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名紅軍在貴州失蹤,中央多次尋找未果,時隔70年後真相被揭開

2024年3月10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文| 昭明

編輯| 昭明


「聯繫上了嗎?」

「還沒有……」

1934年10月24日,紅六軍團主力3000餘人順利突圍到了貴州印江縣木黃一帶,與紅三軍完成了會師,至此徹底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

只是,全軍上下沒有一個人露出微笑,大家都在擔心着負責斷後的紅52團全體戰士的下落。

只是,或許連他們也沒想到,直到70年之後,紅52團全體800名戰士的行蹤才終於被發現……

那是在1934年10月,9000餘人的紅六軍團被敵人重兵圍困,經過數日血戰,部隊已銳減至不到4000人,縱然戰士們個個鬥志高昂,但首長知道再打下去沒有任何意義,當務之急還是要盡快突圍。

於是,經過商議,紅52團剩餘的800名紅軍承擔了斷後任務,他們的平均年齡還不到20歲,但都已經過了數十場血戰,都對國民黨反動派恨之入骨,面對絕境,他們義無反顧。

就這樣,紅52團在紅十八師師長龍雲的帶領下朝着相反的方向突圍,他們大造聲勢,牢牢吸引着敵人主力的目光,而紅六軍團主力部隊則趁機突出了重圍。

經過幾個小時的突圍,紅52團來到了貴州石阡的困牛山,一路上,部隊與敵軍幾次接觸,減員嚴重,還剩下400餘人,看着敵人從四面八方襲來,龍雲和全體戰士都知道這次可能走不出去了。

「血戰到底!」全體紅軍都做好了捨身成仁的准備,只要紅軍主力能轉移出去,自己的犧牲算不得什麼。

當然,為了盡可能拖延時間,龍雲還是兵分兩路,由紅52團田海清指揮部隊在困牛山山頂構築防禦陣地居高臨下堅守,而龍雲則親自帶領200人下山游擊,分散敵人主力。

可以說,兩邊都九死一生,但這些大多還不到20歲的年輕戰士們卻沒有一個皺眉頭。

戰斗開始了,結局也在預料之內,經過輪番血戰,下山打游擊的龍雲部幾乎全軍覆沒,龍雲本人也身負重傷被敵人俘虜。

敵人把他押送到了湖南,湖南省主席何鍵一看他還是個師長,頓時對他威逼利誘,希望他能說出紅軍主力的下落,但龍雲卻一言不發,敵人對他嚴刑拷打,他也一聲不吭。

1936年2月,龍雲師長慘遭敵人殺害,犧牲時年僅32歲。

另一邊,田海清部由於居高臨下的緣故,一開始防守起來還遊刃有餘,可敵人卻耍起了詭計,直接逼迫當地老百姓穿上反動民團的衣服走在最前面,他們知道紅軍不會對無辜百姓開槍。

事實也是如此,打誰都不能打老百姓,紅軍戰士個個咬牙切齒,但始終未發一槍,只能等敵人接近與敵人進行殘酷的白刃戰

雖然紅軍視死如歸,戰鬥力非常高,但奈何寡不敵眾,一番戰斗下來,只剩下了一百餘人,其中絕大部分都負了傷,全靠毅力堅持。

眼看下一波敵人又沖了上來,戰士們都不想成為敵人的俘虜,於是,大家齊刷刷望向身後的懸崖,仿佛心有靈犀,都做好了准備。

只見百餘名紅軍戰士紛紛折斷槍支拋下了懸崖,然後一個個縱身跳了下去……

敵人看到這一幕也愣在了原地,他們怎麼也沒想到這些年輕的戰士竟會如此決絕。

就這樣,紅52團800名紅軍戰士幾近全軍覆沒,由於信息不暢,紅六軍團也一直沒能找到他們的下落。

直到2001年,在貴州石阡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楊又鑄的調查之下,才真相大白。

原來,楊又鑄上任之後就一直用心地研究着石阡的黨史資料,積極整理着革命年代的事跡,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看到了一百餘名紅軍在困牛山跳崖的記載。

楊又鑄立馬趕到了這里實地走訪,在他的努力下,找到了一位叫陳德昌的老人,他就是當時跳崖的司號員何步榮的後人,在他的講述下,那段悲壯的歷史終於展現在世人的面前。

原來,何步榮跳崖之後身體掛在了樹枝上,幸運地活了下來,一個叫陳國善的老人把他接到了家裡,給他上山采藥,照顧他的生活。

為了防止敵人發現,何步榮就改名為了陳世榮,因為和部隊失去了聯系,他就留在了陳家,務農為生,後來娶妻生子一直在為國家建設出力。

對於陳世榮來說,他最大的心願就是找到組織,可經過四處打聽,也始終沒有紅六軍團主力部隊的信息,建國後,他覺得自己也沒做什麼,就沒有向當地政府申請,而是隱姓埋名過起了平凡的生活。

楊又鑄來到陳家的時候,陳世榮已經過世,他的兒子陳德昌覺得父親的事跡不應該被埋沒,這才說出了經過。

後來,陳德昌還把父親陳世榮當年隨身攜帶的軍號捐給了貴州石阡縣紅軍長征在石阡」陳列館,成了對那段歷史最直接的詮釋。

經過有關專家的反復調查核實,紅52團800紅軍戰士的蹤跡都被確認無誤,尤其是困牛山百餘名紅軍跳崖的事跡更讓眾人動容,為了紀念他們,當地政府修建了困牛山紅軍壯舉紀念碑,而楊又鑄更是自掏腰包編寫了《困牛山紅軍壯舉》一書,將紅軍戰士的事跡永遠流傳了下去。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無數先輩的犧牲換來了我們今天和平安寧的生活,向他們致敬!