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成藥,徹底遠離上熱下寒,把脾胃裡的寒和熱一起清除掉。

2024年3月9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成無己在《註解傷寒論》總結到:「中氣得和,上下得通,陰陽得位,水升火降,則痞消熱已,而大汗解矣。」說的就是上熱下寒,現代人很多人基本都出現過,明明一吃就上火,經常口腔潰瘍,心口有團火似的,但是手腳卻冰冰涼涼。

怎麼治,先找原因,上下不通嘛,因為中焦堵住了,不管中焦遇寒還是熱,總之中焦一堵,上熱下寒,因為心主火,腎主水,心火下不來,腎水上不去,中醫講心腎不交,陰陽不歸位。

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中就說:「因而和之,是謂聖度」,和解是最高明的方法。醫聖張仲景,則創立了「胃腸天下第一方」——半夏瀉心湯。就是我們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名方,可以清除脾胃的寒和熱,解決脾胃的各種雜病交錯,導致中焦不通的問題,達成身體陰陽平衡。

半夏瀉心湯:乾薑、姜半夏、黃芩、黃連、人參(黨參)、炙甘草、紅棗。

這裡面有清熱的黃芩黃連,有補氣的黨參甘草,有溫陽祛痰濕的半夏乾薑,清熱排寒扶正,全部考慮到位。這就是醫聖張仲景的高明之處,因為脾胃相對其他髒腑更辛苦,損耗更大,每天接受寒熱交錯的各種食材,進行運化,泌別清濁,所以脾胃的問題絕不可能是單一的寒或者熱,都要考慮進去。

半夏瀉心湯,最大優點就是在排邪的過程,要注意保護補充正氣,把脾胃的寒熱錯雜,一升一降,一方面用人參(黨參)、乾薑、甘草把虛冷的脾氣升上去、同時用半夏、黃連、黃芩等把胃熱逆氣降下去。

這樣中焦一通,告別心火不降,腎水不升的陰陽錯亂失衡的狀態,就徹底遠離上熱下寒的病態體了。所以黃帝內經也說過,五髒六腑的病,都要從中焦開治,只有中焦運化能力恢復,所有的病都有救了。

所以說十人有九個半都有胃病,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慢性(胃)病人群,最常見這種現象,多數都是寒熱並見,虛實夾雜,很少有純寒純熱的情況。往往既有口乾口苦、咽部充血,胃脘燒灼,舌紅,胃黏膜充血、糜爛、水腫等熱象;又有胃脘怕涼、喜按、疼痛等寒象。所以半夏瀉心湯就是首選,難怪,千年來都是中醫十大名方之一,脾胃方之首選。

有個好消息,這個千古名方了,目前有一個中成藥叫:延參健胃膠囊,它就是瀉心湯的配方,不用大家辛苦的熬藥了,使用起來非常方便,畢竟黃連、黃芩那些,一熬成藥,太難喝太苦了。

但是改良了一下,在原方去掉了紅棗,加了延胡索,總體上和湯藥的作用是一致的。為什麼用延胡索(也叫元胡),因為胃是比較嬌氣,一有不適,就哇哇難受,而延胡索能行氣活血,使氣血通暢,胃痛就止住,人就舒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