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天下的八大王張獻忠隕落四川之謎

2024年3月10日 14点热度 0人点赞

崇禎十六年形勢

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十一月,已經占據湖南和江西袁州、吉安兩府的大西王張獻忠經過深思熟慮,毅然決然放棄上述兩省之地,做出了進軍四川之地的決定。迫使聲名赫赫的八大王張獻忠放棄已經穩固的根據地從而轉向四川的主要原因,不是別人正是同為明末農民軍領袖的大順永昌皇帝李自成。此時的大順皇帝李自成已經手握河南、湖北以及西北數省之地,並且即將要發動東征,攻取山西河北以及大明都城北京。張獻忠已經敏銳的感覺到明朝滅亡在即,一旦李自成取得北京,下一個肯定要解決自己。而張獻忠之所以選擇四川作為轉移的目的地。一是因為他本人曾經於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率部轉戰過四川,對四川的地形比較熟悉。二是因為四川地處偏遠,李自成勢力還沒有進入到那裡,而且川東的農民軍「搖黃十三家」和明軍力量相對來說都比較弱小,張獻忠大軍進入到四川能很好的掌控局面。

不久張獻忠便率部眾經常德、澧州,北上湖北荊州、夷陵,匯合活動於這一帶原革左五營首領老回回馬守應的餘部,隨後沿江而上。大西軍「越下牢、渡三峽,如無人之境」。於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春天,正式進入四川。

四川,地處長江上游,民豐物殷,素有「天府之國」的美稱。地理上則東有三峽之險,北有秦嶺之阻。歷史上蜀漢成漢前蜀後蜀明夏等政權先後割據蜀地,即所謂「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定蜀後定」。

張獻忠率部進入四川後,首先於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月,攻陷萬縣,迫使明朝總兵曾英退往涪州。在萬縣休養生息三個月後,張獻忠又率大軍相繼攻下涪州和川東重鎮重慶,並俘斬明朝宗室瑞王朱常浩、四川巡撫陳士奇等人。攻陷重慶後,張獻忠一面留下部下劉廷舉率兵馬駐守重慶,一面又馬不停蹄,親率大軍分水陸兩路直取成都

成都一直是明朝蜀王一系的等地,經過兩百多年的積攢,蜀王府的財富已經到了一個驚人的程度。按理說手握這滔天的財富,安心做一個藩王也挺好。但是此時的蜀王朱至澍聽聞京師失陷,崇禎皇帝自縊以後。居然起了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他竟然授意四川百官擁戴他做監國,然後登皇帝之位,但是這一想法被四川巡按劉之渤以蜀王世系太遠反對而作罷。於是等張獻忠率大西軍進入四川之時,面對四川官員要求其出錢募兵的要求,朱至澍當然不肯。等到重慶被攻破,同為宗室的瑞王朱常浩被殺,朱至澍驚慌之下想要攜帶家眷財貨出逃被地方官員阻攔,無奈之下才同意出錢募兵,但此時已為時已晚,八月初五大西軍進抵成都城下,初九日便破城而入。城破之後蜀王朱至澍和蜀王妃以及新任四川巡撫龍文光、總兵劉佳胤自殺。巡按劉之渤被擒,面對勸降他不為所動,於是也被處死。張獻忠又封蜀王世子為太平公,但不久又被他下令誅殺,同時張獻忠下令「凡王府室支,不分順逆,不分軍民,是與朱姓血脈牽連者,盡皆誅殺。」

明朝四川地圖

成都失陷之後,張獻忠繼續分派眾將,攻取四川各處州縣。四川各地大都望風而降。不久之後,除遵義、石柱和黎州兩土司之外,整個四川都被大西軍控制。

其實在大西軍進入四川之初,張獻忠用的還是大順政權的「永昌」年號,在名義上臣服於李自成。但是等到李自成以明朝降官黎玉田為四川節度使,並派他和降將馬科來取四川,進駐綿州,流露出染指四川的意圖。同時張獻忠又聽聞李自成在北方戰敗的消息,那麼張獻忠便再也不能忍受了。張獻忠先派大將張能奇艾能奇)前去征討,結果久攻不克。於是他便親統大軍將馬科所部擊敗,將其趕回陝西。隨後張獻忠又派大將張定國(即李定國)率兵攻取大順軍占據的漢中,但是張定國卻被被漢中守將賀珍擊敗。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十一月十六日,張獻忠在成都稱帝,建國號「大西」,改元「大順」,以成都為西京。

政治上以「汪兆麟為左丞相,嚴錫命為右丞相」。胡默為吏部尚書,王國麟為戶部尚書,吳繼善禮部尚書(不久處死,以江鼎鎮代替),龔完敬為兵部尚書,李時英為刑部尚書王應龍為工部尚書。並頒布新的歷法《通天歷》,同時開科取士,選拔人才,任命地方官吏。

在軍事上,大西政權效仿明朝設五軍都督府,中軍王尚禮,前軍王定國,後軍馮雙禮,左軍馬元利,右軍張化龍。又分兵一百二十營,命孫可望為監軍節制文武平東將軍,監十九營;劉文秀為掛先鋒印撫南將軍,監十五營;李定國為安西將軍,監十六營;艾能奇為定北將軍,監二十營。又以王尚禮為提督御營,竇名旺為提督皇城都指揮,王復臣、王自羽為水軍左、右都督

經紀上,鑄「大順通寶」通行四川。並對轄境百姓宣布「蠲免邊境三年租賦」,同時效仿大順軍實行「取富戶追贓」的政策。

張獻忠

大西國在進入四川之初,任用了大量蜀人為官,之後還通過開設科舉,拉攏了大量的蜀地知識分子。所以在張獻忠立國初期,四川之地還相對穩定。但是因為大西軍在進入四川後,仍然實行追贓政策,同時又「搜求仕宦及起送衛所世職,皆殺之」,那麼四川的官紳地主便不可避免的心生二意。等到南明弘光朝廷在南京成立,又任命四川宜賓人樊一蘅為川陝總督;四川巴縣人王應熊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總督川、湖、雲、貴等地之後,四川當地的官紳地主和殘存的明軍舊將仿佛有了主心骨一樣,紛紛私下串聯,密謀反叛大西朝廷。

樊一蘅和王應熊到任以後分別坐鎮遵義和川北地區,利用自身威望和川人身份,頻繁聯系四川當地的士紳地主和明軍舊將,「皆恢復之任,號召諸路官兵義旅,響應雲合。」同時王應熊計劃依靠貴州的兵力和軍餉,並收攏明朝敗軍,地方武裝,由綦江納溪北上;同時命令雲南巡撫率軍沿建昌畢節一線推進;川陝總督樊一蘅則提兵轉入川北,奪取保寧(今閬中縣)、順慶(今南充)一帶,從北面牽制大西軍。他還上書建議南明弘光朝廷令湖廣巡撫占領荊州,防止大西軍順江東下,襲擾湖廣;又令鄖陽巡撫則沿大昌、大寧、達州、東鄉一線進軍川東北地區;至於偏沅總督和巡撫則率本部士卒由東南面封鎖進出四川的道路。

大西大順二年春(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明朝總兵曾兵率軍擊敗大西軍重慶守將劉廷舉所部,一舉奪回重慶城。張獻忠聽說後,立即派大將張文秀(劉文秀)率大軍去奪回重慶。但是張文秀依舊不能取勝。重慶城乃是四川重鎮,它的失守,使得大西軍的威望大減。川南、川西地區的一些明軍將領也紛紛趁機割據一方,擁兵自守。一時之間,形勢往着不利於大西軍的方向而走。乃至於出成都城百餘里之外,都有明軍活動。

而這時候張獻忠又怨恨蜀人多叛,被左丞相汪兆麟所利用做出了一系列錯誤決定。如大順兩年(公元1645年),張獻忠以舉辦「特科」為名,聚集各地讀書人五千多人於成都,到齊後卻找了一個藉口全部殺光,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大慈寺屠戮士子事件。同時張獻忠還分派軍隊,去所屬各州縣去屠殺老百姓,即所謂「除城盡剿」,甚至連都城西京(成都)的居民都在除城盡剿的范圍之內。如此種種政策,使得大西軍民心盡失。最後不得已之下,張獻忠便准備燒毀成都,撤離四川另謀出路。

而此時整個北方局勢卻為之一變,大順永昌皇帝在山海關戰役被清吳聯軍擊敗之後,在北京草草舉行登基典禮後,旋即被敗退回西安。取大順而代之的大清朝,自入關初始便定下了「繼鼎中原」的國策。

於是等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和南明的弘光政權相繼滅亡之後,清廷注意力不可避免的落到了張獻忠和大西軍的身上。

清順治二年(大西大順二年、公元1645年),在張獻忠兩次拒絕清廷陝西總督孟喬芳和湖廣總督佟養和招撫,並處死准備叛降清朝的大西川北巡撫吳宇英之後。清廷攝政王多爾袞於同年十一月命駐防西安內大臣何洛會同固山額真巴顏、墨爾根、侍衛李國翰統兵前往陝西,「會剿四川,征討叛逆」。但是此時陝西的抗清形勢也是蓬勃發展,賀珍、趙榮貴孫守法等前明舊將紛紛起兵抗清,何洛會所部一時之間便被牽制在陝西,無暇顧及四川。

清太宗皇太極長子豪格

於是清廷又在順治三年(大西大順三年、公元1646年)派出肅親王豪格為靖遠大將軍,同衍禧郡王羅洛宏、貝勒尼堪、貝子滿達海、吞齊喀等統率大軍,再次征討陝西、四川。豪格抵達陝西先擊敗孫守法、賀珍、武大定等人,又擊退從湖廣進入陝西的劉體純,迫使其撤回湖廣。同時招降蔣登雷、石國璽、王可成、周克德等將領,不久陝西即宣告平定。同年十一月,豪格在陝西略定後,又率大軍在原大西軍驍騎營都督劉進忠的接應下,迅速進入四川。

此時的大西皇帝張獻忠已經撤離成都,駐扎在西充境內。十一月二十六日清軍從大西軍俘虜口中得悉張獻忠的大營駐扎在西充縣鳳凰山下。清軍統帥肅親王豪格於是密令昂邦章京鰲拜、固山額真准塔等率領八旗精銳充為先鋒,他本人則帶着滿、蒙軍隊隨後出發。清軍「銜枚疾驅,晝夜行三百里」,於二十七日抵達西充鳳凰山下。而大西軍卻對清軍的行動一無所知。等到清軍已經出現在眼前,張獻忠才帶着少數護衛出營偵察。出營後張獻忠與清軍隔着一條叫太陽溪的水溝相遇,突然一箭朝其飛來,張獻忠猝不及防之下被射中左胸,當即墜馬而死。清軍乘勢沖殺,大西軍由於突生意外,全軍混亂,根本進行不了有效的抵抗,所以被清軍打得大敗,死傷兵馬數萬名,損失騾馬達一萬二千餘匹。其餘將士在張可望、張文秀、張定國、張能奇等張獻忠四義子的率領下,向南撤退,經重慶、遵義轉入貴州。後來在雲南建立了四將軍政權。不久又在天下危急存亡之際。聯合南明永歷朝廷共同對抗清廷的進攻,從而衍生一連串可歌可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