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不長壽,看心率就能知道?老人1分鍾心率多少正常?聽醫生咋說

2024年3月5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年前是家裡最忙碌的時候,瓊姨的孫女也放假休息,剛回老家就給瓊姨買了一個電子血壓儀,讓二老試試好不好用。孩子惦記長輩,瓊姨心裡也高興,但想到家裡有一個血壓儀,就想讓孩子自己用,不用留給他們。

沒想到孩子卻說,這種電子血壓儀不僅可以測血壓,還能顯示心率。她最近看科普文,才知道心率與健康息息相關,甚至可能會影響壽命,老年人也要養成檢測心率的習慣

瓊姨頭一次聽說這種事,也有點將信將疑,平時不在意的心率竟然這麼重要,那老年人心率多少才算正常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

一、不是危言聳聽,心率多少真的會影響壽命?

臨床檢查中的心率,是指每分鍾心髒跳動的次數,是衡量心髒功能的標准之一。

提到心率與壽命的關系,大家都會有模糊的概念,覺得心率是心髒功能的體現,那心率失常肯定說明心髒異常,心髒都有問題了,肯定會影響壽命,可實際情況並沒有那麼簡單

因為健康人的心率多數都是平穩的,心髒也會正常工作,只有在遇到某些特殊情況,才會產生波動,這種異常波動則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健康。

但這種變化往往無法察覺,甚至難以檢測,一般壞習慣破壞了心髒秩序後,心率才會在日常狀態下出現異常,所以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心髒功能還不錯的時候,心率是如何影響心髒健康的。

2021年《Heart and Circulatory Physiology》雜志發表研究稱,發現了睡眠與心率、心髒健康之間的關系。研究人員發現:

心髒有自己的生物鍾。心髒細胞有一套離子轉運機制,白天時離子從細胞中蹦出,為蛋白質大分子騰出空間,就可以儲存更多能量,滿足白天活動的需求。

到夜晚後,離子會返回細胞中,細胞中蛋白質的水平降低,進入「休養狀態」,自此完成一輪循環。這期間也伴隨心率的變化,白天需要的能量更多,心率更快,夜間需要的能量變少,心率減慢。

但當大腦的生物鍾與心髒的生物鍾不一致時,比如熬夜、倒班工作等,大腦會強令心髒工作,但心髒已經進入休息狀態,無法適應身體對能量需求的變化,心率很可能不上不下。

此時不僅會消耗心髒細胞,而且早晨醒來後,心髒也更加疲憊,身體乏力感也更明顯,如果這種情況下測量,心率也確實在健康范圍內,但實際已經對心髒功能造成損傷,並不利於健康長壽。

二、老年人一分鍾心率多少算正常?心率高點好還是低點好?

老年人的正常心率,應當維持在一分鍾60-100次,如果患有心髒疾病,建議維持在80次以下。

但看完第一部分我們也發現,多數健康人的心率都在正常范圍內,但心髒也可能存在慢性損傷。所以,怎麼利用心率數據才更好呢?

這里就要引出一個新的概念——心率變異性

心率變異性就是指心率的變化情況,人體在經歷情緒變化、運動鍛煉或者外部沖擊時,我們的心跳都會變化,但恢復平靜狀態後,心率又會下降,這就是心率的變化。

很多人都認為心髒平穩跳動最好,心率變異性肯定越低越好,但其實心率變異性也是衡量心髒調節功能的主要指標,因為心髒不是機器,它總有快慢變化,而且一天內會發生好多次。

如果心髒功能健康,調節心率的能力強,短期內心跳過速也能及時回調,降低身體損傷。那怎麼測量心率變異性數據呢?

比較專業的辦法就是到醫院檢查,實時關注一段時間內的心率變化,進而推斷心率變異性數據,還有一些電子手錶可以實時監測心跳數據,也會提供心率變異性情況。

衡量心率變異性的指標比較多,比如sdnn在141±39毫秒屬於正常,sdann在127±35毫秒正常(這兩個都是心率變異性的指標),rmssd(心率變異性增高)在27±12算正常。

那如果拋開心率變異性單說心率,老年人日常心率高點好,還是低點好?

實際上心率稍低說明心髒功能更健康,我們可以把心髒想象成水泵,它每跳動一下都會給血液循環提供動力,以確保血流正常運行。同樣的健康人,一分鍾泵70次就滿足了身體需要,而另一個人需要泵80次,泵的多的人心髒損耗也更多

而且身形、肌肉量都差不多的前提下,泵的少說明心髒有力,以下可以產生更多的動力。泵的多說明心髒力量差,「水泵」出水不多,只能再來兩下,才能滿足需要。

三、研究發現:心率快慢不僅影響大腦決策,還與情緒異常有關

說完了心率與心髒的關系,我們再來聊聊心率與大腦,當我們情緒緊張或者抑鬱時,心率也會產生明顯的變化,而這種變化也會影響大腦功能。

2021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就提出,心率加快與大腦判斷之間存在神經操控機制。研究人員用獼猴進行選擇試驗,隨後發現:

• 當獼猴心跳加快時,會更快做出決定,但如果心跳過快,做決定的速度變慢,也更容易出錯。

通過分析獼猴的大腦活動他們發現,兩個腦區的大部分神經都會參與決策過程,而且決策後獲得的獎勵越大,神經元也更加活躍。而這這兩個決策中樞中1/6的神經元受到心率波動的影響

也就是說,心率會影響神經元活力,進而影響大腦做決定,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咖啡、茶葉等含有微量興奮物質的飲料,會作用於心血管,加速心率,讓我們頭腦清醒。

但如果如果心率超過一定數值,比如面臨較強的壓力、比較緊急的突發狀況時,一部分用於決策的神經反而會「調離原崗」,轉而開始監測身體內部狀態,從而影響大腦的決策能力。

這種改變並不是憑空猜測,一項關於用AI預測抑鬱症的研究,也側面說明了這一變化。近些年有研究發現:

• 抑鬱症患者往往心率過快,而且他們的心率變異性也更低,這跟可能與他們長期承受壓力、心態悲觀有關。

所以臨床建議可以利用這種機制,結合AI監測,觀察健康人的心率變化,如果心率長期過低,且沒有其他身體異常,就需要看看是否存在心理問題,才能盡早干預,避免患病。

醫生有話說:

心率是衡量心髒功能的重要數據,日常可以通過數脈搏的方式測量一分鍾內的心率變化,同時通過檢查心率變異性判斷心髒的健康程度。

健康老人的心率維持在每分鍾60-100次就可以,也可以通過調整呼吸、緩慢運動、保持情緒平穩等方式增強心髒功能,增加泵血力量,緩慢降低心率。

引用文獻:

[1]劉德平, and 吳軍. "心率變異性減低與老年人心血管事件." 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 3(2000):188-190.

[2]季福綏,李輝,劉德平.高齡老年人心率狀況及變異性[C]//中華醫學會全國心血管病學大會.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