軍隊可以說三下五除二就終結了烏克蘭共和國。1919年1月,烏克蘭蘇維埃宣布成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所以,烏克蘭成為社會主義國家是1919年,但是蘇聯成立時間是1922年,中間只有3年。換句話來說,蘇聯這時候在烏克蘭的根基並不深,萬一哪一天再鬧個獨立,可就不好整了。所以在蘇聯建立之後,列寧就開啟了對烏克蘭不斷送送送的拉攏,也正是這種拉攏,俄烏戰爭埋下了伏筆。

在蘇聯成立後,列寧認為,俄羅斯也好、烏克蘭也罷,都是蘇維埃政權的一部分,俄羅斯人、烏克蘭人都是親密的戰友、同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就不要分得那麼清楚。所以就把頓巴斯地區送給了烏克蘭。

當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隻是說辭,我認為列寧的這個做法主要有三個原因,一個是烏克蘭是蘇聯格外看中發展重工業的加盟國,像是重型轟炸機、鋼鐵、造船等工業主要集中在烏克蘭,那就必須要有相應的能源供給,頓巴斯煤炭資源又相當豐富,就乾脆交給烏克蘭管理了。

二是蘇聯剛剛成立,這時候蘇聯對外需要的是高大偉岸的形象,之前的蘇俄軍隊相較於沙俄軍隊,只有一字之差,叫「紅匪軍」,所以重新樹立形象,吸引東歐國家的加入是首要任務,畢竟當時的蘇聯只有6個加盟國組成。

三是為了應對烏克蘭的分裂勢力,蘇聯自然要體現加入蘇聯的好處,加上頓巴斯地區本身就是以烏克蘭人為主,所以就直接送給了烏克蘭。

到了斯大林時代,同樣延續了這種送送送的做法,斯大林送的地區是利沃夫地區,也就是現在的烏西部分地區。這片地區經歷過烏克蘭、波蘭、奧匈帝國、瑞典、土耳其的統治, 但在文化上和經濟上和烏克蘭最為接近,所以就當順水人情送給了烏克蘭。

輪到赫魯曉夫執政之後,也延續了同樣的做法,這次送的是克里米亞。民間有說法說是赫魯曉夫在烏克蘭擔任過第一書記,夫人也是來自於烏克蘭,所以赫魯曉夫也算是半個烏克蘭人,因此在上台之後第一時間就把克里米亞從俄羅斯劃給了烏克蘭。

但這種說法存在問題的,當時赫魯曉夫在蘇共內部是沒有絕對的發言權的,後斯大林時代,能和赫魯曉夫扳扳手腕的也不在少數,當時負責這個事的是蘇共中央書記和部長會議主席,所以這種說法可能性並不高。

當時的克里米亞同樣處於俄羅斯的邊境地區,而且前往俄羅斯必須要過經過克里米亞大橋,當時這座橋是一條鐵路橋,但在1944年被浮冰撞塌之後,一直到2016年才重建,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克里米亞大橋。所以放在當時,把克里米亞劃歸給烏克蘭,更符合就近補給的原則。

所以,在蘇聯三代人的努力之下,硬生生地將烏克蘭的領土面積從40多萬平方公里,送到了60多萬平方公里。

但是在蘇聯解體以後呢,俄羅斯人就不幹了,這些土地原本就是屬於俄羅斯,是蘇聯把這些領土劃給烏克蘭的,俄羅斯人也沒答應。現在蘇聯沒了,烏克蘭理應把這些土地還給俄羅斯。

所以在蘇聯解體以後,俄烏雙方就一直在領土問題上存在糾紛,這事可以說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都不讓誰。所以俄烏戰爭的根源,其實就是前蘇聯的遺留問題。當然,這也不是導致俄烏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因為都按照這種情況去處理領土糾紛的話,世界早就成了極地大亂鬥了。

俄烏戰爭爆發的一個直接原因,是2014年的克里米亞事件,俄羅斯同意克里米亞以聯邦的身份加入俄羅斯。當然,烏克蘭在這個問題上也有責任。在此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烏克蘭的經濟水平一直下滑,無力繼續向克里米亞提供資金支持,導致克里米亞與烏克蘭政府出現間隙。而烏克蘭政府處理克里米亞問題手段也十分強硬,動不動就以停止撥款來迫使克里米亞執行烏克蘭政府的決定。

這種情況持續積累卻得不到釋放,導致克里米亞出現分裂勢力,甚至導致克里米亞政府無法正常運轉,一直到2014年1月,克里米亞首任總統梅什科夫復出,並再次向克里米亞居民許諾實行雙重國籍和建立盧布區,希望選民支持他奪回權力。不過烏克蘭政府針鋒相對,直接取消了克里米亞的總統任命,並且對梅什科夫進行刑事調查,這進一步加劇了克里米亞和烏克蘭政府的對立。

當時克里米亞半島就舉行了一場全民公投,選民可以選擇是否支持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參與投票的人選擇了回歸俄羅斯。俄羅斯也很痛快地接受了克里米亞,從這之後,俄烏兩國的關系開始急劇惡化。

在這之後,烏克蘭認為僅僅憑借斯拉夫民族的關系已經無法保證烏克蘭的安全。當然,也不是說烏克蘭從這時候,就開始尋求加入北約,烏克蘭最早提出加入北約的時間是2002年,不過一直都沒成功。到2010年烏克蘭宣布成為不結盟國家,也算是正式放棄了加入北約的念頭。

一直到克里米亞事件過後,烏克蘭拉達通過了放棄烏克蘭不結盟地位的法案,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念頭死灰復燃。並且隨着小澤的上台,這種念頭開始達到頂峰。

這俄羅斯能忍?鐵定不行啊,最終俄烏戰爭爆發。原因也不復雜,烏克蘭加入北約,就等於北約的導彈已經懟到俄羅斯臉上,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安全前所未有的被破壞,所以必定採取反擊動作。就像是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那樣,蘇聯在古巴建設導彈基地,美國不也是所有航母全部出動,不撤軍就要打,放在俄烏問題上也同樣存在。

所以,從歷史大的走向去看這場俄烏戰爭,其根源是在於前蘇聯在俄烏之間的一通操作,為這場俄烏戰爭埋下了伏筆。從導火索去看,這場俄烏戰爭的原因是俄羅斯認為烏克蘭加入北約,對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民族性格的問題。俄羅斯和烏克蘭同樣作為斯拉夫民族,有着相似的民族性格。這個啊,懂得都懂,莽就完事了。最初這個問題並不算嚴重,烏克蘭政府對克里米亞半島的高壓、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問題上的硬核操作,以及烏克蘭和俄羅斯的針鋒相對,一環扣一環地推高了俄烏之間的緊張關系,最終才導致這場戰爭的爆發,只要中間有一方做出過一點讓步,這場俄烏戰爭都不可能打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